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岑兴尧专利>正文

一种固液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91186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8 2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过滤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固液分离装置,包括转筒和设于转筒内的进料管,所述的转筒内壁设有弹性金属网。能够有效地提高固液分离的效果,且使用后方便清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固液分离装置
本技术涉及过滤的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固液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离心过滤首先根据滤液的性质和过滤精度的要求,选用适用的滤材,无论选用何种滤材,滤材的精度一定要达到过滤精度的要求,现有的离心过滤是利用离心力使滤液垂直通过滤材,滤材阻隔固体杂质,实现过滤。另外一种是离心沉降,利用滤液中固液两相的密度差,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固液两相分层,实现固液分离。但是,离心过滤的缺点,a:过滤精度越高,选用滤材的精度也越高,成本也越高,尤其是固体颗粒细,浓度大时尤为甚,b:当固体颗粒细,浓度大时,滤材会很快堵塞,严重影响产量,增加操作难度,导致过滤成本大幅增加。而离心沉降的缺点是产量小,滤液损耗大、投资大、成本大。离心沉降存在缺点:部分固液密度差接近或颗粒细小的固体在液体的向上冲力,浮力和湍流扰动的作用下,不易分离。而湍流是由液体层的速度差和机器振动造成的。由于现有的离心过滤的滤材在多次使用过后,会在滤材上积累沉积物,需要人工进行清理或更换滤材,需要的成本较高,且维护时也容易发生意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固液分离装置,能够有效地提高固液分离的效果,且使用后方便清理。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固液分离装置,包括转筒和设于转筒内的进料管,所述的转筒内壁设有弹性金属网。在本装置中,固液混合液通过进料管进入到转筒中,转筒通过外力的作用转动,当固液混合液流动到转筒的底部时,固液混合液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向外甩至转筒壁上,弹性金属网也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压缩紧贴于转筒壁,固液混合液与弹性金属网表面接触,固液混合液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沿转筒内壁向上流动的同时,由于固体与转筒内壁的弹性金属网的表面接触产生很大的摩擦力,其摩擦力大于流体向上的冲力时,固体便停留在转筒的内壁上,液体由于与固体之间形成的摩擦力少于向上的冲力,因此液体将向上流动,通过转筒壁的上方开口分离出,实现固液分离。由于弹性金属网在转筒转动时,若干层金属网压缩,金属网上的孔眼相互堆叠,使其孔眼变小,固体层能够停滞在金属网的孔眼内,形成密实的固体层,使固液分离的效果更好。当使用过后,转筒停止转动时,由于失去了离心力的作用,弹性金属网本身的弹力使其恢复为原来的状态,孔眼变大,使置于弹性金属网表面的固体层变疏松,因此在清洗内壁时,只需要用水清洗即可,更加方便容易。在本装置中,相对于现有的固液分离装置,没有了转筒上的拦液板,且形成的液体层很薄,基本贴着固体层向上流动,在转筒上方离开转筒时不会造成扰动,最大限度地使固体与转筒内壁或固体固体层接触,获得很好的分离效果,同时液体相对于转筒的转速基本一致,因此也不会产生湍流,搅动固体,因此分离效果更好。进一步的,所述的转筒为圆筒状,所述的弹性金属网环绕设置在转筒内壁。在本装置中,弹性金属网覆盖整个转筒的内壁,保证固液混合液在转筒内到达任意高度都能够起到分离的效果,由于当固体在内壁积累了一定厚度的固体层时,相当于转动的内径缩小,新增入的固液混合液受到的离心力将降低,因此需要提高转筒转速或对转筒进行清洗,才能够保证分离的效果。进一步的,所述的弹性金属网在转筒静止状态下,弹性金属网呈松弛状态,在转筒转动状态下,弹性金属网呈压缩状态。由于不同的固液混合液的参数不相同,因此可根据不同参数的固液混合液增设金属网的层数以及改变所用金属网的规格。进一步的,所述的进料管延伸至转筒底部,这样的设计能够避免固液混合液输入至转筒时与转筒底部撞击产生飞溅。进一步的,所述的进料管设于转筒的转动轴线上。进一步的,所述的弹性金属网上涂有防腐蚀防锈涂层。由于固液混合液存在腐蚀性,因此需要对弹性金属网进行防腐蚀防锈处理,因此在弹性金属网上涂充防腐蚀防锈涂层,延长其工作寿命。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1、本装置能够通过弹性金属网提高对固体停留的作用,形成更厚的固体层,提高分离效果;2、当转筒停止转动时,通过弹性金属网自动弹起,能够使固体层疏松,更加容易冲除固体;3、本装置不会造成流体湍流,提高了分离的效果;4、相对于现有的设备,本装置没有滤材,大幅降低了操作难度和工作强度,能够减少操作人员,节省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使用状态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如图1所示,一种固液分离装置,包括转筒2和设于转筒2内的进料管1,转筒2内壁设有弹性金属网3,进料管1设于转筒2转动的轴线上,且进料管1延伸至转筒2的底部,转筒2为圆筒状,弹性金属网3环绕设置在转筒2内壁。弹性金属网3在转筒2静止状态下,弹性金属网3呈松弛状态,在转筒2转动状态下,由于离心力的作用,弹性金属网3呈压缩状态,弹性金属网3由若干个金属网堆叠连接组成,当弹性金属网3在压缩状态时,金属网上的孔眼相互堆叠,孔眼便小,金属网之间紧密,当弹性金属网3为松弛状态时,相邻金属网之间存在空隙,固体能够从金属网上脱落。如图2所示,在本装置中,固液混合液通过进料管1进入到转筒2中,混合液直接落到转筒2中间底部,转筒2通过外力的作用转动,固液混合液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向外甩至转筒2壁上,弹性金属网3也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压缩紧贴于转筒2壁,固液混合液与弹性金属网3表面接触,固液混合液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沿转筒2内壁向上流动的同时,由于固体与转筒2内壁的弹性金属网3的表面接触产生很大的摩擦力,其摩擦力大于流体向上的冲力时,固体便停留在转筒2的内壁上,形成固体层和液体层,液体由于与固体之间形成的摩擦力少于向上的冲力,因此液体将向上流动,通过转筒2壁的上方开口分离出,实现固液分离。当使用过后,转筒2停止转动时,由于失去了离心力的作用,弹性金属网3本身的弹力使其恢复为原来的状态,置于弹性金属网3表面的固体层变疏松,因此在清洗内壁时只需要用水东西即可,更加方便容易。相对于现有的固液分离装置,没有了转筒2上的拦液板,且形成的液体层很薄,基本贴着固体层向上流动,在转筒2上方离开转筒2时不会造成扰动,最大限度地使固体与转筒2内壁或固体固体层接触,获得很好的分离效果,同时液体相对于转筒2的转速基本一致,因此也不会产生湍流,搅动固体,因此分离效果更好。在本装置中,弹性金属网3覆盖整个转筒2的内壁,保证固液混合液在转筒2内到达任意高度都能够起到分离的效果,由于当固体在内壁积累了一定厚度的固体层时,相当于转动的内径缩小,新增入的固液混合液受到的离心力将降低,因此需要提高转筒2转速或对转筒2进行清洗,才能够保证分离的效果。由于不同的固液混合液的参数不相同,因此可根据不同参数的固液混合液增设金属网的层数以及改变所用金属网的规格。因为本装置中的进料管1延伸至转筒2底部及设置在转筒2转动轴线上,因此能够避免固液混合液输入至转筒2时与转筒2底部撞击产生飞溅。在本实施例中,弹性金属网3上涂有防腐蚀防锈涂层。由于固液混合液存在腐蚀性,因此需要对弹性金属网3进行防腐蚀防锈处理,因此在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筒(2)和设于转筒(2)内的进料管(1),所述的转筒(2)内壁设有弹性金属网(3),所述的转筒(2)为圆筒状,所述的弹性金属网(3)环绕设置在转筒(2)内壁,所述的弹性金属网(3)由若干个金属网堆叠连接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筒(2)和设于转筒(2)内的进料管(1),所述的转筒(2)内壁设有弹性金属网(3),所述的转筒(2)为圆筒状,所述的弹性金属网(3)环绕设置在转筒(2)内壁,所述的弹性金属网(3)由若干个金属网堆叠连接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志
申请(专利权)人:岑兴尧孙小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