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杆端滚动关节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26370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9 02: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杆端滚动关节轴承,包括带有球头的杆端体、外圈和滚动体。外圈由外径相同的前外圈和后外圈拼合而成,前外圈的内壁的中部设有圆弧形前滚道;后外圈的内壁的中部设有圆弧形后滚道;滚动体由一组设在前外圈的前滚道上的前滚动体和一组设在后外圈的后滚道上的后滚动体,前滚动体和后滚动体均为钢球且前滚动体的直径大于后滚动体的直径;装好前滚动体的前外圈与装好后滚动体的后外圈面对面合并;杆端体的球头从后外圈的背面依次伸入后外圈和前外圈中,使一组后滚动体位于杆端体的球头与后外圈之间和一组前滚动体位于杆端体的球头与前外圈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杆端滚动关节轴承能实现轴承游隙的可靠控制,防止接触面在装配后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杆端滚动关节轴承
本技术涉及一种杆端滚动关节轴承。
技术介绍
杆端滚动关节轴承由杆端体、外圈和钢球装配而成。关节轴承内部装入钢球,实现滚动摩擦。现有的杆端关节轴承主要有:衬垫挤压型和断裂外圈型。现有的杆端滚动轴承存在以下缺点和不足:1)接触形式为面接触,应力接触面积较大,使轴承摩擦力矩较大;2)高速下发热严重,造成轴承过早失效;3)采用挤压方式装配轴承,挤压后接触配合面平整度、配合度等不易控制,造成个别位置接触应力过大,损坏衬垫;4)轴承的摩擦力矩较滚动轴承大;5)挤压装配方法虽然相对简单,但除上述缺点外,还增加了对轴承的原始游隙和灵活性有不可精确计算和难以控制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杆端滚动关节轴承,它能实现轴承游隙的可靠控制,防止接触面在装配后变形,有限减小摩擦力矩,而且装配方便。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杆端滚动关节轴承,包括带有球头的杆端体、外壁呈圆柱形的外圈和滚动体;所述杆端体的球头位于外圈的内腔中;其中,所述外圈由外径相同的前外圈和后外圈拼合而成,所述前外圈的内壁的中部设有圆弧形前滚道;所述后外圈的内壁的中部设有圆弧形后滚道;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杆端滚动关节轴承,包括带有球头的杆端体、外壁呈圆柱形的外圈和滚动体;所述杆端体的球头位于外圈的内腔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由外径相同的前外圈和后外圈拼合而成,所述前外圈的内壁的中部设有圆弧形前滚道;所述后外圈的内壁的中部设有圆弧形后滚道;所述滚动体由一组设在前外圈的前滚道上的前滚动体和一组设在后外圈的后滚道上的后滚动体,所述前滚动体和后滚动体均为钢球且前滚动体的直径大于后滚动体的直径;装好前滚动体的前外圈与装好后滚动体的后外圈面对面拼合;所述杆端体的球头从后外圈的背面依次伸入后外圈和前外圈中,使一组后滚动体位于杆端体的球头与后外圈之间,并使一组前滚动体位于杆端体的球头与前外圈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杆端滚动关节轴承,包括带有球头的杆端体、外壁呈圆柱形的外圈和滚动体;所述杆端体的球头位于外圈的内腔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由外径相同的前外圈和后外圈拼合而成,所述前外圈的内壁的中部设有圆弧形前滚道;所述后外圈的内壁的中部设有圆弧形后滚道;所述滚动体由一组设在前外圈的前滚道上的前滚动体和一组设在后外圈的后滚道上的后滚动体,所述前滚动体和后滚动体均为钢球且前滚动体的直径大于后滚动体的直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岳君顾金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天安轴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