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冷式油气回收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94421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3 01: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油气回收利用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蓄冷式油气回收处理装置,包括油气处理单元、载冷剂单元和制冷单元。油气处理单元通过预冷器先分离一部分水分,然后再通过绕管式换热器冷却到低温将水分冷冻分离出来,同时在低温下油气中的重组分冷凝成液体,在气液分离器中分离采出。载冷剂单元通过换热器6将低温冷剂的冷量吸收并存储至低温储罐,然后再通过绕管式换热器4a/b,与油气换热提供油气分离所需的冷量,载冷剂单元通过调节低温储罐9回常温储罐7载冷剂流量调节油气处理负荷,制冷单元产生冷量,通过载冷剂系统将冷量传递为油气分离单元。整体工艺流程简单、易操作,通过载冷剂蓄冷去适应在油气排放量的波动,维持装置稳定运行,回收有用成分,消除安全隐患,减小经济损失,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A Cold Storage Oil and Gas Recovery Processing Unit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oil and gas recovery and utilization, in particular to a cold storage type oil and gas recovery process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n oil and gas processing unit, a refrigerant carrying unit and a refrigeration unit. Oil and gas treatment unit first separates part of water through a pre-cooler, then freezes water through a tube-wound heat exchanger to low temperature, and condenses the reconstituted components of oil and gas into liquid at low temperature, which is separated and produced in the gas-liquid separator. The refrigerant carrying unit absorbs and stores the cooling capacity of the cryogenic refrigerant into the cryogenic storage tank through heat exchanger 6, and then provides the cooling capacity needed for oil-gas separation through tube-wound heat exchanger 4a/b. The refrigerant carrying unit adjusts the oil-gas processing load by adjusting the refrigerant flow rate of the cryogenic storage tank 9 to room temperature storage tank 7, and the refrigerant generating cooling capacity, and transfers the cooling capacity to oil-gas through the refrigerant carrying system. Separation unit. The whole process is simple and easy to operate. The refrigerant storage can adapt to the fluctuation of oil and gas emissions, maintain the stable operation of the unit, recover useful components, eliminate potential safety hazards and reduce economic losses. It has certain popularization valu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蓄冷式油气回收处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气回收利用
,具体为一种蓄冷式油气回收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油气处理、回收是节能环保型的高新技术,运用VOC回收技术回收油品在储运、装卸过程中挥发出的VOC,防止VOC挥发造成的大气污染,消除安全隐患,通过提高对能源的利用率,减小经济损失,从而得到可观的效益回报。工程上常采用“吸附-冷凝”相结合的方法对油气进行回收处理,使之达到我国《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0-2015规定的非甲烷总烃≤120mg/m3的排放标准。但是油品储运、装卸过程并不连续,装卸量不同产生的油气量也不一样,在无油品储运、装卸时,只有较小的油气蒸发量产生。常规的油气回收装置采用多级复叠制冷,压缩机数量较多,而且工况变化小,为满足大气量的处理要求,压缩机配置较高。当油气处理量较小时,压缩机能耗较高,而且容易形成过冷,导致换热器通道加速冰堵,缩短换热器切换时间;同时冷却最低温度的保护会导致压缩机频繁启停,加速易损件的损坏,增加维护成本,因此需要一种蓄冷式油气回收处理装置对上述问题做出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冷式油气回收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蓄冷式油气回收处理装置,包括油气处理单元、载冷剂单元和制冷单元。油气处理单元通过预冷器先分离一部分水分,然后再通过低温冷冻将水分分离出来,同时在低温下油气中的重组分冷凝成液体,在气液分离器中分离采出。载冷剂单元通过换热器6将低温冷剂的冷量吸收并存储至低温储罐,然后再通过绕管式换热器4a/b,与油气换热提供油气分离所需的冷量。载冷剂单元通过调节低温储罐9回常温储罐7载冷剂流量调节油气处理负荷。制冷单元产生冷量,通过载冷剂系统将冷量传递为油气分离单元。该装置工艺流程简单、易操作,在低负荷时可将制冷单元的冷量通过载冷剂储存在低温储罐中,高负荷时调节载冷剂从低温储罐9回常温储罐7流量就可以适应油气处理负荷的变化。采用该工艺循环泵及冷剂压缩及运行工况平稳,压缩机选型可以降低规格,从而降低设备投资,减少维护成本。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蓄冷式油气回收处理装置,包括油气处理单元、载冷剂单元和制冷单元。油气进入油气处理单元,首先通过风机1增压后经过预冷器2和载冷剂换热降温后进入气液分离器3将油气和水初步分离,然后在切换式绕管换热器4中与低温载冷剂进一步换热降温将水分冷冻分离,油气中的重组分冷凝成液体流向气液分离器9底部并采出,分离尾气经过换热器复温后排空。载冷剂单元通过换热器6将低温冷剂的冷量吸收储至低温储罐,然后再通过绕管式换热器4a/b,与油气换热提供油气分离所需的冷量。制冷单元通过压缩机将冷剂升压,高压的冷剂经过水冷器及换热器降温后节流成低温低压的冷剂,并通过载冷剂系统将冷量传递为油气分离单元。载冷剂单元可根据油气处理气量变化,通过调节低温储罐9回常温储罐7流量调节油气处理负荷,循环泵8保持稳定运行。当油气负荷较低时,控制阀V1开度减小,部分载冷剂经过换热降温后储存在低温储罐9中,当油气负荷增大时,控制阀V1开度增加,载冷剂从低温储罐中排出,增加绕管换热器4a/b中载冷剂通过了,从而增加所提供的冷量。一种蓄冷式油气回收处理装置,具体实施方法如下:(1)油气进入油气处理单元,首先通过风机1增压至20~30kpa后,通过预冷器2降温至3~5℃进入气液分离器3,将油气和冷凝水初步分离,然后进入切换式绕管换热器4中与低温载冷剂进一步换热降温至-130~-110℃将水分冷冻分离,油气中的重组分冷凝成液体,在气液分离器5底部采出可回收的油品,分离尾气从分离器顶部排出,经过换热器6复温至常温后排空。(2)载冷剂单元中常温储罐7的载冷剂通过循环泵8加压至0.5MPa后,输送至换热器6中,载冷剂与低温分离尾气及低温冷剂换热降温至-135~-115℃,吸收冷量后进入低温储罐9储存,通过调节阀V1后进入绕管式换热器4a/b,与油气换热提供油气分离所需的冷量,复温至-5~0℃,再进入预冷器进一步复温后回到常温储罐,完成载冷剂循环。(3)制冷单元通过压缩机将冷剂升压至2.0~2.2MPa,高压的冷剂经过水冷器及换热器降温至-120~-110℃后,通过节流阀节流降温至-139~-120℃(0.3~0.5MPa),低温冷剂在换热器6中与载冷剂换热,通过载冷剂单元将冷量传递为油气分离单元,提供油气分离所需要的冷量,低压的冷剂换热复温至常温后回到压缩机入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工艺流程简单、易操作,在低负荷时可将制冷单元的冷量通过载冷剂储存在低温储罐中,高负荷时调节载冷剂从低温储罐回常温储罐流量就可以适应油气处理负荷的变化。2、采用该工艺循环泵及冷剂压缩及运行工况平稳,压缩机选型可以降低规格,从而降低设备投资,减少维护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分离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载冷剂循环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复温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工艺流程示意图。图中:1-增压风机、2-增压风机输送管道、3-进料管道、4-电动蝶阀、5-油气进入管道、6-预冷器、7-第一连接管道、8-第一气液分离器、9-第二连接管道、10-冷凝水接收罐体、11-第一阀门、12-第三连接管道、13-第一三通接头、14-第四连接管道、15-第一绕管换热器、16-第五连接管道、17-第二绕管换热器、18-第六连接管道、19-第二三通接头、20-第七连接管道、21-第二气液分离器、22-第八连接管道、23-换热器、24-放空管道、25-第九连接管道、26-回收油储存罐、27-戊烷储罐、28-第十连接管道、29-循环泵、30-第十一连接管道、31-第十二连接管道、32-低温储罐、33-控制阀、34-第三三通接头、35-第十三连接管道、36-第十四连接管道、37-第四三通接头、38-第十五连接管道、39-第十六连接管道、40-第十七连接管道、41-第十八连接管道、42-压缩机、43-第十九连接管道、44-水冷器、45-第二十连接管道、46-节流阀、47-第二十一连接管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蓄冷式油气回收处理装置,包括增压风机1和增压风机输送管道2,增压风机1的一端螺钉连接有增压风机输送管道2,增压风机输送管道2的外壁上焊接有进料管道3,进料管道3远离增压风机输送管道2的一端螺钉连接有电动蝶阀4,电动蝶阀4远离进料管道3的一端螺钉连接有油气进入管道5,增压风机输送管道2远离增压风机1的一端套接有有预冷器6,预冷器6远离增压风机输送管道2的一端套接有第一连接管道7,第一连接管道7远离预冷器6的一端套接有第一气液分离器8,第一气液分离器8的外底部套接有第二连接管道9,第二连接管道9远离第一气液分离器8的一端套接有冷凝水接收罐体10,第一气液分离器8的外顶部套接有第一阀门11,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蓄冷式油气回收处理装置,该装置包括油气处理单元、载冷剂单元和制冷单元。油气处理单元包括增压风机1、预冷器2、气液分离器3、切换式绕管式换热器4a/b,气液分离器5,载冷剂单元包括常温储罐7、循环泵8、低温储罐9及调阀V1,制冷单元包括换热器6、压缩机10、水冷器11和节流阀V2。

【技术特征摘要】
1.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蓄冷式油气回收处理装置,该装置包括油气处理单元、载冷剂单元和制冷单元。油气处理单元包括增压风机1、预冷器2、气液分离器3、切换式绕管式换热器4a/b,气液分离器5,载冷剂单元包括常温储罐7、循环泵8、低温储罐9及调阀V1,制冷单元包括换热器6、压缩机10、水冷器11和节流阀V2。2.绕管式换热器4a/b,气液分离器5以及换热器6安装在冷箱中。3.工艺流程:(1)油气进入油气处理单元,首先通过风机1增压后通过预冷器2和载冷剂换热降温后进入气液分离器3,将油气和水初步分离,然后进入切换式绕管换热器4中与低温载冷剂进一步换热降温将水分冷冻分离,油气中的重组分冷凝成液体,在气液分离器5底部采出可回收的油品,分离尾气从分离器顶部排出,经过换热器6复温后排空。(2)载冷剂单元中常温储罐7的载冷剂通过循环泵8加压输送至换热器6中,载冷剂与低温分离尾气及低温冷剂换热降温,吸收冷量后进入低温储罐9储存,通过调节阀V1后进入绕管式换热器4a/b,与油气换热提供油气分离所需的冷量,复温后再回到常温储罐,完成载冷剂循环。(3)制冷单元通过压缩机将冷剂升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晓亮赵卿李腾张志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恒泰洁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