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浮游植物分离浓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91176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8 2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浮游植物分离浓缩装置,包括方形的分离筒,分离机构、连接于分离筒下方的漏斗及其颈部的漏斗阀门,分离机构包括同一水平面的左中右三片叶片和旋钮,旋钮密封地嵌入于分离筒的第一侧壁,中叶片的中线一端固定于旋钮的内侧圆心,另一端与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旋转连接;左叶片和右叶片的中线都旋转连接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旋钮的左右两侧边缘分别铰接越过左右叶片中线的左右连接杆,并且连接杆与叶片铰接点距中线的距离等于旋钮的半径。该装置操作简单,避免虹吸作用扰动沉淀物,导致浮游植物被吸走,减小误差,从而保证采集浓缩后的样品更接近实际情况,提高调查采集分析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浮游植物分离浓缩装置
本新型专利属于分析仪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简便的浮游植物分离浓缩装置。
技术介绍
浮游植物是水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其群落构成在营养级里面起着重要作用,直接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目前,浮游植物群落及其相关指数已被广泛用于评价水生态健康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在水环境保护与管理实践中起着重要技术支持和指导意义。因此,开展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调查是了解水体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性的一种必要方法。目前,淡水浮游植物的调查方法是采集一定1升的水样,使用鲁哥氏液加以固定,在筒形分液漏斗中自然沉淀48小时后进行浓缩。使用细小玻管借助虹吸方法缓慢吸去上层的清夜,将沉淀物30毫升放入容积为50毫升的试剂瓶中。然而由于分液漏斗分液时使用虹吸方法,很难控制浓缩体积,并且容易搅动下层沉淀物,导致部分沉淀的浮游植物被虹吸出去,增大误差。因此,开发一种简单,易操作的装置控制浓缩液体积,以及隔离浓缩沉淀液和上层液体,显得十分必要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简便、易操作,特别是可以避免人工虹吸操作过程引起的浮游植物定量误差的浮游植物分离浓缩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浮游植物分离浓缩装置,包括分离筒、漏斗、漏斗阀门、分离机构和支架,所述漏斗开口与所述分离筒横截面为相同的矩形,所述漏斗密封连接于所述分离筒下方,所述漏斗阀门设置于所述漏斗颈部,所述漏斗及所述分离筒竖直设置并且由所述支架支撑,所述分离机构包括处于同一水平面的左叶片、中叶片、右叶片以及左连接杆、右连接杆和旋钮,所述旋钮密封地嵌入所述分离筒的第一侧壁;所述中叶片的中线一端旋转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旋钮的圆心;所述左叶片和所述右叶片的中线旋转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壁及所述第二侧壁之间;所述左连接杆一端铰接于所述旋钮的左侧边缘,另一端从上方越过所述左叶片的中线并与所述左叶片的近旋钮端铰接于左铰接点,所述左铰接点与所述左叶片的中线的距离等于所述旋钮的半径;所述右连接杆一端于铰接于所述旋钮的右侧边缘,另一端从下方越过所述右叶片的中线并与所述右叶片的近旋钮端铰接于右铰接点,所述右铰接点与所述右叶片的中线的距离等于所述旋钮的半径。进一步的,所述的左叶片、中叶片和右叶片为面积相等的方形,且所述左叶片、中叶片和右叶片的组合图形与所述分离筒的横截面相同。进一步的,所述分离筒的横截面为正方形。进一步的,所述支架由所述分离筒的三个侧壁或相对的两个侧壁向下延伸形成。进一步的,所述左叶片、所述中叶片或所述右叶片的纵截面为纺锤形。这样的形状在叶片竖直时,可以有效地防止浮游植物沉降在叶片上。进一步的,所述分离筒的容积为1~2L。进一步的,所述分离筒为透明材质。进一步的,所述分离筒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容积刻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操作简单,避免虹吸作用扰动沉淀物,导致浮游植物被吸走,减小误差,从而保证采集浓缩后的样品更接近实际情况,提高调查采集分析的准确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所述的浮游植物分离浓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分离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向视图,此时叶片处于水平闭合状态。图4为图2的A向视图,此时叶片处于竖直打开状态。其中:1是分离筒,2是分离机构,3是漏斗,4是漏斗阀门,5是支架,6是收集瓶,21是右叶片,22是中叶片,23是左叶片,24是右连接杆,25是旋钮,26是右连接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3所示,一种浮游植物分离浓缩装置,包括分离筒、漏斗、漏斗阀门、分离机构和支架,所述漏斗开口与所述分离筒横截面为相同的矩形,所述漏斗密封连接于所述分离筒下方,所述漏斗阀门设置于所述漏斗颈部,所述漏斗及所述分离筒竖直设置并且由所述支架支撑,所述分离机构包括处于同一水平面的左叶片、中叶片、右叶片以及左连接杆、右连接杆和旋钮,所述旋钮密封地嵌入所述分离筒的第一侧壁;所述中叶片的中线一端旋转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旋钮的圆心;所述左叶片和所述右叶片的中线旋转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壁及所述第二侧壁之间;所述左连接杆一端铰接于所述旋钮的左侧边缘,另一端从上方越过所述左叶片的中线并与所述左叶片的近旋钮端铰接于左铰接点,所述左铰接点与所述左叶片的中线的距离等于所述旋钮的半径;所述右连接杆一端于铰接于所述旋钮的右侧边缘,另一端从下方越过所述右叶片的中线并与所述右叶片的近旋钮端铰接于右铰接点,所述右铰接点与所述右叶片的中线的距离等于所述旋钮的半径。所述的左叶片、中叶片和右叶片为面积相等的方形,且所述左叶片、中叶片和右叶片的组合图形与所述分离筒的横截面相同。所述分离筒的横截面为正方形。所述支架由所述分离筒的三个侧壁或相对的两个侧壁向下延伸形成。所述左叶片、所述中叶片或所述右叶片的纵截面为纺锤形。这样的形状在叶片竖直时,可以有效地防止浮游植物沉降在叶片上。所述分离筒的容积为1~2L。所述分离筒为透明材质。所述分离筒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容积刻度。使用时,首先关闭漏斗阀门,顺时针旋转旋钮使得三片叶片处于竖直打开状态,然后向分离筒内注入待浓缩的含浮游植物的水样至预定刻度。之后静置,待浮游植物沉降。沉降48h后,水样出现明显分层。此时缓慢逆时针旋转旋钮,使得三片叶片处于水平闭合状态,形成对沉降的浮游植物的屏障,之后再从分离筒上部采用虹吸的方法吸出上层液体。吸取完毕后,转动旋钮,打开叶片,再通过打开底部的漏斗阀门取出下层浓缩后的浮游植物水样用于进一步分析。除上述实施例外,本技术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浮游植物分离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离筒、漏斗、漏斗阀门、分离机构和支架,所述漏斗开口与所述分离筒横截面为相同的矩形,所述漏斗密封连接于所述分离筒下方,所述漏斗阀门设置于所述漏斗颈部,所述漏斗及所述分离筒竖直设置并且由所述支架支撑,所述分离机构包括处于同一水平面的左叶片、中叶片、右叶片以及左连接杆、右连接杆和旋钮,所述旋钮密封地嵌入所述分离筒的第一侧壁;所述中叶片的中线一端旋转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旋钮的圆心;所述左叶片和所述右叶片的中线旋转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壁及所述第二侧壁之间;所述左连接杆一端铰接于所述旋钮的左侧边缘,另一端从上方越过所述左叶片的中线并与所述左叶片的近旋钮端铰接于左铰接点,所述左铰接点与所述左叶片的中线的距离等于所述旋钮的半径;所述右连接杆一端于铰接于所述旋钮的右侧边缘,另一端从下方越过所述右叶片的中线并与所述右叶片的近旋钮端铰接于右铰接点,所述右铰接点与所述右叶片的中线的距离等于所述旋钮的半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浮游植物分离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离筒、漏斗、漏斗阀门、分离机构和支架,所述漏斗开口与所述分离筒横截面为相同的矩形,所述漏斗密封连接于所述分离筒下方,所述漏斗阀门设置于所述漏斗颈部,所述漏斗及所述分离筒竖直设置并且由所述支架支撑,所述分离机构包括处于同一水平面的左叶片、中叶片、右叶片以及左连接杆、右连接杆和旋钮,所述旋钮密封地嵌入所述分离筒的第一侧壁;所述中叶片的中线一端旋转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旋钮的圆心;所述左叶片和所述右叶片的中线旋转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壁及所述第二侧壁之间;所述左连接杆一端铰接于所述旋钮的左侧边缘,另一端从上方越过所述左叶片的中线并与所述左叶片的近旋钮端铰接于左铰接点,所述左铰接点与所述左叶片的中线的距离等于所述旋钮的半径;所述右连接杆一端于铰接于所述旋钮的右侧边缘,另一端从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丽贞黄琪吴永明吴代赦游海林万宁萱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省科学院江西师范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