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差分馈电方向图可重构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34623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9 04: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差分馈电方向图可重构天线,包括介质基板、微带线馈电结构、同轴馈线单元、天线辐射单元、寄生单元;介质基板背面蚀刻微带线馈电结构,对天线进行馈电;介质基板正面蚀刻天线辐射单元、寄生单元;天线辐射单元为平面结构,包含平行且开槽的第一偶极子和第二偶极子,第一偶极子与第二偶极子关于介质基板中心对称,寄生单元在天线辐射单元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差分馈电结构,便于与射频前端集成,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能实现E面和H面的方向图可重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差分馈电方向图可重构天线
本技术涉及移动通信的研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差分馈电方向图可重构天线。
技术介绍
天线是无线通信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天线技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为了降低无线通信系统的成本,紧凑、高集成度的射频前端产品成为设计的主流。在射频前端中,差分系统的应用使射频收发系统的性能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改善。传统天线通常采用单端口馈电,在系统中需要连接额外的巴伦或反相功率分配器(平衡非平衡转换器),来实现单端信号到差分信号之间的转换。但巴伦的使用会引起射频前端损耗、降低系统效率,解决方案并不乐观,不利于天线与射频前端的集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差分馈电方向图可重构天线,能实现15.6%的阻抗带宽和11.8%的方向图带宽,覆盖3.22-3.7GHz的频段,实现E面和H面方向图切换的两方向可重构,能调整方向图的最大辐射方向,大大提高系统的容量和安全性。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差分馈电方向图可重构天线,包含介质基板、微带线馈电结构、同轴馈线单元、天线辐射单元、寄生单元;所述同轴馈线单元包含第一同轴线、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差分馈电方向图可重构天线,其特征在于,包含介质基板、微带线馈电结构、同轴馈线单元、天线辐射单元、寄生单元;所述同轴馈线单元包含第一同轴线、第二同轴线;所述第一同轴线通过微带线馈电结构与第二同轴线连接;所述第一同轴线通过第一端口与第一偶极子连接,所述第二同轴线通过第二端口与第二偶极子连接;所述天线辐射单元包含第一偶极子、第二偶极子;所述第一偶极子包含第一端口、第一弯折U型槽,所述第二偶极子包含第二端口、第二弯折U型槽;所述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对称;所述第一弯折U型槽与第二弯折U型槽对称;所述寄生单元包含第一寄生单元、第二寄生单元、第一开关、第二开关;所述第一开关在第一寄生单元上,所述第二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差分馈电方向图可重构天线,其特征在于,包含介质基板、微带线馈电结构、同轴馈线单元、天线辐射单元、寄生单元;所述同轴馈线单元包含第一同轴线、第二同轴线;所述第一同轴线通过微带线馈电结构与第二同轴线连接;所述第一同轴线通过第一端口与第一偶极子连接,所述第二同轴线通过第二端口与第二偶极子连接;所述天线辐射单元包含第一偶极子、第二偶极子;所述第一偶极子包含第一端口、第一弯折U型槽,所述第二偶极子包含第二端口、第二弯折U型槽;所述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对称;所述第一弯折U型槽与第二弯折U型槽对称;所述寄生单元包含第一寄生单元、第二寄生单元、第一开关、第二开关;所述第一开关在第一寄生单元上,所述第二开关在第二寄生单元上;所述寄生单元在天线辐射单元的两端;所述同轴馈线单元、天线辐射单元、寄生单元在介质基板同一面,所述微带线馈电结构在介质基板另一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差分馈电方向图可重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基板为高频板Rogers4350B。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差分馈电方向图可重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带线馈电结构蚀刻在介质基板的背面,微带线馈电结构特征阻抗为40-60Ω;所述同轴馈线单元蚀刻在介质基板正面;所述天线辐射单元蚀刻在介质基板正面;所述寄生单元蚀刻在介质基板正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靳贵平黎淼兰曾广洁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