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处理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90532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6 03:29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方法包括:确定与第一图像中的目标对象相匹配的第一区域;利用预设算法,基于预设的变形效果确定变形参数,所述变形参数用于确定目标对象的各像素点基于所述预设的变形效果产生的位置偏差;基于所述变形参数对所述第一图像中的目标对象进行变形处理,获得第二图像。本公开实施例具备适用性好的特点,且能够灵活方便的执行图像的变形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图像处理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公开涉及图像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目前,例如手机、相机等智能设备中,都配置有图像变形功能,以满足用户的趣味性需求。现有技术中,大多通过将具有预设效果的图片添加到图像中,实现图像的不同变形效果,或者通过拖拽图像的方式改变图像的形状以实现变形效果。但是上述方式都存在不能根据现有的变形图像执行图像变形操作的缺陷,即不能更加灵活的进行图像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公开提出了一种更加灵活且适用性更好的图像处理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其包括:确定与第一图像中的目标对象相匹配的第一区域;利用预设算法,基于预设的变形效果确定变形参数,所述变形参数用于确定目标对象的各像素点基于所述预设的变形效果产生的位置偏差;基于所述变形参数对所述第一图像中的目标对象进行变形处理,获得第二图像。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确定与第一图像中的目标对象相匹配的第一区域包括:形成与所述目标对象相对应的第一网格,所述第一网格与第一区域匹配。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变形参数构造为变形像素矩阵,该变形像素矩阵中的每个参数用于确定目标对象的对应像素点基于所述预设的变形效果产生的位置偏差。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确定与第一图像中的目标对象匹配的第一区域包括:确定第一图像内的目标对象的特征点的位置;基于各所述特征点之间的相对位置确定所述第一区域。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利用预设算法,基于预设的变形效果确定变形参数包括:确定是否存在预设变形模板;如存在,则利用预设算法,基于所述预设变形模板确定所述变形参数。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利用预设算法,基于预设的变形效果确定变形参数还包括:如不存在所述预设变形模板,则获取用于图像变形的第二网格,该第二网格为变形网格;利用预设算法以及所述第二网格中的像素点的第二位置确定所述变形参数。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是否存在预设变形模板包括:在接收到基于预设变形图像执行变形操作的第一指令时,确定为存在所述预设变形模板。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利用预设算法,基于所述预设变形模板确定所述变形参数包括:确定与所述预设变形模板的变形区域匹配的第三网格;将所述第三网格中每个子网格的四个顶点作为四个控指点,并基于预设算法以及各子网格的四个控制点确定第三网格中各第一像素点在变形之前的第三位置;基于各第一像素点的第三位置以及其在第三网格中的第四位置确定所述变形参数。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利用预设算法以及所述第二网格中的第二像素点的第二位置确定所述变形参数包括:将所述第二网格中的每个子网格的四个顶点作为四个控制点;基于所述预设算法确定第二网格中各第二像素点在变形之前的第一位置;基于各第二像素点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确定所述变形参数。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预设算法的表达式为:p(u,v)=d_1*u+d_2*v+d_3*u*v+d_4;其中d_i=(a_i,b_i),其由变形网格中每个子网格的控制点的坐标确定,i为小于5的正整数;u和v为变形网格中各像素点在未变形时的位置的横坐标和纵坐标,p(u,v)为变形网格中各像素点变形后的位置坐标;所述变形网格为第二网格或第三网格。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获取用于执行图像变形的第二网格包括:接收关于第一区域的变形操作,基于该变形操作获取所述第二网格;或者获取存储的第二网格。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基于所述第一区域在长度方向上的像素点数量和宽度方向上的像素点数量调节所述变形像素矩阵的维度,使得变形像素矩阵中的像素点与第一区域中的像素点一一对应,并利用调节维度后的变形像素矩阵获得第二图像。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变形参数对所述第一图像中的目标对象进行变形处理,获得第二图像包括:利用线性插值算法,基于所述变形参数中各像素点的位置偏差,调节目标对象上对应像素点的位置。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将调节位置后的像素点的灰度值确定为未进行位置调节时的像素点的灰度值。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目标对象包括面部,并且所述基于各所述特征点之间的相对位置确定所述第一区域包括:将鼻梁中心确定为第一区域的中心;基于双眼的外侧边缘之间的距离确定所述第一区域的宽度;基于眉心与鼻尖之间的距离确定所述第一区域的高度。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形成与所述目标对象相对应的第一网格包括:确定与所述第一图像中的目标对象的位置和尺寸相匹配的第一网格,该第一网格被均等分成多个子网格。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其包括:第一确定模块,其配置为确定与第一图像中的目标对象相匹配的第一区域;第二确定模块,其配置为利用预设算法,基于预设的变形效果确定变形参数,所述变形参数用于确定目标对象的各像素点基于所述预设的变形效果产生的位置偏差;变形模块,其配置为基于所述变形参数对所述第一图像中的目标对象进行变形处理,获得第二图像。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进一步配置为通过形成与所述目标对象相对应的第一网格确定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一网格与第一区域匹配。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变形参数构造为变形像素矩阵,该变形像素矩阵中的每个参数用于确定目标对象的对应像素点基于所述预设的变形效果产生的位置偏差。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进一步配置为确定第一图像内的目标对象的特征点的位置,并基于各所述特征点之间的相对位置确定所述第一区域。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确定模块进一步配置为确定是否存在预设变形模板,如存在,则利用预设算法,基于所述预设变形模板确定所述变形参数。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确定模块进一步配置为如不存在所述预设变形模板,则获取用于图像变形的第二网格,并利用预设算法以及所述第二网格中的像素点的第二位置确定所述变形参数,其中所述第二网格为变形网格。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确定模块进一步配置为在接收到基于预设变形图像执行变形操作的第一指令时,确定为存在所述预设变形模板。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确定模块进一步配置为确定与所述预设变形模板的变形区域匹配的第三网格,将所述第三网格中每个子网格的四个顶点作为四个控指点,并基于预设算法以及各子网格的四个控制点确定第三网格中各第一像素点在变形之前的第三位置;并基于各第一像素点的第三位置以及其在第三网格中的第四位置确定所述变形参数。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确定模块进一步配置为将所述第二网格中的每个子网格的四个顶点作为四个控制点;基于所述预设算法确定第二网格中各第二像素点在变形之前的第一位置;基于各第二像素点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确定所述变形参数。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预设算法的表达式为:p(u,v)=d_1*u+d_2*v+d_3*u*v+d_4;其中d_i=(a_i,b_i),其由变形网格中每个子网格的控制点的坐标确定,i为小于5的正整数;u和v为变形网格中各像素点在未变形时的位置的横坐标和纵坐标,p(u,v)为变形网格中各像素点变形后的位置坐标;所述变形网格为第二网格或第三网格。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确定模块进一步配置为接收关于第一区域的变形操作,基于该变形操作获取所述第二网格;或者获取存储的第二网格。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确定模块还配置为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确定与第一图像中的目标对象相匹配的第一区域;利用预设算法,基于预设的变形效果确定变形参数,所述变形参数用于确定目标对象的各像素点基于所述预设的变形效果产生的位置偏差;基于所述变形参数对所述第一图像中的目标对象进行变形处理,获得第二图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确定与第一图像中的目标对象相匹配的第一区域;利用预设算法,基于预设的变形效果确定变形参数,所述变形参数用于确定目标对象的各像素点基于所述预设的变形效果产生的位置偏差;基于所述变形参数对所述第一图像中的目标对象进行变形处理,获得第二图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与第一图像中的目标对象相匹配的第一区域包括:形成与所述目标对象相对应的第一网格,所述第一网格与第一区域匹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参数构造为变形像素矩阵,该变形像素矩阵中的每个参数用于确定目标对象的对应像素点基于所述预设的变形效果产生的位置偏差。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与第一图像中的目标对象匹配的第一区域包括:确定第一图像内的目标对象的特征点的位置;基于各所述特征点之间的相对位置确定所述第一区域。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预设算法,基于预设的变形效果确定变形参数包括:确定是否存在预设变形模板;如存在,则利用预设算法,基于所述预设变形模板确定所述变形参数。6.根据权利要求5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元桢黄明杨石建萍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商汤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