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浇筑料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9851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6 01: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混凝土浇筑料斗,包括料斗本体,所述料斗本体包括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料斗本体的上部设有吊耳或吊装孔,所述出料口设有控制出料口开闭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一对扇形筒和带动所述扇形筒转动的连杆机构,所述扇形筒包括扇形前板和扇形后板,以及连接所述扇形前板和扇形后板的下弧板,所述扇形前板和所述扇形后板的上部分别与所述出料口的侧壁铰接;通过连杆机构,可以带动两个扇形筒向内或向外同时旋转,控制出料口的大小,进而可以控制预制块分层的厚度,使其更加均匀,出料方便,效率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浇筑料斗
本技术涉及一种混凝土浇筑料斗,属于建筑设备

技术介绍
在一些工程中,预制块体数量多、规格多,混凝土由现场搅拌站生产供应,采用龙门吊吊运混凝土浇筑料斗进行浇筑的施工工艺,浇筑料斗的体积较大,但是现有的浇筑料斗出料口的大小难以精确调节,导致预制块分层厚度不均,且出料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混凝土下放容易,分层厚度易于控制的混凝土浇筑料斗。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混凝土浇筑料斗,包括料斗本体,所述料斗本体包括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料斗本体的上部设有吊耳或吊装孔,所述出料口设有控制出料口开闭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一对扇形筒和带动所述扇形筒转动的连杆机构,所述扇形筒包括扇形前板和扇形后板,以及连接所述扇形前板和扇形后板的下弧板,所述扇形前板和所述扇形后板的上部分别与所述出料口的侧壁铰接。进一步,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下弧板连接,另一端通过销轴铰接在所述料斗本体上,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穿过所述销轴与所述第一连杆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进一步,所述第二连杆的自由端设有把手。进一步,所述料斗本体包括上部的圆筒体和下部的圆锥形筒体。进一步,还包括机架,所述料斗本体安装在所述机架上。进一步,一对所述扇形筒的下弧板上分别设有所述连杆机构。进一步,一个所述扇形筒的下弧板上设有所述连杆机构,一对所述扇形筒之间设有齿轮机构,所述齿轮机构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分别通过第一齿轮轴和第二齿轮轴与两个所述扇形筒连接,且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相啮合。进一步,所述第一齿轮轴和第二齿轮轴分别与两个扇形筒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分别包括两个,分别设于两个所述扇形筒前后两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下压第二连杆,可以带动两个扇形筒向内或向外同时旋转,控制出料口的大小,进而可以控制预制块分层的厚度,使其更加均匀,出料方便,效率较高,且工作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在附图中,各标号所表示的部件名称列表如下:1、料斗本体,1-1、圆筒体,1-2、圆锥形筒体,2、吊耳,3、机架,4、第一连杆,5、销轴,6、第二连杆,7、第一齿轮,8、第二齿轮,9、扇形筒,9-1、扇形前板,9-2、下弧形板,10、第一齿轮轴,11、第二齿轮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混凝土浇筑料斗,包括料斗本体1,所述料斗本体1包括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料斗本体1的上部设有吊耳2,所述出料口设有控制出料口开闭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一对扇形筒9和带动所述扇形筒9转动的连杆机构,所述扇形筒9包括扇形前板9-1和扇形后板,以及连接所述扇形前板9-1和扇形后板的下弧板9-2,所述扇形前板9-1和所述扇形后板的上部分别与所述出料口的侧壁铰接。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4和第二连杆6,所述第一连杆4的一端与所述下弧板9-2连接,另一端通过销轴5铰接在所述料斗本体1上,所述第二连杆6的一端穿过所述销轴5与所述第一连杆4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第二连杆4的自由端设有把手。所述料斗本体1包括上部的圆筒体1-1和下部的圆锥形筒体1-2。还包括机架3,所述料斗本体1安装在所述机架3上。一个所述扇形筒9的下弧板9-2上设有所述连杆机构,一对所述扇形筒9之间设有齿轮机构,所述齿轮机构包括第一齿轮7和第二齿轮8,所述第一齿轮7和所述第二齿轮8分别通过第一齿轮轴10和第二齿轮轴11与两个所述扇形筒9连接,且所述第一齿轮7和所述第二齿轮8相啮合。所述第一齿轮轴10和第二齿轮轴11分别与两个扇形筒9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7和第二齿轮8分别与所述第一齿轮轴和第二齿轮轴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齿轮7和所述第二齿轮8分别包括两个,分别设于两个所述扇形筒9前后两侧。本技术的过程如下:当需要出料时,吊车将料斗吊至合适位置后,落下,人工按压第二连杆6,第二连杆6带动与其连接的扇形筒9向外转动,通过齿轮机构带动另一个扇形筒9同时向外转动,逐渐打开出料口,通过按压的程度控制出料口开口的大小,能够控制出料的流量。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一对所述扇形筒9的下弧板9-2上分别设有所述连杆机构。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浇筑料斗,其特征在于,包括料斗本体,所述料斗本体包括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料斗本体的上部设有吊耳或吊装孔,所述出料口设有控制出料口开闭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一对扇形筒和带动所述扇形筒转动的连杆机构,所述扇形筒包括扇形前板和扇形后板,以及连接所述扇形前板和扇形后板的下弧板,所述扇形前板和所述扇形后板的上部分别与所述出料口的侧壁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浇筑料斗,其特征在于,包括料斗本体,所述料斗本体包括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料斗本体的上部设有吊耳或吊装孔,所述出料口设有控制出料口开闭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一对扇形筒和带动所述扇形筒转动的连杆机构,所述扇形筒包括扇形前板和扇形后板,以及连接所述扇形前板和扇形后板的下弧板,所述扇形前板和所述扇形后板的上部分别与所述出料口的侧壁铰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浇筑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下弧板连接,另一端通过销轴铰接在所述料斗本体上,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穿过所述销轴与所述第一连杆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浇筑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杆的自由端设有把手。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宏宇林彬彬刘杰章赵志伟李建超李望可王建军张洋徐鹏远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烟台环保疏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