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BIM建立三维模型建筑施工现场打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898507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6 01: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利用BIM建立三维模型建筑施工现场打印装置,包括:第一丝杠、第二丝杠、第三丝杠;所述左右两侧的第一固定侧的中间位置水平镶嵌有第一丝杠,且第一固定侧通过轴承与第一丝杠活动连接;所述竖支架呈[形状结构,且竖支架通过螺栓固定在底座上部的后侧;所述竖支架的前侧竖直镶嵌有第二丝杠,且第二丝杠通过轴承与竖支架活动连接;所述横支架的左侧水平镶嵌有第三丝杠,且第三丝杠通过轴承与横支架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以上结构上的改进,具有平移精度高,提高打印质量,携带周转方便等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利用BIM建立三维模型建筑施工现场打印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尤其涉及利用BIM建立三维模型建筑施工现场打印装置的平移机构。
技术介绍
BIM是建筑信息化模型的简称,是一个完备的信息模型,能够将工程项目在全寿命周期中各个不同阶段的工程信息、过程和资源集成在一个模型中,方便的被工程各参与方使用,通过数字技术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相互协调、内部一直的信息模型。利用BIM技术,将建立的三维模型通过打印设备打印成立体模型,使观看者对建筑施工结构有直观,清晰的解读,达到设计施工的一体化,各专业协同工作,从而降低了工程生产成本,保障工程按时按质完成。传统的利用BIM建立的三维模型建筑施工现场打印装置的平移机构,大多采用滚轮与传送带平移打印机头,这种结构稳定性较差,打印的精度不高,而且大多结构较大,不方便携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利用BIM建立三维模型建筑施工现场打印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传统的利用BIM建立的三维模型建筑施工现场打印装置的平移机构,大多采用滚轮与传送带平移打印机头,这种结构稳定性较差,打印的精度不高,而且大多结构较大,不方便携带的问题和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方案所达成:利用BIM建立三维模型建筑施工现场打印装置,包括:底座、支脚、第一固定侧、第一丝杠、第一丝杠副、第一电机、工作台、竖支架、第二丝杠、第二丝杠副、第二电机、提手、横支架、第三丝杠、第三丝杠副、第三电机;所述底座呈矩形状结构,且底座的底部设置有四处呈矩形阵列的支脚;所述支脚呈T型柱状结构,且支脚与底座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第一固定侧设置在底座上部的左右两侧,且第一固定侧与底座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左右两侧的第一固定侧的中间位置水平镶嵌有第一丝杠,且第一固定侧通过轴承与第一丝杠活动连接;所述第一丝杠的上部通过螺纹啮合有第一丝杠副,且第一丝杠副的上部通过螺栓固定有矩形状工作台;所述第一丝杠的右端设置有第一电机,且第一丝杠与第一电机通过联轴器相连接;所述第一电机通过螺栓固定在底座的右侧;所述竖支架呈[形状结构,且竖支架通过螺栓固定在底座上部的后侧;所述竖支架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提手,且提手呈梯形状结构;所述竖支架的前侧竖直镶嵌有第二丝杠,且第二丝杠通过轴承与竖支架活动连接;所述第二丝杠的底部设置有第二电机,且第二丝杠与第二电机通过联轴器相连接;所述第二电机通过螺栓固定在底座的底部;所述第二丝杠的上部通过螺纹啮合有第二丝杠副,且第二丝杠副的上部通过螺栓固定有]形状的横支架;所述横支架的左侧水平镶嵌有第三丝杠,且第三丝杠通过轴承与横支架活动连接;所述第三丝杠的后侧设置有第三电机,且第三丝杠与第三电机通过联轴器相连接;所述第三电机通过螺栓固定在横支架的背部;所述第三丝杠的上部通过螺纹啮合有第三丝杠副。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利用BIM建立三维模型建筑施工现场打印装置所述第一丝杠副的底面与底座的表面相贴合,且第一丝杠副与第一丝杠通过螺纹啮合方式设置为Y轴平移装置。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利用BIM建立三维模型建筑施工现场打印装置所述第二丝杠副的后侧面与竖支架内凹的底面相贴合,且第二丝杠副与第二丝杠通过螺纹啮合方式设置为Z轴平移装置。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利用BIM建立三维模型建筑施工现场打印装置所述第三丝杠副的右侧面与横支架内凹的底面相贴合,且第三丝杠副与第三丝杠通过螺纹啮合方式设置为X轴平移。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利用BIM建立三维模型建筑施工现场打印装置所述工作台的上部设置有四处呈矩形阵列的安装孔。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利用BIM建立三维模型建筑施工现场打印装置所述第三丝杠副的上部设置有四处呈矩形阵列的螺纹孔。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丝杠与第一丝杠副、第二丝杠与第二丝杠副、第三丝杠与第三丝杠副分别通过螺纹啮合方式设置为平移机构,有利于增加平移的精度,提高3D打印的质量。2、本技术通过设置提手,有利于周转和携带。3、本技术通过以上结构上的改进,具有平移精度高,提高打印质量,携带周转方便等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轴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底座1、支脚2、第一固定侧3、第一丝杠4、第一丝杠副5、第一电机6、工作台7、竖支架8、第二丝杠9、第二丝杠副10、第二电机11、提手12、横支架13、第三丝杠14、第三丝杠副15、第三电机1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利用BIM建立三维模型建筑施工现场打印装置,包括:底座1、支脚2、第一固定侧3、第一丝杠4、第一丝杠副5、第一电机6、工作台7、竖支架8、第二丝杠9、第二丝杠副10、第二电机11、提手12、横支架13、第三丝杠14、第三丝杠副15、第三电机16;底座1呈矩形状结构,且底座1的底部设置有四处呈矩形阵列的支脚2;支脚2呈T型柱状结构,且支脚2与底座1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第一固定侧3设置在底座1上部的左右两侧,且第一固定侧3与底座1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左右两侧的第一固定侧3的中间位置水平镶嵌有第一丝杠4,且第一固定侧3通过轴承与第一丝杠4活动连接;第一丝杠4的上部通过螺纹啮合有第一丝杠副5,且第一丝杠副5的上部通过螺栓固定有矩形状工作台7;第一丝杠4的右端设置有第一电机6,且第一丝杠4与第一电机6通过联轴器相连接;第一电机6通过螺栓固定在底座1的右侧;竖支架8呈[形状结构,且竖支架8通过螺栓固定在底座1上部的后侧;竖支架8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提手12,且提手12呈梯形状结构;竖支架8的前侧竖直镶嵌有第二丝杠9,且第二丝杠9通过轴承与竖支架8活动连接;第二丝杠9的底部设置有第二电机11,且第二丝杠9与第二电机11通过联轴器相连接;第二电机11通过螺栓固定在底座1的底部;第二丝杠9的上部通过螺纹啮合有第二丝杠副10,且第二丝杠副10的上部通过螺栓固定有]形状的横支架13;横支架13的左侧水平镶嵌有第三丝杠14,且第三丝杠14通过轴承与横支架13活动连接;第三丝杠14的后侧设置有第三电机16,且第三丝杠14与第三电机16通过联轴器相连接;第三电机16通过螺栓固定在横支架13的背部;第三丝杠14的上部通过螺纹啮合有第三丝杠副15。具体的,第一丝杠副5的底面与底座1的表面相贴合,且第一丝杠副5与第一丝杠4通过螺纹啮合方式设置为Y轴平移装置,第一丝杠副5在底座1的上表面平稳滑动,底座1长度与宽度均为五十厘米,厚度为一厘米。具体的,第二丝杠副10的后侧面与竖支架8内凹的底面相贴合,且第二丝杠副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利用BIM建立三维模型建筑施工现场打印装置,包括:底座(1)、支脚(2)、第一固定侧(3)、第一丝杠(4)、第一丝杠副(5)、第一电机(6)、工作台(7)、竖支架(8)、第二丝杠(9)、第二丝杠副(10)、第二电机(11)、提手(12)、横支架(13)、第三丝杠(14)、第三丝杠副(15)、第三电机(16);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呈矩形状结构,且底座(1)的底部设置有四处呈矩形阵列的支脚(2);所述支脚(2)呈T型柱状结构,且支脚(2)与底座(1)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第一固定侧(3)设置在底座(1)上部的左右两侧,且第一固定侧(3)与底座(1)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左右两侧的第一固定侧(3)的中间位置水平镶嵌有第一丝杠(4),且第一固定侧(3)通过轴承与第一丝杠(4)活动连接;所述第一丝杠(4)的上部通过螺纹啮合有第一丝杠副(5),且第一丝杠副(5)的上部通过螺栓固定有矩形状工作台(7);所述第一丝杠(4)的右端设置有第一电机(6),且第一丝杠(4)与第一电机(6)通过联轴器相连接;所述第一电机(6)通过螺栓固定在底座(1)的右侧;所述竖支架(8)呈[形状结构,且竖支架(8)通过螺栓固定在底座(1)上部的后侧;所述竖支架(8)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提手(12),且提手(12)呈梯形状结构;所述竖支架(8)的前侧竖直镶嵌有第二丝杠(9),且第二丝杠(9)通过轴承与竖支架(8)活动连接;所述第二丝杠(9)的底部设置有第二电机(11),且第二丝杠(9)与第二电机(11)通过联轴器相连接;所述第二电机(11)通过螺栓固定在底座(1)的底部;所述第二丝杠(9)的上部通过螺纹啮合有第二丝杠副(10),且第二丝杠副(10)的上部通过螺栓固定有]形状的横支架(13);所述横支架(13)的左侧水平镶嵌有第三丝杠(14),且第三丝杠(14)通过轴承与横支架(13)活动连接;所述第三丝杠(14)的后侧设置有第三电机(16),且第三丝杠(14)与第三电机(16)通过联轴器相连接;所述第三电机(16)通过螺栓固定在横支架(13)的背部;所述第三丝杠(14)的上部通过螺纹啮合有第三丝杠副(15)。...

【技术特征摘要】
1.利用BIM建立三维模型建筑施工现场打印装置,包括:底座(1)、支脚(2)、第一固定侧(3)、第一丝杠(4)、第一丝杠副(5)、第一电机(6)、工作台(7)、竖支架(8)、第二丝杠(9)、第二丝杠副(10)、第二电机(11)、提手(12)、横支架(13)、第三丝杠(14)、第三丝杠副(15)、第三电机(16);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呈矩形状结构,且底座(1)的底部设置有四处呈矩形阵列的支脚(2);所述支脚(2)呈T型柱状结构,且支脚(2)与底座(1)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第一固定侧(3)设置在底座(1)上部的左右两侧,且第一固定侧(3)与底座(1)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左右两侧的第一固定侧(3)的中间位置水平镶嵌有第一丝杠(4),且第一固定侧(3)通过轴承与第一丝杠(4)活动连接;所述第一丝杠(4)的上部通过螺纹啮合有第一丝杠副(5),且第一丝杠副(5)的上部通过螺栓固定有矩形状工作台(7);所述第一丝杠(4)的右端设置有第一电机(6),且第一丝杠(4)与第一电机(6)通过联轴器相连接;所述第一电机(6)通过螺栓固定在底座(1)的右侧;所述竖支架(8)呈[形状结构,且竖支架(8)通过螺栓固定在底座(1)上部的后侧;所述竖支架(8)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提手(12),且提手(12)呈梯形状结构;所述竖支架(8)的前侧竖直镶嵌有第二丝杠(9),且第二丝杠(9)通过轴承与竖支架(8)活动连接;所述第二丝杠(9)的底部设置有第二电机(11),且第二丝杠(9)与第二电机(11)通过联轴器相连接;所述第二电机(11)通过螺栓固定在底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万渠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