一种双折线抗风型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5563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3 09: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折线抗风型阻尼器,包括前销头(1)、第一端盖(2)、缸套(3)、第二端盖(4)、后销头(5)、活塞杆(6)、活塞(7)、阻尼油(8)以及阻尼环(9);活塞(7)上设置了高压通道和低压通道能够实现阻尼力,在活塞杆的端部还设置了摩擦环能够和钢套内的摩擦片产生摩擦,能够在风速小的时候实现较大的阻尼力。本发明专利技术保证了桥在低风速下,不会引起强烈的振动,通过摩擦环和摩擦片能够迅速提高阻尼器的阻尼力,将低风速引起的振动吸收掉。

A Double Folded Line Wind-Resistant Damper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double folded line wind-resistant damper, which comprises a front pin head (1), a first end cover (2), a cylinder liner (3), a second end cover (4), a rear pin head (5), a piston rod (6), a piston (7), a damper oil (8) and a damper ring (9); a high-pressure channel and a low-pressure channel are arranged on the piston (7) to achieve damping force, and a friction ring is arranged at the end of the piston rod to produce friction with the friction disc in the steel sleeve. Wipe, can achieve greater damping force when the wind speed is small. The invention ensures that the bridge will not cause strong vibration at low wind speed, and the damping force of the damper can be rapidly increased by means of friction rings and friction plates, so that the vibration caused by low wind speed can be absorb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折线抗风型阻尼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折线抗风型阻尼器,具体涉及一种双折线抗风型阻尼器。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桥梁20设置在桥墩30上,桥梁底座50和支座10都固定在地面上,桥墩30和底座50之间设置了滑块40,桥梁在受到风影响的时候,会产生振动,因此,一般通过安装阻尼器100,对桥梁进行减振。现有的桥梁用阻尼器,一般为粘滞阻尼器,其通过在阻尼器的活塞上开设两个通道实现阻尼液的流量,其中一个带有压力较小的阀、或者不安装阀,一个带有压力较大的阀,在桥梁受到较小的风速影响的时候,承受压力较小的通道会工作,实现一定的阻尼力,在桥梁受到较大的风速影响的时候,承受压力较大的通道会打开,此时,由于两个通道都打开,使得,阻尼力一变小,以便能够适应较大的风速,具体受力大小示意如图2所示。但是,该阻尼器有一缺陷,在承受压力较小的通道工作的时候,其阻尼力是线性的,因此,当风速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其阻尼力会特别小,阻尼器会很难吸收桥梁的振动,造成桥梁在风速很小的范围内产生振动,具体参见图2。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阻尼力为双折线曲线形的抗风型阻尼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折线抗风型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前销头(1)、第一端盖(2)、缸套(3)、第二端盖(4)、后销头(5)、活塞杆(6)、活塞(7)、阻尼油(8)以及阻尼环(9);其中,所述缸套(3)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缸套(31)和第二缸套(32),其中所述第二缸套(32)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缸套(31)的直径;所述第一端盖(2)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缸套(31)的外端部,所述第二端盖(4)设置在所述第一缸套(31)内;所述活塞杆(6)穿插设置在所述缸体(3)中,所述活塞杆(6)一端穿出所述第一端盖(2)并连接所述前销头(1),所述活塞杆(6)另一端穿出所述第二端盖(4)并延伸至所述第二缸套(32)内;所述活塞(7)固定设置在所述活塞杆(6)上且位于所述第一缸套(31)内位于所述第一端盖(2)和第二端盖(4)之间,所述活塞(7)上设置有高压通道(71)和低压通道(72),所述高压通道(71)内设置有高压阀,所述低压通道(72)内设置有低压阀;所述第二缸套(32)内壁上还嵌入式设置有环形的摩擦片(321);所述活塞杆(6)位于所述第二缸套(32)内的端部连接有阻尼环(9),所述阻尼环(9)上设置有摩擦环(91),所述摩擦环(91)和所述摩擦片(321)接触;所述后销头(5)固定连接到所述第二缸套(32)的端部;所述阻尼油(8)位于所述第一端盖(2)、第一缸套(31)、第二端盖(4)组成的腔体中。进一步的,所述前销头(1)上设置有圆形的安装孔。进一步的,所述后销头(5)上设置有圆形的安装孔。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缸套(32)的内壁为光滑状。借由上述方案,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1)保证了桥在低风速下,不会引起强烈的振动,通过摩擦环和摩擦片能够迅速提高阻尼器的阻尼力,将低风速引起的振动吸收掉;(2)活塞中设置了两段式阻尼器,并通过不同的压力打开,使阻尼器的阻尼力自动可调。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
技术介绍
中阻尼器的安装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
技术介绍
中阻尼器的阻尼力和风速的关系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阻尼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阻尼器的阻尼力和风速的关系图;图中:1-前销头;2-第一端盖;3-缸套;31-第一缸套;32-第二缸套;321-摩擦片;4-第二端盖;5-后销头;6-活塞杆;7-活塞;71-高压通道;72-低压通道;8-阻尼油;9-阻尼环;91-摩擦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参见图3,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双折线抗风型阻尼器,包括前销头1、第一端盖2、缸套3、第二端盖4、后销头5、活塞杆6、活塞7、阻尼油8以及阻尼环9。其中,缸套3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缸套31和第二缸套32,其中第二缸套32的直径可以小于第一缸套31的直径,也可以大于第一缸套31的直径。第一端盖2固定连接在第一缸套31的外端部,第二端盖4设置在第一缸套31内;活塞杆6穿插设置在缸体3中,活塞杆6一端穿出第一端盖2并连接前销头1,活塞杆6另一端穿出第二端盖4并延伸至第二缸套32内;与现有的阻尼器相比,活塞杆不仅仅在两个端盖和第一缸套形成的腔体中,其延伸至第二缸套中。第二缸套32内壁上还嵌入式设置有环形的摩擦片321,活塞杆6位于第二缸套32内的端部连接有阻尼环9,阻尼环9上设置有摩擦环91,摩擦环91和摩擦片321接触。摩擦片321的长度可以设置一个很小的距离,以保证活塞杆在移动的过程中,摩擦环91只需要移动一小段距离就可以离开摩擦片,由于第二缸套32的内壁为光滑状,摩擦环91从摩擦状态可以迅速变为无摩擦力的状态。活塞7固定设置在活塞杆6上且位于第一缸套31内位于第一端盖2和第二端盖4之间,活塞7上设置有高压通道71和低压通道72,高压通道71内设置有高压阀,低压通道72内设置有低压阀;在低压力状态下,只有低压通道72打开,在高压力状态下,高压通过71也被打开。阻尼油8位于第一端盖2、第一缸套31、第二端盖4组成的腔体中,阻尼油为一般常见的高质量宽温润滑油。后销头5固定连接到第二缸套32的端部。-前销头1上设置有圆形的安装孔,用于连接外部的固定件。-后销头5上设置有圆形的安装孔,用于连接外部的固定件。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参见图4,为本专利技术阻尼器安装到桥上后,在桥受到风速影响下的阻尼力的图。当桥处于正常状态的时候,摩擦环和摩擦片接触,当桥受到很小的风影响的时候,由于摩擦环和摩擦片接触,此时的阻尼力较大,避免了风速很小的情况下,阻尼力也很小的情况,可以防止桥在低风速下振动。当桥受到中等风速的时候,低压通道打开,摩擦环已经和摩擦片不接触,但此时,由于活塞杆移动了一定的距离,此时的阻尼力已经大于摩擦环和摩擦片接触产生的阻尼力,可以将风速引起的振动吸收掉。当桥收到大风速的时候,高压通道也打开,此时的阻尼力大于之前阻尼力,但阻尼力随风速的变大其增长速率减缓。本装置具有如下优点:(1)保证了桥在低风速下,不会引起强烈的振动,通过摩擦环和摩擦片能够迅速提高阻尼器的阻尼力,将低风速引起的振动吸收掉;(2)活塞中设置了两段式阻尼器,并通过不同的压力打开,使阻尼器的阻尼力自动可调。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折线抗风型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前销头(1)、第一端盖(2)、缸套(3)、第二端盖(4)、后销头(5)、活塞杆(6)、活塞(7)、阻尼油(8)以及阻尼环(9);其中,所述缸套(3)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缸套(31)和第二缸套(32),其中所述第二缸套(32)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缸套(31)的直径;所述第一端盖(2)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缸套(31)的外端部,所述第二端盖(4)设置在所述第一缸套(31)内;所述活塞杆(6)穿插设置在所述缸体(3)中,所述活塞杆(6)一端穿出所述第一端盖(2)并连接所述前销头(1),所述活塞杆(6)另一端穿出所述第二端盖(4)并延伸至所述第二缸套(32)内;所述活塞(7)固定设置在所述活塞杆(6)上且位于所述第一缸套(31)内位于所述第一端盖(2)和第二端盖(4)之间,所述活塞(7)上设置有高压通道(71)和低压通道(72),所述高压通道(71)内设置有高压阀,所述低压通道(72)内设置有低压阀;所述第二缸套(32)内壁上还嵌入式设置有环形的摩擦片(321);所述活塞杆(6)位于所述第二缸套(32)内的端部连接有阻尼环(9),所述阻尼环(9)上设置有摩擦环(91),所述摩擦环(91)和所述摩擦片(321)接触;所述后销头(5)固定连接到所述第二缸套(32)的端部;所述阻尼油(8)位于所述第一端盖(2)、第一缸套(31)、第二端盖(4)组成的腔体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折线抗风型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前销头(1)、第一端盖(2)、缸套(3)、第二端盖(4)、后销头(5)、活塞杆(6)、活塞(7)、阻尼油(8)以及阻尼环(9);其中,所述缸套(3)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缸套(31)和第二缸套(32),其中所述第二缸套(32)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缸套(31)的直径;所述第一端盖(2)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缸套(31)的外端部,所述第二端盖(4)设置在所述第一缸套(31)内;所述活塞杆(6)穿插设置在所述缸体(3)中,所述活塞杆(6)一端穿出所述第一端盖(2)并连接所述前销头(1),所述活塞杆(6)另一端穿出所述第二端盖(4)并延伸至所述第二缸套(32)内;所述活塞(7)固定设置在所述活塞杆(6)上且位于所述第一缸套(31)内位于所述第一端盖(2)和第二端盖(4)之间,所述活塞(7)上设置有高压通道(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有松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工邦振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