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道路施工用夯实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道路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道路施工用夯实设备。
技术介绍
在道路施工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将路基铺好,路基铺好后由于路基的路面不平整,而且路基上会有很多小石子,因此为了保证修路的质量需要使用夯实设备将路基表面夯平。专利申请号为201310622564.4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路面夯实车,既为道路施工夯实设备,通过一个设置在车辆底盘下部的夯实装置,通过发动机带动一个可以自由沿转动轴滑动的偏心配重体的转动,使得配重体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配重体不断的被抬起然后滑下,连续的锤击地面,进行路面的夯实,但是使用这种夯实设备在对路面进行夯实的过程中,无法控制对路面向下的夯实距离,很可能将路面夯实的过深或过浅,无法保证路面夯实的平整性,给施工带来了麻烦,而且在夯实路面的过程中,没有设计缓冲装置,使夯实设备内部发生力度较大的机械碰撞,很容易导致夯实设备损坏,因此提出一种道路施工用夯实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道路施工用夯实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原有的夯实设备在对路面进行夯实的过程中,无法控制对路面向下的夯实距 ...
【技术保护点】
1.道路施工用夯实设备,包括承载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操作平台(2),所述承载板(1)的底部设置有多个行走轮(3),所述承载板(1)的底部开设有两侧均设置为开口的安装槽(4),所述安装槽(4)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第一凹槽(5),所述第一凹槽(5)内固定安装有气缸(6),且气缸(6)的输出端延伸至第一凹槽(5)外,所述气缸(6)的输出端上固定安装有活动板(7),所述活动板(7)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连接块(8),所述连接块(8)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夯实板(9),所述安装槽(4)的两侧内壁上对称开设有第二凹槽(10),所述活动板(7)的两侧分别延伸至两个第二 ...
【技术特征摘要】
1.道路施工用夯实设备,包括承载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操作平台(2),所述承载板(1)的底部设置有多个行走轮(3),所述承载板(1)的底部开设有两侧均设置为开口的安装槽(4),所述安装槽(4)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第一凹槽(5),所述第一凹槽(5)内固定安装有气缸(6),且气缸(6)的输出端延伸至第一凹槽(5)外,所述气缸(6)的输出端上固定安装有活动板(7),所述活动板(7)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连接块(8),所述连接块(8)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夯实板(9),所述安装槽(4)的两侧内壁上对称开设有第二凹槽(10),所述活动板(7)的两侧分别延伸至两个第二凹槽(10)内,所述第一凹槽(5)的两侧对称设有开设在安装槽(4)顶部内壁上的第三凹槽(11),所述第三凹槽(11)内活动安装有条形块(12),且条形块(12)的底部延伸至第三凹槽(11)外并与活动板(7)的顶部焊接固定,两个第三凹槽(11)相互远离的一侧内壁上对称开设有第一滑槽(13),所述第一滑槽(13)内滑动安装有第一滑块(14),且第一滑块(14)的一侧与条形块(12)焊接固定,两个第三凹槽(11)相互靠近的一侧内壁上对称开设有第二滑槽(15),所述第二滑槽(15)内滑动安装有第二滑块(16),且第二滑块(16)的一侧与条形块(12)焊接固定,所述第二滑槽(15)远离开口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第三滑槽(17),第三滑槽(17)内滑动安装有第三滑块(18),且第三滑块(18)的一侧延伸至第二滑槽(15)内,所述第三滑块(18)的顶部开设有圆孔(19),所述圆孔(19)内活动套设有转轴(20),且转轴(20)的顶端和底端均延伸至圆孔(19)外,第三滑槽(17)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21),伺服电机(21)的输出轴与转轴(20)焊接固定,第三滑槽(17)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圆槽(30),转轴(20)的顶端延伸至圆槽(30)内,两个第三滑槽(17)相互靠近的一侧对称设有开设在安装槽(4)顶部内壁上的第四凹槽(22),第四凹槽(22)内滑动套设有顶杆(23),且顶杆(23)的底端与活动板(7)的顶部焊接固定,顶杆(23)的顶端开设有导槽(24),导槽(24)内滑动套设有导杆(25),且导杆(25)的顶端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羽,张庆明,周引,王不凡,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