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岑兴尧专利>正文

一种Ⅱ型阶梯形固液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91176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8 2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过滤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Ⅱ型阶梯形固液分离装置,包括转筒和设于转筒内的进料管,所述的转筒内壁为由下至上的阶梯结构,所述的阶梯机构的转角上设有降溅板。能够有效地提高固液分离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Ⅱ型阶梯形固液分离装置
本技术涉及过滤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Ⅱ型阶梯形固液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离心过滤首先根据滤液的性质和过滤精度的要求,选用适用的滤材,无论选用何种滤材,滤材的精度一定要达到过滤精度的要求,现有的离心过滤是利用离心力使滤液垂直通过滤材,滤材阻隔固体杂质,实现过滤。另外一种是离心沉降,利用滤液中固液两相的密度差,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固液两相分层,实现固液分离。但是,离心过滤的缺点,a:过滤精度越高,选用滤材的精度也越高,成本也越高,尤其是固体颗粒细,浓度大时尤为甚,b:当固体颗粒细,浓度大时,滤材会很快堵塞,严重影响产量,增加操作难度,导致过滤成本大幅增加。而离心沉降的缺点是产量小,滤液损耗大、投资大、成本大。离心沉降存在缺点:部分固液密度差接近或颗粒细小的固体在液体的向上冲力,浮力和湍流扰动的作用下,不易分离。而湍流是由液体层的速度差和机器振动造成的。由于现有的离心过滤的滤材在多次使用过后,会在滤材上积累沉积物,需要人工进行清理或更换滤材,需要的成本较高,且维护时也容易发生意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Ⅱ型阶梯形固液分离装置,能够有效地提高固液分离的效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Ⅱ型阶梯形固液分离装置,包括转筒和设于转筒内的进料管,所述的转筒内壁为由下至上的阶梯结构,所述的阶梯机构的转角上设有降溅板。本装置中,固液混合液通过进料管进入到转筒中,转筒通过外力的作用转动,当固液混合液流动到转筒的底部时,固液混合液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向外甩至转筒壁上,固液混合液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沿转筒内壁向上流动的同时,由于固体与转筒内壁的接触产生很大的摩擦力,其摩擦力大于流体向上的冲力时,固体便停留在转筒的内壁上,液体由于与固体之间形成的摩擦力少于向上的冲力,因此液体将向上流动。由于转筒内壁为由下至上的阶梯结构,因此转筒的内径由下至上逐渐增大,固液混合液在每经过一级阶梯时,都会由于内径增大而使其受到的离心力增大,使固液混合液在垂直方向上多次变向产生离心力,使分离效果更佳,降溅板的作用是能够减少固液混合液在经过阶梯高速变向时,产生飞溅,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分离效果。固液混合液经过多级的分离后,通过转筒壁的上方开口分离出,实现固液分离。在本装置中,相对于现有的固液分离装置,没有了转筒上的拦液板,且形成的液体层很薄,基本贴着固体层向上流动,在转筒上方离开转筒时不会造成扰动,最大限度地使固体与转筒内壁接触,获得很好的分离效果,同时液体相对于转筒的转速基本一致,因此也不会产生湍流,搅动固体,因此分离效果更好。进一步的,所述的进料管延伸至转筒底部。这样的设计能够避免固液混合液输入至转筒时与转筒底部撞击产生飞溅。进一步的,所述的进料管设于转筒的转动轴线上。进一步的,所述的降溅板环绕设置在转筒内。这样能够保证使固液混合液在转筒内360°都能够被降溅板所覆盖,全方位减少固液混合液在高速变向时产生的飞溅。进一步的,所述的阶梯结构面向进料管的面为表面具有凹凸结构的表面,这样的设计能够提高混合液中固体与转筒内壁支架的摩擦,使形成的固体层更加紧密,分离效果更好。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1、本装置不会造成流体湍流,提高了分离的效果;2、相对于现有的设备,本装置没有滤材,大幅降低了操作难度和工作强度,能够减少操作人员,节省成本;3、本装置采用阶梯结构的内壁,能够使固液混合液实现在垂直方向上的多次转向,提高分离效果;4、本装置设置了降溅板,能够减少固液混合液的飞溅,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分离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凹凸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如图1所示,一种Ⅱ型阶梯形固液分离装置,包括转筒2和设于转筒2内的进料管1,转筒2内壁设有弹性金属网3,进料管1设于转筒2转动的轴线上,且进料管1延伸至转筒2的底部,转筒2为圆筒状,在每一级阶梯的转角上方设有降溅板3,降溅板3环绕设置在转筒2内。本装置中,固液混合液通过进料管1进入到转筒2中,混合液直接落到转筒2中间底部,转筒2通过外力的作用转动,固液混合液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向外甩到转筒2内壁上。固液混合液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沿转筒2内壁向上流动的同时,由于固体与转筒2内壁接触产生很大的摩擦力,其摩擦力大于流体向上的冲力时,固体便停留在转筒2的内壁上,形成固体层和液体层,液体由于与固体之间形成的摩擦力少于向上的冲力,因此液体将向上流动。转筒2内壁为由下至上的阶梯结构,因此转筒2的内径由下至上逐渐增大,固液混合液在每经过一级阶梯时,都会由于内径增大而使其受到的离心力增大,使固液混合液在垂直方向上多次变向产生离心力,使分离效果更佳,由于固液混合液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并非紧贴着内壁运动,会存在在转角处斜向上飞溅的运动,当固液混合液在飞溅时,通过降溅板3的阻拦作用,将飞溅液挡下,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分离的效果。当固液混合液经过多级的分离后,通过转筒2的上方开口将液体分离出来,实现固液分离。相对于现有的固液分离装置,没有了转筒2上的拦液板,且形成的液体层很薄,基本贴着固体层向上流动,最大限度地使固体与转筒2内壁或固体固体层接触,获得很好的分离效果,同时液体相对于转筒2的转速基本一致,因此也不会产生湍流,搅动固体,因此分离效果更好。因为本装置中的进料管1延伸至转筒2底部及设置在转筒2转动轴线上,因此能够避免固液混合液输入至转筒2时与转筒2底部撞击产生飞溅。在本实施例中,弹性金属网3上涂有防腐蚀防锈涂层。由于固液混合液存在腐蚀性,因此需要对弹性金属网3进行防腐蚀防锈处理,因此在弹性金属网3上涂充防腐蚀防锈涂层,延长其工作寿命。另外,如图2所示,将阶梯结构面向进料管的面制造为粗糙表面,这样的设计能够提高混合液中固体与转筒内壁支架的摩擦,使形成的固体层更加紧密,分离效果更好。在本技术中,将阶梯结构面向进料管的面加工成表面带凹凸结构4的表面,这样既能起到提高表面粗糙度,也能够使固体滞留于凹凸结构4内,使形成的固体层更加紧致密实,提高固液分离的质量。显然,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Ⅱ型阶梯形固液分离装置,包括转筒(2)和设于转筒(2)内的进料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筒(2)内壁为由下至上的阶梯结构,所述的阶梯机构的转角上设有降溅板(3),所述的进料管(1)延伸至转筒(2)底部,所述的进料管(1)设于转筒(2)的转动轴线上,所述的降溅板(3)环绕设置在转筒(2)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Ⅱ型阶梯形固液分离装置,包括转筒(2)和设于转筒(2)内的进料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筒(2)内壁为由下至上的阶梯结构,所述的阶梯机构的转角上设有降溅板(3),所述的进料管(1)延伸至转筒(2)底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志
申请(专利权)人:岑兴尧孙小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