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树莓复合饮品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911956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8 21: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红树莓复合饮品,采用质量份为红树莓全株500~800份、玉竹45~50份、甘草3~5份、枸杞5~6份、百合3~5份、大枣5~15份、龙眼肉3~5份、白扁豆花6~8份、酸枣仁3~5份、茯苓4~6份、山楂9~15份、山药15~20份、核桃10~12份的混合物料提取液为原料,配以口味调节剂即得成品红树莓复合饮品,其以红树莓为主料,配合各种食物性滋补食材辅料,保证所有原料均安全无副作用,进而保证制品红树莓复合饮品的应用安全性,具有扶正固本、健脾养胃、美容养颜缓解疲劳等功效,且制备工艺简便可控,具有很高的生产和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树莓复合饮品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果深加工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红树莓复合饮品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饮食养生又称“食养”“食补”,泛指利用饮食来达到营养机体、保持健康或增强体质的活动。我国历代医家都主张“药疗不如食疗”,饮食养生不仅能够滋养身体、预防疾病,还能起到延缓衰老、延年益寿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亚健康人群占得比例越来越大,“慢病”逐渐呈现低龄化,开发具有扶正固本的食养产品不仅有利于改善健康状况,而且对于发扬传统中医药理论具有一定的意义。现有的普通食品只是满足人体日常营养素和能量的需要,不能有效改善亚健康人群的体质,而传统的药膳因为很多药材不属于食品原料,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而无法推广。故如何提供一种安全无风险的纯食物为原料的养生食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红树莓复合饮品,充分利用红树莓特有的营养价值,根据中医对人体的阴阳平衡的总体认知原则,以红树莓为主要原料,与玉竹、甘草等既是药品又是食品的物质,利用现代工艺开发了一种有效改善亚健康人群体质的饮品。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红树莓复合饮品,包括以下质量组分:提取液400~450份、红树莓浓缩果汁500~800份、纯净水500~600份、结晶果糖5~8份、麦芽糖醇10~15份、甜菊苷2~2.3份、维生素C1~1.5份。优选的,红树莓复合饮品包括以下质量组分:提取液430份、红树莓浓缩果汁650份、纯净水550份、结晶果糖6.5份、麦芽糖醇12.5份、甜菊苷2.1份、维生素C1.3份。进一步的,所述提取液为以下质量份原料的水提液:红树莓全株500~800份、玉竹45~50份、甘草3~5份、枸杞5~6份、百合3~5份、大枣5~15份、龙眼肉3~5份、白扁豆花6~8份、酸枣仁3~5份、茯苓4~6份、山楂9~15份、山药15~20份、核桃10~12份。优选的,所述提取液为以下质量份原料的水提液:红树莓全株650份、玉竹48份、甘草4份、枸杞5.5份、百合4份、大枣10份、龙眼肉4份、白扁豆花7份、酸枣仁4份、茯苓5份、山楂12份、山药18份、核桃11份。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树莓复合饮品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按质量份比例称取红树莓全株500~800份、玉竹45~50份、甘草3~5份、枸杞5~6份、百合3~5份、大枣5~15份、龙眼肉3~5份、白扁豆花6~8份、酸枣仁3~5份、茯苓4~6份、山楂9~15份、山药15~20份、核桃10~12份,混合后粉碎,得混合料,备用;(2)在所述步骤(1)所得混合料中加入纯水浸泡1~1.5h后,加入乙醇溶液,回流提取2~2.5h,然后过滤、浓缩,得提取液,备用;(3)将所述步骤(2)中所得提取液,按质量配比为:提取液400~450份、红树莓浓缩果汁500~800份、纯净水500~600份、结晶果糖5~8份、麦芽糖醇10~15份、甜菊苷2~2.3份、维生素C1~1.5份,混合并搅拌至完全溶解且混合均匀,均质,得混合液;(4)将所述步骤(3)均质后的混合液罐装后加温杀菌,之后冷却至室温,即得红树莓复合饮品成品。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混合料的粉碎粒径为≤0.2cm3。上述优选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小粒径更有利于原料中有效成分快速且完全的析出。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加入的浸泡纯水质量为混合料总质量的2~2.5倍。上述优选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有利于有效组分的充分溶出,避免过少的溶液造成饱和阻止营养析出。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加入的乙醇溶液为质量分数为20%的酸化乙醇溶液,且加入的乙醇溶液的质量为混合物总质量的100倍。进一步的,所述酸化乙醇为冰乙酸与乙醇以体积比1:100的比例混合酸化后的乙醇。上述优选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用酸化乙醇增强了溶剂的极性,而且在酸性条件下可以有效的保护提取获得的多酚物质的稳定性,并且所用乙酸和乙醇均为食用级,即使在后续的工艺中不能完全去除提取剂,也不会给人体带来危害。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浓缩液的质量为原料混合物总质量的10倍。上述优选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浓缩至此浓度,即可保证提取液不会过于浓稠影响口感,又可保证在制备的成品中具有充足的营养成分。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均质压力为15~20Mpa。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加温杀菌的温度为70~85℃,加温杀菌时间为30~40min,杀菌后冷却采用15~25℃水冷。综合上述技术方案,相对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了一种红树莓复合饮品及其制备方法,以红树莓为主料,配玉竹、甘草、枸杞、百合、大枣、龙眼肉、白扁豆花、酸枣仁、茯苓、山楂、山药、核桃等滋补食品,安全有效,具有扶正固本、健脾养胃、美容养颜缓解疲劳等功效,因采用原料均为食物性原料,故安全无毒副作用,且制备过程简便,具有很高的生产和应用价值。说明书附图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小鼠模型肠道菌群失调模型图;图2为模型组与正常组小鼠解剖图;图3为Beta多样性矩阵的heatmap图;图4为PCA分析图;图5为门水平菌群分析图;图6为属水平菌群分析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制备提取液,具体采用以下步骤:(1)按质量份比例称取红树莓全株500~800份、玉竹45~50份、甘草3~5份、枸杞5~6份、百合3~5份、大枣5~15份、龙眼肉3~5份、白扁豆花6~8份、酸枣仁3~5份、茯苓4~6份、山楂9~15份、山药15~20份、核桃10~12份,混合后粉碎至粒径≤0.2cm3,得混合料,备用;(2)在步骤(1)所得混合料中加入混合料总质量2~2.5倍的纯水浸泡1~1.5h后,加入质量分数为20%的酸化乙醇溶液,且加入的酸化乙醇溶液的质量为步骤(1)所得混合料总质量的100倍,回流提取2~2.5h,然后过滤、浓缩至浓缩液质量为步骤(1)混合料总质量的10倍,得提取液,备用。为了进一步优化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步骤(1)中混合料原料按如下质量份数称取:红树莓全株650份、玉竹48份、甘草4份、枸杞5.5份、百合4份、大枣10份、龙眼肉4份、白扁豆花7份、酸枣仁4份、茯苓5份、山楂12份、山药18份、核桃11份。实施例2红树莓复合饮品的制备:(1)将实施例1中所得提取液,按质量配比为:提取液400份、红树莓浓缩果汁500份、纯净水500份、结晶果糖5份、麦芽糖醇10份、甜菊苷2份、维生素C1份,混合并搅拌至完全溶解且混合均匀,压力为15~20Mpa条件下均质1~1.5h,得混合液;(2)将步骤(1)中均质后的混合液罐装至50ml的口服液瓶中后,加热至70~85℃杀菌30~45min,之后用15~25℃水淋冷却至室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红树莓复合饮品,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质量组分:提取液400~450份、红树莓浓缩果汁500~800份、纯净水500~600份、结晶果糖5~8份、麦芽糖醇10~15份、甜菊苷2~2.3份、维生素C 1~1.5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树莓复合饮品,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质量组分:提取液400~450份、红树莓浓缩果汁500~800份、纯净水500~600份、结晶果糖5~8份、麦芽糖醇10~15份、甜菊苷2~2.3份、维生素C1~1.5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树莓复合饮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取液为以下质量份原料的水提液:红树莓全株500~800份、玉竹45~50份、甘草3~5份、枸杞5~6份、百合3~5份、大枣5~15份、龙眼肉3~5份、白扁豆花6~8份、酸枣仁3~5份、茯苓4~6份、山楂9~15份、山药15~20份、核桃10~12份。3.一种红树莓复合饮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按质量份比例称取红树莓全株500~800份、玉竹45~50份、甘草3~5份、枸杞5~6份、百合3~5份、大枣5~15份、龙眼肉3~5份、白扁豆花6~8份、酸枣仁3~5份、茯苓4~6份、山楂9~15份、山药15~20份、核桃10~12份,混合后粉碎,得混合料,备用;(2)在所述步骤(1)所得混合料中加入纯水浸泡1~1.5h后,加入乙醇溶液,回流提取2~2.5h,然后过滤、浓缩,得提取液,备用;(3)将所述步骤(2)中所得提取液,按质量配比为:提取液400~450份、红树莓浓缩果汁500~800份、纯净水500~600份、结晶果糖5~8份、麦芽糖醇10~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益玲刘健美张雪梅李寒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