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产饲料快速发酵制造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2230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9 0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产饲料快速发酵制造机,其结构包括上料斗、上料动力传动机构、上料传动装置、粉碎烘干发酵一体化装置、支撑机架、进料斗、出料斗、输料缓冲斗、电机台架、驱动电机、电控箱,所述上料斗设有上料动力传动机构上方且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上料传动装置下部嵌入上料斗内部且与上料动力传动机构活动连接,所述上料传动装置上部架于粉碎烘干发酵一体化装置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有粉碎烘干发酵一体化装置,可于一机体内对水产饲料进行粉碎、发酵、烘干处理,减少工序间隔时间,实现水产饲料快速发酵制造机的多功能化,同时提高饲料制造整体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产饲料快速发酵制造机
本技术涉及饲料制造领域,更确切地说,是一种水产饲料快速发酵制造机。
技术介绍
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饲料(Feed)包括大豆、豆粕、玉米、鱼粉、氨基酸、杂粕、乳清粉、油脂、肉骨粉、谷物、饲料添加剂等十余个品种的饲料原料。但是,目前这种水产饲料快速发酵制造机存在如下缺点:1、只能对饲料原料进行发酵,功能较为单一。2、无法实现粉碎、发酵、烘干功能一体化,饲料制造工序间隔时间较大,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水产饲料快速发酵制造机,以解决现有技术的水产饲料快速发酵制造机只能对饲料原料进行发酵,功能较为单一且其无法实现粉碎、发酵、烘干功能一体化,饲料制造工序间隔时间较大,生产效率低的缺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水产饲料快速发酵制造机,其结构包括上料斗、上料动力传动机构、上料传动装置、粉碎烘干发酵一体化装置、支撑机架、进料斗、出料斗、输料缓冲斗、电机台架、驱动电机、电控箱,所述上料斗设有上料动力传动机构上方且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上料传动装置下部嵌入上料斗内部且与上料动力传动机构活动连接,所述上料传动装置上部架于粉碎烘干发酵一体化装置上方,所述支撑机架设于粉碎烘干发酵一体化装置下方且通过电焊呈垂直状相连接,所述进料斗设于粉碎烘干发酵一体化装置内部上方且呈一体化成型结构,所述出料斗设于粉碎烘干发酵一体化装置下部且呈一体化成型结构,所述输料缓冲斗设于支撑机架中间且位于出料斗正下方,所述电机台架设于粉碎烘干发酵一体化装置左侧方且与支撑机架通过电焊呈垂直状相连接,所述驱动电机设于电机台架上方且与粉碎烘干发酵一体化装置通过啮合活动连接,所述电控箱设于粉碎烘干发酵一体化装置右侧方且与驱动电机通过电连接,所述粉碎烘干发酵一体化装置由装置外壳、进料感应机构、驱动自启机构、动力传动机构、初步粉碎机构、深度双重粉碎机构、搅拌发酵机构、风力烘干机构组成,所述装置外壳呈矩形结构,所述进料感应机构设于进料斗内部,所述驱动自启机构设于进料感应机构右侧方且通过牵引绳缠绕连接,所述驱动自启机构与驱动电机电连接,所述动力传动机构设于装置外壳内部左侧且与驱动电机啮合活动连接,所述初步粉碎机构水平状设于装置外壳内部上方且与进料斗贯通连接,所述深度双重粉碎机构设于初步粉碎机构右下方且通过电焊贯通连接,所述搅拌发酵机构呈水平状设于深度双重粉碎机构左下方且通过电焊贯通连接,所述风力烘干机构设于装置外壳内部中间且位于搅拌发酵机构正下方,所述初步粉碎机构、搅拌发酵机构、风力烘干机构与动力传动机构均通过电焊相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地方案,所述进料感应机构由感应板、固定铰链、拉伸弹簧、牵引绳、定滑轮组成,所述感应板呈水平状设于进料斗内部右侧且通过固定铰链与进料斗内壁活动连接,所述拉伸弹簧设于感应板右部下方且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牵引绳一端与感应板右部缠绕连接,所述牵引绳另一端呈逆时针状牢过定滑轮与驱动自启机构缠绕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地方案,所述驱动自启机构由滑动轨道、滑动件、活动连接杆、摆动杆、摆动支座、引电端块、接电端块组成,所述滑动轨道设于装置外壳内部右上角且与装置外壳上内壁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滑动件嵌于滑动轨道内部且滑动连接,所述滑动件通过牵引绳与感应板缠绕连接,所述活动连接杆设于滑动件下方且其一端与滑动件通过铰链活动连接,所述活动连接杆另一端通过铰链与摆动杆的左端活动连接,所述摆动杆设于摆动支座上方且通过铰链活动连接,所述引电端块设于摆动杆右端,所述接电端块设于引电端块右下方且与驱动电机电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地方案,所述动力传动机构由动力传输轴、第一主动皮带轮、第一驱动皮带、第一从动皮带轮、第二主动皮带轮、第二驱动皮带、第二从动皮带轮、伞齿轮组成,所述动力传输轴一端驱动电机中心且通过啮合活动连接,所述动力传输轴另一端从装置外壳左侧嵌入装置外壳内部且贯穿于第一主动皮带轮、第二主动皮带轮中心,所述第一主动皮带轮、第二主动皮带轮与动力传输轴通过电焊呈垂直状相连接,所述第一从动皮带轮通过第一驱动皮带与第一主动皮带轮啮合活动连接,所述第一从动皮带轮与初步粉碎机构的粉碎动力轴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第二从动皮带轮通过第二驱动皮带与第二主动皮带轮啮合活动连接,所述第二从动皮带轮与搅拌发酵机构的搅拌驱动轴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伞齿轮设于动力传输轴右端且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动力传输轴通过伞齿轮与风力烘干机构啮合活动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地方案,所述初步粉碎机构由初步粉碎筒、粉碎动力轴、始端旋转座、粉碎螺纹、终端旋转座、进料口组成,所述初步粉碎筒呈水平状设于装置外壳内部且通过进料口与进料斗贯通焊接,所述进料口设于初步粉碎筒左上部且呈一体化成型结构,所述粉碎动力轴左端贯穿于第一从动皮带轮中心且嵌入始端旋转座内部活动连接,所述粉碎动力轴右端贯穿于初步粉碎筒且嵌入终端旋转座活动连接,所述粉碎螺纹均匀等距设于粉碎动力轴外表面且呈一体化成型结构。作为本技术进一步地方案,所述深度双重粉碎机构由深度粉碎筒、主传动皮带、粗齿皮带轮、细齿皮带轮、第一传动皮带、辅助粗齿皮带轮、第二传动皮带、辅助细齿皮带轮组成,所述深度粉碎筒呈竖直状设于初步粉碎筒右下方且通过电焊贯通连接,所述主传动皮带一端与粉碎动力轴啮合活动连接,所述主传动皮带另一端与粗齿皮带轮、细齿皮带轮的轮轴啮合活动连接,所述辅助粗齿皮带轮设于粗齿皮带轮左侧方且通过第一传动皮带啮合活动连接,所述粗齿皮带轮与辅助粗齿皮带轮通过轮齿啮合活动连接,所述辅助细齿皮带轮设于细齿皮带轮左侧方且通过第二传动皮带啮合活动连接,所述细齿皮带轮与辅助细齿皮带轮通过轮齿啮合活动连接,所述细齿皮带轮、辅助细齿皮带轮设于粗齿皮带轮、辅助粗齿皮带轮正下方。作为本技术进一步地方案,所述搅拌发酵机构由发酵筒、搅拌驱动轴、旋转座、搅拌叶片、连接件、网格筒壁、出料口组成,所述发酵筒为卧式设于深度粉碎筒左下方且通过电焊贯通连接,所述搅拌驱动轴左端贯穿于第二从动皮带轮的中心且嵌入旋转座内部活动连接,所述搅拌驱动轴右端嵌入发酵筒内部,所述搅拌叶片设于搅拌驱动轴上下两侧且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网格筒壁设于发酵筒上部,所述出料口设于发酵筒下部且呈一体化成型结构。作为本技术进一步地方案,所述风力烘干机构由烘干驱动轴、传动伞齿轮、悬挂安装座、焊接中心轴、扇叶组成,所述烘干驱动轴呈竖直状设于发酵筒正下方,所述烘干驱动轴上端贯穿于传动伞齿轮中心且嵌入悬挂安装座内部活动连接,所述风力烘干机构通过传动伞齿轮及伞齿轮的配合与动力传动机构啮合活动连接,所述烘干驱动轴下端与焊接中心轴的中心通过电焊垂直连接,所述扇叶呈发射状设于焊接中心轴侧方且通过电焊固定连接。技术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水产饲料快速发酵制造机,在连接电源的条件下,将水产饲料的原料加入上料斗内部,此时接电的上料动力传动机构带动上料传动装置运转将原料输送经进料斗内部进入粉碎烘干发酵一体化装置内部,在经过进料斗时,原料会对位于进料斗内部内部的感应板部位施加向下的作用力,感应板的左部以固定铰链为原点向下摆动,而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产饲料快速发酵制造机,其结构包括上料斗(1)、上料动力传动机构(2)、上料传动装置(3)、粉碎烘干发酵一体化装置(4)、支撑机架(5)、进料斗(6)、出料斗(7)、输料缓冲斗(8)、电机台架(9)、驱动电机(10)、电控箱(1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斗(1)设有上料动力传动机构(2)上方且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上料传动装置(3)下部嵌入上料斗(1)内部且与上料动力传动机构(2)活动连接,所述上料传动装置(3)上部架于粉碎烘干发酵一体化装置(4)上方,所述支撑机架(5)设于粉碎烘干发酵一体化装置(4)下方且通过电焊呈垂直状相连接,所述进料斗(6)设于粉碎烘干发酵一体化装置(4)内部上方且呈一体化成型结构,所述出料斗(7)设于粉碎烘干发酵一体化装置(4)下部且呈一体化成型结构,所述输料缓冲斗(8)设于支撑机架(5)中间且位于出料斗(7)正下方,所述电机台架(9)设于粉碎烘干发酵一体化装置(4)左侧方且与支撑机架(5)通过电焊呈垂直状相连接,所述驱动电机(10)设于电机台架(9)上方且与粉碎烘干发酵一体化装置(4)通过啮合活动连接,所述电控箱(11)设于粉碎烘干发酵一体化装置(4)右侧方且与驱动电机(10)通过电连接;所述粉碎烘干发酵一体化装置(4)由装置外壳(40)、进料感应机构(41)、驱动自启机构(42)、动力传动机构(43)、初步粉碎机构(44)、深度双重粉碎机构(45)、搅拌发酵机构(46)、风力烘干机构(47)组成,所述装置外壳(40)呈矩形结构,所述进料感应机构(41)设于进料斗(6)内部,所述驱动自启机构(42)设于进料感应机构(41)右侧方且通过牵引绳缠绕连接,所述驱动自启机构(42)与驱动电机(10)电连接,所述动力传动机构(43)设于装置外壳(40)内部左侧且与驱动电机(10)啮合活动连接,所述初步粉碎机构(44)水平状设于装置外壳(40)内部上方且与进料斗(6)贯通连接,所述深度双重粉碎机构(45)设于初步粉碎机构(44)右下方且通过电焊贯通连接,所述搅拌发酵机构(46)呈水平状设于深度双重粉碎机构(45)左下方且通过电焊贯通连接,所述风力烘干机构(47)设于装置外壳(40)内部中间且位于搅拌发酵机构(46)正下方,所述初步粉碎机构(44)、搅拌发酵机构(46)、风力烘干机构(47)与动力传动机构(43)均通过电焊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产饲料快速发酵制造机,其结构包括上料斗(1)、上料动力传动机构(2)、上料传动装置(3)、粉碎烘干发酵一体化装置(4)、支撑机架(5)、进料斗(6)、出料斗(7)、输料缓冲斗(8)、电机台架(9)、驱动电机(10)、电控箱(1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斗(1)设有上料动力传动机构(2)上方且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上料传动装置(3)下部嵌入上料斗(1)内部且与上料动力传动机构(2)活动连接,所述上料传动装置(3)上部架于粉碎烘干发酵一体化装置(4)上方,所述支撑机架(5)设于粉碎烘干发酵一体化装置(4)下方且通过电焊呈垂直状相连接,所述进料斗(6)设于粉碎烘干发酵一体化装置(4)内部上方且呈一体化成型结构,所述出料斗(7)设于粉碎烘干发酵一体化装置(4)下部且呈一体化成型结构,所述输料缓冲斗(8)设于支撑机架(5)中间且位于出料斗(7)正下方,所述电机台架(9)设于粉碎烘干发酵一体化装置(4)左侧方且与支撑机架(5)通过电焊呈垂直状相连接,所述驱动电机(10)设于电机台架(9)上方且与粉碎烘干发酵一体化装置(4)通过啮合活动连接,所述电控箱(11)设于粉碎烘干发酵一体化装置(4)右侧方且与驱动电机(10)通过电连接;所述粉碎烘干发酵一体化装置(4)由装置外壳(40)、进料感应机构(41)、驱动自启机构(42)、动力传动机构(43)、初步粉碎机构(44)、深度双重粉碎机构(45)、搅拌发酵机构(46)、风力烘干机构(47)组成,所述装置外壳(40)呈矩形结构,所述进料感应机构(41)设于进料斗(6)内部,所述驱动自启机构(42)设于进料感应机构(41)右侧方且通过牵引绳缠绕连接,所述驱动自启机构(42)与驱动电机(10)电连接,所述动力传动机构(43)设于装置外壳(40)内部左侧且与驱动电机(10)啮合活动连接,所述初步粉碎机构(44)水平状设于装置外壳(40)内部上方且与进料斗(6)贯通连接,所述深度双重粉碎机构(45)设于初步粉碎机构(44)右下方且通过电焊贯通连接,所述搅拌发酵机构(46)呈水平状设于深度双重粉碎机构(45)左下方且通过电焊贯通连接,所述风力烘干机构(47)设于装置外壳(40)内部中间且位于搅拌发酵机构(46)正下方,所述初步粉碎机构(44)、搅拌发酵机构(46)、风力烘干机构(47)与动力传动机构(43)均通过电焊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产饲料快速发酵制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感应机构(41)由感应板(410)、固定铰链(411)、拉伸弹簧(412)、牵引绳(413)、定滑轮(414)组成,所述感应板(410)呈水平状设于进料斗(6)内部右侧且通过固定铰链(411)与进料斗(6)内壁活动连接,所述拉伸弹簧(412)设于感应板(410)右部下方且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牵引绳(413)一端与感应板(410)右部缠绕连接,所述牵引绳(413)另一端呈逆时针状牢过定滑轮(414)与驱动自启机构(42)缠绕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产饲料快速发酵制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自启机构(42)由滑动轨道(420)、滑动件(421)、活动连接杆(422)、摆动杆(423)、摆动支座(424)、引电端块(425)、接电端块(426)组成,所述滑动轨道(420)设于装置外壳(40)内部右上角且与装置外壳(40)上内壁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滑动件(421)嵌于滑动轨道(420)内部且滑动连接,所述滑动件(421)通过牵引绳(413)与感应板(410)缠绕连接,所述活动连接杆(422)设于滑动件(421)下方且其一端与滑动件(421)通过铰链活动连接,所述活动连接杆(422)另一端通过铰链与摆动杆(423)的左端活动连接,所述摆动杆(423)设于摆动支座(424)上方且通过铰链活动连接,所述引电端块(425)设于摆动杆(423)右端,所述接电端块(426)设于引电端块(425)右下方且与驱动电机(10)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产饲料快速发酵制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传动机构(43)由动力传输轴(430)、第一主动皮带轮(431)、第一驱动皮带(432)、第一从动皮带轮(433)、第二主动皮带轮(434)、第二驱动皮带(435)、第二从动皮带轮(436)、伞齿轮(437)组成,所述动力传输轴(430)一端驱动电机(10)中心且通过啮合活动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连福黄金良黄佳彬
申请(专利权)人:南安紫鲸铃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