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真空气淬炉的内循环风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92240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9 0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真空气淬炉的内循环风冷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盖板,所述外壳上靠近两侧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外壳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内胆,所述外壳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内循环机构,所述内循环机构包括壳一,所述壳一的上表面与外壳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壳一的两侧均开设有通孔并分别通过通孔固定连接有管一和管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上述结构之间的配合使用,解决了在实际使用中,空气在降温的同时湿度通过导热管在腔内大量积聚,这使得用户的使用环境和使用方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并且电动抽液泵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噪音,给使用带来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真空气淬炉的内循环风冷装置
本技术涉及淬火炉
,具体为一种适用于真空气淬炉的内循环风冷装置。
技术介绍
淬火炉是工件淬火前加热的炉子。淬火是把工件放入炉内加热到临界点以上的淬火温度并保持一段时同,然后把工件迅速地从炉内取出投入淬液内(油或水)淬火。炉子的热源可以用电及燃料,温度可用热电偶来测量。用电及气体、液体燃料的炉子,可以用仪表自动来控制和调节温度。目前的淬火炉结构简单,内部散热效果十分有限,导致在多批次淬火加工时内部温度无法快速调节,导致加工效率不高,为此人们提出一种用于淬火炉的内循环降温装置,如中国专利CN107653372A所公开的一种具有内循环快速散热装置的淬火炉,包括炉体,炉体内部开设有顶部开口的淬火腔室,淬火腔室内侧壁上开设有复数个弧形导热槽。专利技术的一种具有内循环快速散热装置的淬火炉通过在炉体内部开设内置冷却水箱的底置内腔和内置金属散热板的中置散热口,通过在炉体内侧壁上开设内置中空金属导热管的导热槽,在炉体外侧壁上开设内置外置中空金属导热管的外部散热槽,通过内置中空金属导热管、外置中空金属导热管和冷却水箱中的电动抽液泵形成一个连通炉体内外侧的散热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真空气淬炉的内循环风冷装置,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盖板(2),所述外壳(1)上靠近两侧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腿(3),所述外壳(1)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内胆(4),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内循环机构(5);所述内循环机构(5)包括壳一(6),所述壳一(6)的上表面与外壳(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壳一(6)的两侧均开设有通孔并分别通过通孔固定连接有管一(7)和管二(8),所述管一(7)的左端开口固定连接有进气管(9),所述外壳(1)的下表面开设有供进气管(9)固定的通孔,所述管一(7)和管二(8)的相对端之间固定连接有螺旋管(10),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真空气淬炉的内循环风冷装置,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盖板(2),所述外壳(1)上靠近两侧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腿(3),所述外壳(1)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内胆(4),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内循环机构(5);所述内循环机构(5)包括壳一(6),所述壳一(6)的上表面与外壳(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壳一(6)的两侧均开设有通孔并分别通过通孔固定连接有管一(7)和管二(8),所述管一(7)的左端开口固定连接有进气管(9),所述外壳(1)的下表面开设有供进气管(9)固定的通孔,所述管一(7)和管二(8)的相对端之间固定连接有螺旋管(10),所述壳一(6)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壳二(11),所述壳二(11)的左侧开设有供管二(8)固定的通孔,所述壳二(11)的下表面开设有通孔并通过通孔转动连接有转轴(12),所述转轴(1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扇叶(13),所述转轴(1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供转轴(12)转动的动力装置(14),所述动力装置(1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5),所述支撑板(15)的左端与壳一(6)的右侧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华玺林子洋袁忠友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飞虹热处理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