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升翻模施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95414 阅读:3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翻模至少由两节钢模组成。每节钢模的模板间有连接螺栓。每节钢模至少有一块承重模板,其背面焊接有导轨,上、下节钢模的承重模板的导轨衔接,滑升桁架通过数个钢夹头可在导轨上滑动或固定。施工时待上节钢模灌注的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将滑升桁架沿导轨连同全部施工设备向上提升并重新固定。露出下节钢模,拆下并在上面安装进行翻模作业。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成本较低,可广泛用于高塔高墩施工。(*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与钢筋混凝土高层结构物施工装置有关,尤其与钢筋混凝土高塔高墩施工技术,脚手架自升装置有关。在钢筋混凝土高层结构物,特别是高桥墩的施工中,为了保证施工安全、便于集中管理模板和脚手架自升,使用爬模施工技术。在高桥墩底部的1-4节仍用传统的脚手架施工,第4节完成后组装爬模设备施工。爬模设备包括内爬模,外爬模,上升系统,锚固件外侧爬模系统由锚定件,导轨,脚手框架和脚手架组成。锚定件预埋在底节混凝土中,支承着爬模系统的全部载荷,并将它传递给桥墩锚定件共有两种,一种用于框架,一种用于导轨。导轨是爬模上升和下降系统的中枢,承受油压千斤顶和推进螺丝杆传来的荷载,并将它传递给锚定件。外爬模借助于导轨上升。在脚手框架为固定状态时,先让导轨上升并固定锚定件。然后把脚手框架的荷载交给已固定的导轨,让脚手框架上升并固定于锚定件。由于锚定是整个爬模系统重要支承部分。施工前要对锚定螺栓进行各种条件的试验,在其安全性得到充分保证后方可投入使用。实际施工中,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一定强度以上,并要充分保证前一灌注节段的混凝土龄期。爬模技术需用设备较多,装置均造较为复杂。由于爬模的施工装置是支承在混凝土结构物、预埋锚定件上的,上升需交替进行,施工复杂,工序多,周期较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灵活、安全可靠,成本低廉的滑升翻模施工装置。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滑升翻模施工装置由翻模,可滑升工作桁架与脚手框架组成。翻模至少包括上、下组合的两节钢模,每节钢模至少由三块模板组成。上、下节钢模间有活动连接装置,每节钢模相邻模板间有活动连接装置。每节钢模至少有一块承重模板,导轨固连于承重模板外侧,上、下节钢模的承重模板保持连续,其导轨衔接。脚手框架通过数个轨道连接装置可在导轨上滑动或固定。上升系统由模板,建筑材料提升装置和脚手框架举升装置组成。本专利技术的轨道连接装置可是由对称两钢件组成的钢夹头。其一端由活动连接装置锁定在导轨上,另一端固连在工作桁架节点上。工作桁架上可连接摇头扒杆和脚手框架。本专利技术的工作桁架是可以沿承重模板背面的轨道向上滑升的,其上安装起重设备(如机械)和其它施工装置。本专利技术用于高层结构物施工时,整个装置均附在建造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顶端,并随着结构物的上升而上升;全部施工设备的重量均由已硬化的混凝土结构自身承受,可省掉庞大的施工支架。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整个装置的重量通过模板框均匀地负载在混凝土结构物上,十分安全可靠。本专利技术的翻模和附有全部施工装置的滑升架可交替上升,周而复始循环操作,使用十分方便、灵活,施工速度快。本专利技术需用设备较少,成本较低,可广泛用于高桥墩或其它高塔的的的施工中。如下是本专利技术的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施工2为图1的B-B视3为钢夹头及其连接构造4为图3的A-A视图。如下是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包括三节钢模1、每节钢模高2.5米,由4块钢模板2组成矩形截面模框,每节钢模中只有一块为承重模板,其背面焊接有两根轨道4,间距为两米。当施工高桥墩时,每节钢模可以设2块或4块承重钢模,每块钢模上可焊接两条或一条滑轨,承重模板彼此相向并用拉杆螺栓代替锚固钢筋固定承重模板。其它模板也由拉杆螺栓固定。当翻模作业时,拆卸最下面的一节包括承重钢模在内的四块钢模,重新在最上面组成一节完整的钢模。滑升桁架5由常备式钢构件或其它自制钢构件组拼而成,通过六个特制的钢夹头6与翻模的承重模板背面的两条滑轨4相接,并可沿轨道向上滑行和固定在轨道上的任意位置。滑升桁架为本专利技术的主工作桁架,其上可安装起重设备、电焊机等施工机械。摇头扒杆7,轻型脚手架平台8,上人安全吊笼9即安装其上。灌注一段混凝土并达到一定强度以后,用倒链或千斤顶提升滑升桁架,并将桁架通过钢夹头重新固定在上一节承重模板的轨道上,空出下节钢模后进行翻模作业,如此循环操作,不断上升,直至浇完全部混凝土结构。根据施工对象的不同截面变化情况,滑升桁架可有多种变化不同的布置。本专利技术的滑升桁架为在结构单边布置的竖向桁架,主要由万能杆件拼制,其上配备两付摇头扒杆,用以保证混凝土的垂直起吊入模、材料的输送和翻模作业中钢模的拆装。本专利技术的钢夹头6由对称的两钢件10组成,螺栓11将钢夹头嵌锁在滑轨里,无论拉、压夹头均不会脱离滑轨。钢夹头的外端与万能杆件组拼的桁架节点12相连接。权利要求1.滑升翻模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由至少两节钢模组成,每节钢模由至少三块模板组成,模板间有连接装置,上、下节钢模间有连接装置,每节钢模至少有一块承重模板,有导轨固连于承重模板外侧,上、下节钢模的承重模板保持连续,其导轨衔接,工作桁架通过数个轨道连接装置可沿导轨上滑动或固定。其上安装扒杆等施工设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升翻模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轨道连接装置由对称两钢件组成,其一端由活动连接装置锁定在导轨上,另一端固连于工作桁架节点,将工作桁架沿承重模板荷面的轨道向上提升的装置为千斤顶或倒链。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的翻模至少由两节钢模组成。每节钢模的模板间有连接螺栓。每节钢模至少有一块承重模板,其背面焊接有导轨,上、下节钢模的承重模板的导轨衔接,滑升桁架通过数个钢夹头可在导轨上滑动或固定。施工时待上节钢模灌注的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将滑升桁架沿导轨连同全部施工设备向上提升并重新固定。露出下节钢模,拆下并在上面安装进行翻模作业。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成本较低,可广泛用于高塔高墩施工。文档编号E04G11/22GK1054112SQ9010576公开日1991年8月28日 申请日期1990年2月19日 优先权日1990年2月19日专利技术者吉中仁 申请人:四川省桥梁工程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滑升翻模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由至少两节钢模组成,每节钢模由至少三块模板组成,模板间有连接装置,上、下节钢模间有连接装置,每节钢模至少有一块承重模板,有导轨固连于承重模板外侧,上、下节钢模的承重模板保持连续,其导轨衔接,工作桁架通过数个轨道连接装置可沿导轨上滑动或固定。其上安装扒杆等施工设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中仁李文琪丁长寿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桥梁工程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