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料增稠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8745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5 21: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浆料增稠器,包括底部呈锥形的筒体、位于筒体中部的进料管、位于筒体底部的浆料出口和位于筒体内且与筒体同轴设置的旋流筒,所述进料管的末端沿旋流筒的切线方向伸入旋流筒,所述筒体顶端设置有溢流口,所述溢流口内插有能够相对筒体上下滑动的溢流管,所述溢流管的下端伸入旋流筒且设置高度高于进料管。本申请中的溢流管能够沿溢流口上下移动,提高增稠器的适用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浆料增稠器
本技术涉及分离
,具体涉及浆料增稠器。
技术介绍
增稠器是一种使悬浮在流体中的固体颗粒下沉而与流体分离的设备。它是依靠地球引力场的作用,利用颗粒与流体的密度差异,使之发生相对运动而沉降。但是对流量不同、固含量不同的浆料,所适用的增稠器的各参数也会有所不同,而现有技术一般是根据增稠器调节浆料的流量等参数,可能会带来一些使用上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浆料增稠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增稠器适用范围较小的问题。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浆料增稠器,包括底部呈锥形的筒体、位于筒体中部的进料管、位于筒体底部的浆料出口和位于筒体内且与筒体同轴设置的旋流筒,所述进料管的末端沿旋流筒的切线方向伸入旋流筒,所述筒体顶端设置有溢流口,所述溢流口内插有能够相对筒体上下滑动的溢流管,所述溢流管的下端伸入旋流筒且设置高度高于进料管。当进料管进料量比较大或固含量比较高时,此时需要将溢流管底端的高度稍高一些;当进料量比较小或固含量比较低时,溢流管底端的高度相对低一些,所以本申请在现有增稠器的基础上,将溢流管设置成能够沿溢流口上下移动的。作为优选的,所述溢流管包括能够沿溢流口上下滑动的限位部和位于限位部两端的导流部,所述限位部的直径小于溢流口的直径小于导流部的直径,所述筒体上设有用于固定溢流管的固定装置。本申请中的限位部的直径小于溢流口的直径小于导流部的直径,安装时,导流部分别位于溢流口的上方和下方,根据需要使限位部沿溢流口上下滑动:需要溢流管底端的高度相对低一些时,将限位部向下推,到位于限位部上方的导流部与溢流口紧密接触并固定,在降低溢流管底端的高度的同时,保持溢流口闭合;当需要溢流管底端的高度相对高一些时,将限位部向上推,到位于限位部上方的导流部与溢流口紧密接触并固定,在提高溢流管底端的高度的同时,保持溢流口闭合。另外,为了固定溢流管并保持溢流口闭合,设置固定装置。作为优选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设置在溢流管外表面的的螺纹和与所述螺纹相适配的、由步进电机带动的涡轮,所述涡轮包括与限位部外表面螺纹相适配的第一涡轮和与导流部外表面螺纹相适配的第二涡轮。所述溢流管通过涡轮与溢流管上的螺纹相配合,一方面可以调节溢流管使其上下移动,另一方面当溢流管移动到指定位置时,涡轮蜗杆相互配合还可以给溢流管的导流部和溢流口之间提供一个挤压力,保持溢流口闭合以及溢流管稳定。作为优选的,所述限位部外套设有限位管,所述限位管固定在溢流口上。防止溢流管在工作过程中发生歪斜。作为优选的,所述限位部和导流部连接处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从连接限位部的一端到连接导流部的一端外径逐渐增加。连接部呈锥形,连接部与溢流口或限位管能够更紧密的接触,更好的保持溢流口的闭合。作为优选的,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与限位管管壁边缘相适配的环形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内表面和限位管两端的管壁均设置有橡胶涂层。定位槽的设置增加了连接部和限位管之间的接触面积,且接触处设置有弹性的橡胶涂层,在涡轮和螺纹的压力下能够更加紧密的贴合。作为优选的,所述定位槽的槽口宽度小于槽底宽度,使定位槽和限位管之间增加了一个卡合力,有利于二者的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至少是如下之一:溢流管能够沿溢流口上下移动,提高增稠器的适用范围。限位部和导流部的设置能够方便的调节溢流口底端的高度,且结构简单,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改进,不许引进新的设备。限位管的设置起到定位的作用,防止溢流管发生歪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浆料增稠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溢流管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浆料增稠器,如图1所示,包括底部呈锥形的筒体1、位于筒体1中部的进料管11、位于筒体1底部的浆料出口12和位于筒体1内且与筒体1同轴设置的旋流筒2,所述进料管11的末端沿旋流筒2的切线方向伸入旋流筒2,所述筒体1顶端设置有溢流口13,所述溢流口13内插有能够相对筒体1上下滑动的溢流管3,所述溢流管3的下端伸入旋流筒2且设置高度高于进料管11。当进料管11进料量比较大或固含量比较高时,此时需要将溢流管3底端的高度稍高一些;当进料量比较小或固含量比较低时,溢流管3底端的高度相对低一些,所以本申请在现有增稠器的基础上,将溢流管3设置成能够沿溢流口13上下移动的。实施例2: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了:所述溢流管3包括能够沿溢流口13上下滑动的限位部31和位于限位部31两端的导流部32,所述限位部31的直径小于溢流口13的直径小于导流部32的直径,所述筒体1上设有用于固定溢流管3的固定装置,如图2所示。本申请中的限位部31的直径小于溢流口13的直径小于导流部32的直径,安装时,导流部32分别位于溢流口13的上方和下方,根据需要使限位部31沿溢流口13上下滑动:需要溢流管3底端的高度相对低一些时,将限位部31向下推,到位于限位部31上方的导流部32与溢流口13紧密接触并固定,在降低溢流管3底端的高度的同时,保持溢流口13闭合;当需要溢流管3底端的高度相对高一些时,将限位部31向上推,到位于限位部31上方的导流部32与溢流口13紧密接触并固定,在提高溢流管3底端的高度的同时,保持溢流口13闭合。另外,为了固定溢流管3并保持溢流口13闭合,设置固定装置。实施例3:本实施例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了: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设置在溢流管3外表面的的螺纹和与所述螺纹相适配的、由步进电机带动的涡轮,所述涡轮包括与限位部31外表面螺纹相适配的第一涡轮和与导流部32外表面螺纹相适配的第二涡轮。所述溢流管3通过涡轮与溢流管3上的螺纹相配合,一方面可以调节溢流管3使其上下移动,另一方面当溢流管3移动到指定位置时,涡轮蜗杆相互配合还可以给溢流管3的导流部32和溢流口13之间提供一个挤压力,保持溢流口13闭合以及溢流管3稳定。实施例4:本实施例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了:所述限位部31外套设有限位管4,所述限位管4固定在溢流口13上。防止溢流管3在工作过程中发生歪斜。实施例5:本实施例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了:所述限位部31和导流部32连接处设置有连接部33,所述连接部33从连接限位部31的一端到连接导流部32的一端外径逐渐增加。连接部33呈锥形,连接部33与溢流口13或限位管4能够更紧密的接触,更好的保持溢流口13的闭合。实施例6:本实施例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了:所述连接部33上设置有与限位管4管壁边缘相适配的环形的定位槽331,所述定位槽331内表面和限位管4两端的管壁均设置有橡胶涂层,如图2所示。定位槽331的设置增加了连接部33和限位管4之间的接触面积,且接触处设置有弹性的橡胶涂层,在涡轮和螺纹的压力下能够更加紧密的贴合。实施例7:本实施例在实施例6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了:所述定位槽331的槽口宽度小于槽底宽度,使定位槽331和限位管4之间增加了一个卡合力,有利于二者的固定。尽管这里参照本技术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浆料增稠器,包括底部呈锥形的筒体(1)、位于筒体(1)中部的进料管(11)、位于筒体(1)底部的浆料出口(12)和位于筒体(1)内且与筒体(1)同轴设置的旋流筒(2),所述进料管(11)的末端沿旋流筒(2)的切线方向伸入旋流筒(2),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顶端设置有溢流口(13),所述溢流口(13)内插有能够相对筒体(1)上下滑动的溢流管(3),所述溢流管(3)的下端伸入旋流筒(2)且设置高度高于进料管(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浆料增稠器,包括底部呈锥形的筒体(1)、位于筒体(1)中部的进料管(11)、位于筒体(1)底部的浆料出口(12)和位于筒体(1)内且与筒体(1)同轴设置的旋流筒(2),所述进料管(11)的末端沿旋流筒(2)的切线方向伸入旋流筒(2),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顶端设置有溢流口(13),所述溢流口(13)内插有能够相对筒体(1)上下滑动的溢流管(3),所述溢流管(3)的下端伸入旋流筒(2)且设置高度高于进料管(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浆料增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管(3)包括能够沿溢流口(13)上下滑动的限位部(31)和位于限位部(31)两端的导流部(32),所述限位部(31)的直径小于溢流口(13)的直径小于导流部(32)的直径,所述筒体(1)上设有用于固定溢流管(3)的固定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浆料增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设置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於承志王亮刘简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三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