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藕粉造粒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12568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8 21: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藕粉造粒机,包括外壳、造粒腔、储物箱、输送组件和收集腔,外壳内上部设置有造粒腔,且外壳内下部设置有收集腔,外壳上端设置有储料箱,储料箱下端通过第一排料管连通造粒腔,且第一排料管中部设置有调节阀,储料箱上端中部设置有进料口,且进料口上端设置有过滤盖。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工作时,先在储料箱内放入适量的藕粉,再将调节阀调到适当的开口,再着通过第一电机带动第一风扇转动,使藕粉吹散开,接着通过加压泵对热水加压,并通过喷雾头对散开的藕粉喷雾,使藕粉凝聚成颗粒状,然后通过第二电机带动第二风扇转动,使大小藕粉颗粒分离,小藕粉颗粒被吹向输送组件,并被输送组件输送回储料箱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藕粉造粒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品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藕粉造粒机。
技术介绍
在藕粉制作时候,需要将细小的藕粉颗粒聚集成较大的颗粒,再装袋出售。现有的造粒设备通常是将藕粉原料放置造粒仓内,是造粒仓旋转或者摇摆,同时往造粒仓内喷水雾,使细小的藕粉颗粒聚集成较大的颗粒。这样生产出来的藕粉:1、造粒不均匀;2、对于造粒未成功的藕粉颗粒无法筛选出来再进行第二次造粒。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藕粉造粒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藕粉造粒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藕粉造粒机,包括外壳、造粒腔、储物箱、输送组件和收集腔,外壳内上部设置有造粒腔,且外壳内下部设置有收集腔,外壳上端设置有储料箱,储料箱下端通过第一排料管连通造粒腔,且第一排料管中部设置有调节阀,储料箱上端中部设置有进料口,且进料口上端设置有过滤盖,外壳上端右侧设置有第一过滤口,且外壳上端中部设置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下端设置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下端贯穿外壳顶部且伸入造粒腔内,第一转轴下端设置有第一风扇。外壳右侧上端设置有加压泵,加压泵上端连通热水管,且加压泵下端设置有排水管,排水管左端部贯穿外壳右侧壁且伸入造粒腔内,排水管左端部连接喷雾头,造粒腔内右侧下端设置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通过固定架连接外壳,且第二电机右侧在外壳右侧壁上设置有第二过滤口,第二电机左端连接第二转轴,且第二转轴左端设置有第二风扇,外壳左侧设置有输送组件,造粒腔左侧下端通过输送组件连通储料箱,造粒腔下端中部设置有第二排料管,第二排料管下端连通收集腔,且第二排料管下端设置有透气收集袋。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输送组件包括输送桶、第三电机、第三转轴和输送盘,输送桶下端连接第三电机,且第三电机上端连接第三转轴,第三转轴上端贯穿输送桶底部且连接输送桶内顶端,第三转轴外侧在输送桶内设置有输送盘。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输送桶右侧壁下端连通造粒腔左侧下端,且输送桶右侧壁上端与储料箱上端左侧连通。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储料箱左侧固定连接输送桶,且储料箱下端右侧通过支撑杆与外壳上端右侧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外壳前侧下端与收集腔对应设置有拉手门,且收集腔左侧壁下端设置有透气罩。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外壳前侧中部设置有控制开关,且控制开关分别电性连接第一电机、加压泵、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在工作时,先在储料箱内放入适量的藕粉,再将调节阀调到适当的开口,再着通过第一电机带动第一风扇转动,使藕粉吹散开,接着通过加压泵对热水加压,并通过喷雾头对散开的藕粉喷雾,使藕粉凝聚成颗粒状,然后通过第二电机带动第二风扇转动,使大小藕粉颗粒分离,小藕粉颗粒被吹向输送组件,并被输送组件输送回储料箱内,从而实现二次造粒,大藕粉颗粒通过第二排料管被透气收集带收集,从而实现制造出大小均匀的藕粉颗粒。2、本专利技术中设置的第一过滤口和第二过滤口,在保证气流的流动性的同时防止了空气中的杂质对藕粉的污染;本专利技术中的设置的过滤盖在保障气流的流通的同时又防止了藕粉向外扩散。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藕粉造粒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藕粉造粒机的正面示意图。图中:1-外壳、2-造粒腔、3-储料箱、4-第一排料管、5-调节阀、6-支撑杆、7-进料口、8-过滤盖、9-第一过滤口、10-第一电机、11-第一转轴、12-第一风扇、13-加压泵、14-热水管、15-排水管、16-喷雾头、17-第二电机、18-固定架、19-第二转轴、20-第二风扇、21-输送组件、22-输送桶、23-第三电机、24-第三转轴、25-输送盘、26-第二排料管、27-透气收集袋、28-透气罩、29-收集腔、30-手拉门、31-控制开关、32-第二过滤口。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藕粉造粒机,包括外壳1、造粒腔2、储物箱3、输送组件21和收集腔29,外壳1内上部设置有造粒腔2,且外壳1内下部设置有收集腔29,外壳1上端设置有储料箱3,储料箱3下端通过第一排料管4连通造粒腔2,且第一排料管4中部设置有调节阀5,储料箱3上端中部设置有进料口7,且进料口7上端设置有过滤盖8,外壳1上端右侧设置有第一过滤口9,且外壳1上端中部设置有第一电机10,第一电机10下端设置有第一转轴11,第一转轴11下端贯穿外壳1顶部且伸入造粒腔2内,第一转轴11下端设置有第一风扇12。外壳1右侧上端设置有加压泵13,加压泵13上端连通热水管14,且加压泵13下端设置有排水管15,排水管15左端部贯穿外壳1右侧壁且伸入造粒腔2内,排水管15左端部连接喷雾头16,造粒腔2内右侧下端设置有第二电机17,第二电机17通过固定架18连接外壳1,且第二电机17右侧在外壳1右侧壁上设置有第二过滤口32,第二电机17左端连接第二转轴19,且第二转轴19左端设置有第二风扇20,外壳1左侧设置有输送组件21,造粒腔2左侧下端通过输送组件21连通储料箱3,造粒腔2下端中部设置有第二排料管26,第二排料管26下端连通收集腔29,且第二排料管26下端设置有透气收集袋27。输送组件21包括输送桶22、第三电机23、第三转轴24和输送盘25,输送桶22下端连接第三电机23,且第三电机23上端连接第三转轴24,第三转轴24上端贯穿输送桶22底部且连接输送桶22内顶端,第三转轴24外侧在输送桶22内设置有输送盘25。输送桶22右侧壁下端连通造粒腔2左侧下端,且输送桶22右侧壁上端与储料箱3上端左侧连通。储料箱3左侧固定连接输送桶22,且储料箱3下端右侧通过支撑杆6与外壳1上端右侧连接。外壳1前侧下端与收集腔29对应设置有拉手门30,且收集腔29左侧壁下端设置有透气罩28。外壳1前侧中部设置有控制开关31,且控制开关31分别电性连接第一电机10、加压泵13、第二电机17和第三电机23。第一电机10型号为Y100L-2,且第二电机17型号为Y132S2-2,且第三电机23型号为Y200L1-2。在使用该藕粉造粒机时,先在储料箱3内放入适量的藕粉,再将调节阀5调到适当的开口,再着通过第一电机10带动第一风扇12转动,使藕粉吹散开,接着通过加压泵13对热水加压,并通过喷雾头16对散开的藕粉喷雾,使藕粉凝聚成颗粒状,然后通过第二电机17带动第二风扇19转动,使大小藕粉颗粒分离,小藕粉颗粒被吹向输送组件21,并被输送组件21输送回储料箱3内,从而实现二次造粒,大藕粉颗粒通过第二排料管26被透气收集带27收集,从而实现制造出大小均匀的藕粉颗粒。该藕粉造粒机中设置的第一过滤口9和第二过滤口32,在保证气流的流动性的同时防止了空气中的杂质对藕粉的污染;该藕粉造粒机中的设置的过滤盖8在保障气流的流通的同时又防止了藕粉向外扩散。以上,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专利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藕粉造粒机,包括外壳(1)、造粒腔(2)、储物箱(3)、输送组件(21)和收集腔(29),其特征在于,外壳(1)内上部设置有造粒腔(2),且外壳(1)内下部设置有收集腔(29),外壳(1)上端设置有储料箱(3),储料箱(3)下端通过第一排料管(4)连通造粒腔(2),且第一排料管(4)中部设置有调节阀(5),储料箱(3)上端中部设置有进料口(7),且进料口(7)上端设置有过滤盖(8),外壳(1)上端右侧设置有第一过滤口(9),且外壳(1)上端中部设置有第一电机(10),第一电机(10)下端设置有第一转轴(11),第一转轴(11)下端贯穿外壳(1)顶部且伸入造粒腔(2)内,第一转轴(11)下端设置有第一风扇(12);外壳(1)右侧上端设置有加压泵(13),加压泵(13)上端连通热水管(14),且加压泵(13)下端设置有排水管(15),排水管(15)左端部贯穿外壳(1)右侧壁且伸入造粒腔(2)内,排水管(15)左端部连接喷雾头(16),造粒腔(2)内右侧下端设置有第二电机(17),第二电机(17)通过固定架(18)连接外壳(1),且第二电机(17)右侧在外壳(1)右侧壁上设置有第二过滤口(32),第二电机(17)左端连接第二转轴(19),且第二转轴(19)左端设置有第二风扇(20),外壳(1)左侧设置有输送组件(21),造粒腔(2)左侧下端通过输送组件(21)连通储料箱(3),造粒腔(2)下端中部设置有第二排料管(26),第二排料管(26)下端连通收集腔(29),且第二排料管(26)下端设置有透气收集袋(2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藕粉造粒机,包括外壳(1)、造粒腔(2)、储物箱(3)、输送组件(21)和收集腔(29),其特征在于,外壳(1)内上部设置有造粒腔(2),且外壳(1)内下部设置有收集腔(29),外壳(1)上端设置有储料箱(3),储料箱(3)下端通过第一排料管(4)连通造粒腔(2),且第一排料管(4)中部设置有调节阀(5),储料箱(3)上端中部设置有进料口(7),且进料口(7)上端设置有过滤盖(8),外壳(1)上端右侧设置有第一过滤口(9),且外壳(1)上端中部设置有第一电机(10),第一电机(10)下端设置有第一转轴(11),第一转轴(11)下端贯穿外壳(1)顶部且伸入造粒腔(2)内,第一转轴(11)下端设置有第一风扇(12);外壳(1)右侧上端设置有加压泵(13),加压泵(13)上端连通热水管(14),且加压泵(13)下端设置有排水管(15),排水管(15)左端部贯穿外壳(1)右侧壁且伸入造粒腔(2)内,排水管(15)左端部连接喷雾头(16),造粒腔(2)内右侧下端设置有第二电机(17),第二电机(17)通过固定架(18)连接外壳(1),且第二电机(17)右侧在外壳(1)右侧壁上设置有第二过滤口(32),第二电机(17)左端连接第二转轴(19),且第二转轴(19)左端设置有第二风扇(20),外壳(1)左侧设置有输送组件(21),造粒腔(2)左侧下端通过输送组件(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英方小山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在天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