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材转角连接结构及其制作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2932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9 0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板材转角连接结构及其制作工艺,涉及板材与板材之间转角连接的技术领域;其中,板材转角连接结构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之间增设有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开设于第一板体上的第一连接槽和开设于第二板体上的第二连接槽;当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相互拼合时,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相互连通并形成插接槽;插接槽内插接配合有插接片。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插接片代替五金连接件,具有降低生产成本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板材转角连接结构及其制作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板材与板材之间转角连接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板材转角连接结构及其制作工艺。
技术介绍
在家具生产过程中,用于拼装的板材之间通常具有一定的角度。而现有的板材与板材之间的连接,通常利用五金连接件实现。如图4所示,板材转角的连接结构包括第一板体1和第二板体2,第一板体1与第二板体2之间固定有五金连接件10。五金连接件10是具有一定角度的金属板体,且五金连接件10上开设有用于穿过螺栓102的孔道101。使用时,将五金连接件10折角的两边分别贴合于第一板体1和第二板体2上,然后利用螺栓102使得五金连接件10与第一板体1或者第二板体2固定。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五金连接件的制作需要根据两块板材转角的角度进行定制,导致五金连接件的成本较高,导致制作完成后的家具成本也大大提高。需要研发一种新的连接结构,用于代替价格昂贵的五金连接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一是提供一种降低生产成本的板材转角连接结构。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板材转角连接结构,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之间增设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开设于所述第一板体上的第一连接槽和开设于所述第二板体上的第二连接槽;当所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相互拼合时,所述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相互连通并形成插接槽;所述插接槽内插接配合有插接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锯片等刀具在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上分别开设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操作工具简单。其次,插接片可以采用生产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过程中产生的余料进行打磨制作,能够就地取材,既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又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并且,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组合形成的插接槽和插接片进行插接配合,使得插接片作为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中间连接件,可以通过改变插接片的尺寸来实现不同的插接效果。由于,现有技术是通过在原有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基础上增加五金连接件,或者采用其他连接结构比如榫接、铆接时,都需要在原有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基础上增加其他物件,而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结构是在原有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基础上切割形成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并利用余料等废料制作插接片。从操作的角度来看,本专利技术对场地和工具的要求更低,且更加节约用材。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板体上其中一个端面呈倾斜设置,并形成有第一贴合面;所述第二板体上其中一个端面呈倾斜设置,并形成有第二贴合面;所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拼合后形成有角度γ;所述第一贴合面在第一板体上形成有角度α,所述第二贴合面在第二板体上形成有角度β;所述γ的大小是α和β的和;所述连接组件设置于第一贴合面和第二贴合面之间;且所述第一连接槽自第一贴合面上向第一板体内部开设,所述第二连接槽自第二贴合面上向第二板体内部开设。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拼接后形成具有夹角的一个整体,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拼接处位于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端部,使得上述整体的拼接处位于夹角的角度分割线上,也就是说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连接钩的结构稳定性会更优,并且提高了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连接处的美观度。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α和β的大小一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般在板材转角的位置,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厚度会是相同的。在α和β的大小一致的情况下,当第一贴合面和第二贴合面相互紧贴时,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是以第一贴合面和第二贴合面的交界面为对称轴的结构,使得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连接处的结构稳定性更优。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连接槽垂直于所述第一贴合面开设,且所述第二连接槽垂直于所述第二贴合面开设。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增强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之间的连接强度。由于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分别垂直于第一贴合面和第二贴合面,而第一贴合面和第二贴合面紧贴时,两个面其实处于同一平面上,也就是说插接片是同时垂直于第一贴合面和第二贴合面的。那么只有沿着插接片的方向对第一板体或者第二板体施加作用力,才能够分离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而由于α和β均不会等于零,也就是说插接片与第一板体所在平面、插接片与第二板体所在平面均会产生大于零的夹角。并且,操作人员对板体施加作用力时往往会沿着板体平面所在方向,那么操作人员对第一板体或者第二板体分别施加沿着第一板体或者第二板体所在平面方向的作用力时,插接片会抵紧于第一连接槽或者第二连接槽的内壁上,从而阻止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分离,提高了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结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分别位于第一贴合面和第二贴合面的中心位置,且所述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的尺寸相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尺寸相同,使得拼合后形成的插接槽为轴对称结构。当插接片与插接槽插接配合时,插接片的一半位于第一连接槽内,另一半位于第二连接槽内,使得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受到的连接效果是一致的,提高了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连接处的结构稳定性和受力强度。当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连接处受到作用力时,能够通过插接板进行传递,由于插接板是对称的,那么传递给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上的作用力就会相对一致,也就是说能够使得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连接处保持力的稳定体系,从而增强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连接强度。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的槽底均呈弧形设置,且所述插接片呈椭圆形设置;当所述第一贴合面和第二贴合面紧贴时,所述插接片的长轴位于第一贴合面和第二贴合面的交界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椭圆形的插接片能够更加方便地插入到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内部,从而提高加工效率。其次,椭圆形具有长轴和短轴,当插接槽和插接片插接配合时,插接片的长轴位于第一贴合面和第二贴合面的交界处,也就是说,当操作人员需要将插接片插入到第一连接槽或者第二连接槽内部时,是施力于插接片长轴两侧的面积,能够更加便于操作人员对插接片进行操作。并且椭圆形设置的插接片,相比圆形等完整的形状,能够节约一定的余料资源,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二是提供板材转角连接结构的制作工艺。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二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板材转角连接结构的制作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切割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端部,分别形成倾斜的第一贴合面和第二贴合面;所述第一贴合面的倾斜角度为α,所述第二贴合面的倾斜角度为β,α和β相等;S2,垂直切割第一贴合面,形成自第一贴合面向第一板体内部凹陷的第一连接槽;垂直切割第二贴合面,形成自第二贴合面向第二板体内部凹陷的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的尺寸一致,且所述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拼合后形成连通的椭圆形;S3,切割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料,形成椭圆形的插接片;将插接片插入到第一连接槽内,使得插接片的长轴与第一贴合面齐平;移动第二板体使得第二连接槽与插接片插接配合,同时第一贴合面和第二贴合面相互抵紧;对第一贴合面和第二贴合面进行胶粘。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插接片对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进行定位,然后对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连接处进行胶粘,从而使得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形成一个结构稳定的整体。并且,将胶水顺着第一贴合面和第二贴合面下滑时,会有部分胶水进入到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内部,从而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连接强度。现有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板材转角连接结构,包括第一板体(1)和第二板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1)和第二板体(2)之间增设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开设于所述第一板体(1)上的第一连接槽(31)和开设于所述第二板体(2)上的第二连接槽(32);当所述第一板体(1)和第二板体(2)相互拼合时,所述第一连接槽(31)和第二连接槽(32)相互连通并形成插接槽(3);所述插接槽(3)内插接配合有插接片(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材转角连接结构,包括第一板体(1)和第二板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1)和第二板体(2)之间增设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开设于所述第一板体(1)上的第一连接槽(31)和开设于所述第二板体(2)上的第二连接槽(32);当所述第一板体(1)和第二板体(2)相互拼合时,所述第一连接槽(31)和第二连接槽(32)相互连通并形成插接槽(3);所述插接槽(3)内插接配合有插接片(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材转角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1)上其中一个端面呈倾斜设置,并形成有第一贴合面(11);所述第二板体(2)上其中一个端面呈倾斜设置,并形成有第二贴合面(21);所述第一板体(1)和第二板体(2)拼合后形成有角度γ;所述第一贴合面(11)在第一板体(1)上形成有角度α,所述第二贴合面(21)在第二板体(2)上形成有角度β;所述γ的大小是α和β的和;所述连接组件设置于第一贴合面(11)和第二贴合面(21)之间;且所述第一连接槽(31)自第一贴合面(11)上向第一板体(1)内部开设,所述第二连接槽(32)自第二贴合面(21)上向第二板体(2)内部开设。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板材转角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α和β的大小一致。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板材转角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槽(31)垂直于所述第一贴合面(11)开设,且所述第二连接槽(32)垂直于所述第二贴合面(21)开设。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板材转角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槽(31)和第二连接槽(32)分别位于第一贴合面(11)和第二贴合面(21)的中心位置,且所述第一连接槽(31)和第二连接槽(32)的尺寸相同。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板材转角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槽(31)和第二连接槽(32)的槽底均呈弧形设置,且所述插接片(9)呈椭圆形设置;当所述第一贴合面(11)和第二贴合面(21)紧贴时,所述插接片(9)的长轴位于第一贴合面(11)和第二贴合面(21)的交界处。7.一种板材转角连接结构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切割第一板体(1)和第二板体(2)的端部,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强许云陈星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亨德莱家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