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分段式真空吸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1522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8 2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块化分段式真空吸盘,包括盘体、盖板、管路和真空泵,盖板固定在盘体上部,盖板上开有若干吸附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体内部藉由密封挡板分割成多个独立的单元负压腔,盖板上均有与各单元负压腔相对应的吸附孔,并且盘体上设有对应连通每个单元负压腔的吸气口,这些吸气口均与一多通分配阀上的各进气阀口对应相连,而多通分配阀的出气阀口则通过管路与真空泵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内部被分隔成多个单元负压腔,分块、分段式吸真空,针对不同大小的零件采用不同的吸附孔来吸附,合理利用效能,且使用更加方便,工作高效的同时节约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块化分段式真空吸盘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块化分段式真空吸盘。
技术介绍
在机加工领域,零件在加工过程中首先就要确保被稳固的定位,而现有技术中零件的定位方式多种多样,例如常见的机械手或压板夹持定位、磁性吸附定位等,但对于一些无法被磁性吸附的零件,或者夹持易受损的精密零件,则通常需要采用真空吸附的方式来定位。目前用于真空吸附定位零件的装置称为真空吸盘,其组成主要包括盘体、盖板、管路和抽真空设备。盘体由底板和四周侧板围合拼接而成,盖板固定在盘体上部,盖板上密布有吸附孔。盘体的侧板上设有吸气口,通过管路与抽真空设备相连。使用时,启动抽真空设备将盘体内的空气抽空形成负压从而将零件吸附固定在盖板上方。实际操作时,零件往往由输送皮带输送,输送皮带上开有与下方盖板上的吸附孔对应的开孔,从而将零件直接吸附至输送皮带上。然而已知的上述真空吸盘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暴露出如下问题:1)已知的真空吸盘在工作时,所有的吸附孔都是吸气工作的,并不分块或分段,因此对于部分无法覆盖全部吸附孔区域的小体积零件,露出部位(非覆盖区域)的吸附孔实际上并不起作用,造成效能浪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生产成本。2)另一方面,对于加工小体积零件时,为了防止露出部位的吸附孔与外界通气(漏气)而使盘体内的负压性能降低,影响整体吸附效能,往往都需把露出部位的吸附孔采用遮挡物遮蔽才能正常使用,结束后再复原,操作繁琐,加工不便,且提高了工人劳动强度。为了应对这一问题,目前的改进措施往往是更换大功率的抽真空设备来增强吸力,但实际效果有限,反而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3)由于加工部分零件时,如上述需要遮蔽物来遮蔽露出部位的吸附孔,为了防止遮蔽物被淋湿、或吹飞,目前通常只能采用干切的方式加工零件,不适于利用风冷或冷却液的方式(水冷、油冷)来加工产品,造成零件加工范围较窄,也不利于零件加工的稳当和质量的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块化分段式真空吸盘,其内部被分隔成多个单元负压腔,分块、分段式吸真空,针对不同大小的零件采用不同的吸附孔来吸附,合理利用效能,且使用更加方便,工作高效的同时节约生产成本。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模块化分段式真空吸盘,包括盘体、盖板、管路和真空泵,盖板固定在盘体上部,盖板上开有若干吸附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体内部藉由密封挡板分割成多个独立的单元负压腔,盖板上均有与各单元负压腔相对应的吸附孔,并且盘体上设有对应连通每个单元负压腔的吸气口,这些吸气口均与一多通分配阀上的各进气阀口对应相连,而多通分配阀的出气阀口则通过管路与真空泵相连。进一步的,本技术中所述盘体为矩形盘体,且所述吸附孔在盖板表面呈矩阵分布,所述盘体内部的密封挡板平行设置,从而将盘体内腔分割成多个长条状单元负压腔。更进一步的,本技术中所述对应各单元负压腔的吸气口均设于盘体的同一侧,所述多通分配阀也固定在盘体上,且其上的一个进气阀口为主进气阀口,该主进气阀口直接与相应的吸气口对接固定,而其余进气阀口为分进气阀口,这些分进气阀口则藉由管路与相应的吸气口相连。再进一步的,本技术中所述与分进气阀口相连的吸气口上均设置有流量调节接头,这些吸气口经流量调节接头与管路相连。流量调节接头为常规技术,其引入是为了进一步精确控制相应的长条状单元负压腔的吸气量,做到最大限度的节能。更进一步的,本技术中所述长条状单元负压腔中具有一个体积最大的主单元负压腔,其余的均为分单元负压腔,且主单元负压腔的体积至少为任一分单元负压腔的两倍以上。主单元负压腔主要用于吸附体积较大的零件,当然对于一些大零件,我们可以通过多个单元负压腔合并的方式来完成吸附。而对于一些小零件,我们则可以单纯的开启小体积的单元负压腔来吸附,做到节能。优选的,本技术中所述多通分配阀为机械阀、电控液压阀和电磁阀中的一种。本技术的优点是:1、本技术内部被分隔成多个单元负压腔,分块、分段式吸真空,针对不同大小的零件采用不同的吸附孔来吸附,合理利用效能,使其利用率更高,多样化使用,适用性更加广泛,工作高效的同时节约生产成本。2、本技术由于利用阀门来控制各单元负压腔的启闭,对于利用不到的单元负压腔,通过阀门快速关闭来节约效能,并以此提升使用中的吸附孔的真空吸附力,相比现有技术,减少了前期的准备工作,操作更加方便,使生产效率得到提高。3)本技术通过阀门来控制各单元负压腔及其对应的吸附孔的启闭,无需像现有技术那样借助额外的遮蔽物来遮蔽零件露出部位的吸附孔,因此其全面适应多种冷却方式(包括风冷、水冷、油冷)来加工产品,通用性更广,也更利于零件加工的稳当和质量的提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俯视图;图2为图1的右视图。其中:1、盘体;2、盖板;3、管路;4、吸附孔;5、吸气口;6、多通分配阀;6a、进气阀口;6b、出气阀口;7、流量调节接头。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为本技术模块化分段式真空吸盘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其结构如下:这种模块化分段式真空吸盘,具有盘体1、盖板2、管路3和真空泵,盖板2固定在盘体1上部。本实施例中盘体1为矩形盘体,盖板2为矩形盖板(正方形),盖板2上开有呈矩阵分布的17*17个吸附孔4,如图1所示。所述盘体2内部藉由三条平行布置的密封挡板(图中不可见)分割成四个独立的长条状单元负压腔,盖板2上均有与各单元负压腔相对应的吸附孔4,具体为:图1从上往下数的8行吸附孔4对应最上方的长条状单元负压腔,该长条状单元负压腔为主单元负压腔,体积最大。其余的三个长条状单元负压腔分别对应三条吸附孔4,均为分单元负压腔,体积相同。因此主单元负压腔的体积至少为任一分单元负压腔的两倍以上。所述盘体1上设有对应连通每个单元负压腔的吸气口5,这些吸气口5均与一多通分配阀6(四通分配阀)上的各进气阀口6a对应相连,而多通分配阀6的出气阀口6b则通过管路3与真空泵相连。具体见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对应各单元负压腔的吸气口5均设于盘体1的同一侧,所述多通分配阀6也固定在盘体1上,且其上的一个进气阀口6a为主进气阀口,该主进气阀口6a直接与主单元负压腔的吸气口5对接固定,而其余进气阀口6a为分进气阀口,这些分进气阀口则藉由管路3与相应的各分单元负压腔上的吸气口5相连。并且本实施例中所述与分进气阀口相连的吸气口5上均设置有流量调节接头7,见图1和图2所示,这些吸气口经流量调节接头7与管路3相连。本实施例中所述多通分配阀6为电磁阀。当然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主要技术方案的精神实质所做的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块化分段式真空吸盘,包括盘体(1)、盖板(2)、管路(3)和真空泵,盖板(2)固定在盘体(1)上部,盖板(2)上开有若干吸附孔(4);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体(1)内部藉由密封挡板分割成多个独立的单元负压腔,盖板(2)上均有与各单元负压腔相对应的吸附孔(4),并且盘体(1)上设有对应连通每个单元负压腔的吸气口(5),这些吸气口(5)均与一多通分配阀(6)上的各进气阀口(6a)对应相连,而多通分配阀(6)的出气阀口(6b)则通过管路(3)与真空泵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分段式真空吸盘,包括盘体(1)、盖板(2)、管路(3)和真空泵,盖板(2)固定在盘体(1)上部,盖板(2)上开有若干吸附孔(4);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体(1)内部藉由密封挡板分割成多个独立的单元负压腔,盖板(2)上均有与各单元负压腔相对应的吸附孔(4),并且盘体(1)上设有对应连通每个单元负压腔的吸气口(5),这些吸气口(5)均与一多通分配阀(6)上的各进气阀口(6a)对应相连,而多通分配阀(6)的出气阀口(6b)则通过管路(3)与真空泵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分段式真空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体(1)为矩形盘体,且所述吸附孔(4)在盖板(2)表面呈矩阵分布,所述盘体(1)内部的密封挡板平行设置,从而将盘体(1)内腔分割成多个长条状单元负压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化分段式真空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应各单元负压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国春过伟
申请(专利权)人:吴江市天龙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