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支护内支撑结构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897182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6 01: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坑支护内支撑结构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围梁、立柱和内支撑梁,所述立柱围绕基坑边缘设置并且立柱内侧设置围梁,围梁相对的两侧分别固定有多个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内支撑梁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相连,多个内支撑梁分布在基坑的不同高度处并且至少一个内支撑梁采用叠加式结构,立柱的上端设置有端台并且端台与拉索的一端相连,拉索的另一端与最上端的内支撑梁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用叠加式内支撑结构,满足了不同深度土层压力变化的要求,刚度强,质量轻,稳固可靠,安装和拆除方便,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施工效率,缩短了施工周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坑支护内支撑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基坑支护领域,具体是一种基坑支护内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各地建筑的兴建,建筑行业又成为人们眼中的热门行业,修建建筑的第一步是挖基坑。基坑是在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土坑,基坑开挖前应根据地质水文资料,结合现场附近建筑物情况,决定开挖方案,并作好防水排水工作。基坑开挖的深度也越来越深,很多大型建筑如地铁站、含三、四层地下室的建筑物的深度均超过16米。而基坑开挖深度越大,对基坑支护结构要求越高。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施工者必须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内支撑支护结构是基坑支护的一种常用支护形式,主要包括钢支撑和混凝土支撑等类型。这两种支护形式都存在较大的缺陷。钢支撑,整体刚度差,当基坑跨度较大时,钢支撑会因挠度过大而失稳;混凝土支撑,虽然具有较大的整体刚度,且变形小,但自重大,安装及拆除较为困难,需要较长施工工期,拆除时的劳动强度大,这就为人们的使用带来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坑支护内支撑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坑支护内支撑结构,包括围梁、立柱和内支撑梁,所述立柱围绕基坑边缘设置并且立柱内侧设置围梁,围梁可以将立柱连成一体,围梁相对的两侧分别固定有多个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并且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的结构相同,内支撑梁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相连并且内支撑梁通过斜支撑架与围梁固定,多个内支撑梁分布在基坑的不同高度处并且至少一个内支撑梁采用叠加式结构,立柱的上端设置有端台并且端台与拉索的一端相连,拉索的另一端与最上端的内支撑梁相连,叠加式结构包括上部内支撑梁和下部内支撑梁并且上部内支撑梁和下部内支撑梁之间相互平行,上部内支撑梁和下部内支撑梁之间通过工字梁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基坑中还设置有用于支撑内支撑梁的格构柱,格构柱与内支撑梁之间通过承接板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第一连接头包括中间连接头、凸台和端部连接头,端部连接头固定在围梁上,中间连接头与内支撑梁连接,凸台的两端分别与中间连接头和端部连接头相连并且凸台上焊接有一圈止水钢板。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端部连接头上设置有多根凸出于端部连接头的水平连接件和竖直连接件。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中间连接头预留有一圈凹槽,凹槽内镶嵌有止水条。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止水条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聚四氟乙烯26-32.6份、聚氨酯4.3-6.4份、滑石粉3-4.2份、胡萝卜提取物4-6份、木质纤维素2.4-5.5份和酚醛树脂17.5-22.3份。所述基坑支护内支撑结构的使用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将立柱固定在基坑内并且在立柱外侧设置围梁,围梁将立柱连成一体,在围梁的相对两侧分别焊接不同高度的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步骤二,将不同的内支撑梁连接在不同高度的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两端,在立柱的上端安装端台,在端台四周环绕拉索并且将拉索的一端紧紧固定在端台上,将拉索的另一端与最上端的内支撑梁相连,将叠加式结构中的上部内支撑梁和下部内支撑梁焊接在工字梁的两端;步骤三,在内支撑梁的下端焊接斜支撑架的一端并且将斜支撑架的另一端与围梁固定,整个内支撑刚架结构形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设计合理,用叠加式内支撑结构,满足了不同深度土层压力变化的要求,刚度强,质量轻,稳固可靠,安装和拆除方便,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施工效率,缩短了施工周期,便于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基坑支护内支撑结构的俯视图。图2为基坑支护内支撑结构中一种实施例的侧视图。图3为基坑支护内支撑结构中第一连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基坑,2-立柱,3-第一连接头,4-围梁,5-斜支撑架,6-拉索,7-内支撑梁,8-第二连接头,9-端台,10-工字梁,11-水平连接件,12-止水钢板,13-竖直连接件,14-凸台,15-中间连接头,16-止水条,17-格构柱,18-第三承接板,19-第二承接板,20-第一承接板,21-端部连接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实施例1一种基坑支护内支撑结构,包括围梁4、立柱2和内支撑梁7,所述立柱2围绕基坑1边缘设置并且立柱2内侧设置围梁4,围梁4可以将立柱2连成一体,围梁4相对的两侧分别固定有多个第一连接头3和第二连接头8并且第一连接头3和第二连接头8的结构相同,内支撑梁7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头3和第二连接头8相连并且内支撑梁7通过斜支撑架5与围梁4固定,多个内支撑梁7分布在基坑1的不同高度处,形成不同的内支撑结构,内支撑结构通常为三道并且第二道和第三道内支撑结构采用叠加式结构,立柱2的上端设置有端台9并且端台9与拉索6的一端相连,拉索6的另一端与最上端的第一道内支撑结构的内支撑梁7相连,叠加式结构包括上部内支撑梁和下部内支撑梁并且上部内支撑梁和下部内支撑梁之间相互平行,上部内支撑梁和下部内支撑梁之间通过工字梁10连接。基坑1中还设置有用于支撑内支撑梁7的格构柱17,格构柱17与第一道内支撑结构、第二道内支撑结构和第三道内支撑结构之间分别通过第一承接板20、第二承接板19和第三承接板18连接。第一连接头3包括中间连接头15、凸台14和端部连接头21,端部连接头21固定在围梁4上,中间连接头15与内支撑梁7连接,凸台14的两端分别与中间连接头15和端部连接头21相连并且凸台14上焊接有一圈止水钢板12。所述基坑支护内支撑结构的使用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将立柱固定在基坑内并且在立柱外侧设置围梁,围梁将立柱连成一体,在围梁的相对两侧分别焊接不同高度的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步骤二,将不同的内支撑梁连接在不同高度的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两端,在立柱的上端安装端台,在端台四周环绕拉索并且将拉索的一端紧紧固定在端台上,将拉索的另一端与第一道内支撑结构的内支撑梁相连,将叠加式结构中的上部内支撑梁和下部内支撑梁焊接在工字梁的两端;步骤三,在内支撑梁的下端焊接斜支撑架的一端并且将斜支撑架的另一端与围梁固定,在基坑底部挖坑并且埋好格构柱,将格构柱与第一道内支撑结构、第二道内支撑结构和第三道内支撑结构相连并且采用第一承接板、第二承接板和第三承接板固定,整个内支撑刚架结构形成。实施例2一种基坑支护内支撑结构,包括围梁4、立柱2和内支撑梁7,所述立柱2围绕基坑1边缘设置并且立柱2内侧设置围梁4,围梁4可以将立柱2连成一体,围梁4相对的两侧分别固定有多个第一连接头3和第二连接头8并且第一连接头3和第二连接头8的结构相同,内支撑梁7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头3和第二连接头8相连并且内支撑梁7通过斜支撑架5与围梁4固定,多个内支撑梁7分布在基坑1的不同高度处,形成不同的内支撑结构,内支撑结构通常为三道并且第二道内支撑结构采用叠加式结构,立柱2的上端设置有端台9并且端台9与拉索6的一端相连,拉索6的另一端与最上端的第一道内支撑结构的内支撑梁7相连,叠加式结构包括上部内支撑梁和下部内支撑梁并且上部内支撑梁和下部内支撑梁之间相互平行,上部内支撑梁和下部内支撑梁之间通过工字梁10连接。基坑1中还设置有用于支撑内支撑梁7的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坑支护内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围梁、立柱和内支撑梁,所述立柱围绕基坑边缘设置并且立柱内侧设置围梁,围梁相对的两侧分别固定有多个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并且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的结构相同,内支撑梁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相连并且内支撑梁通过斜支撑架与围梁固定,多个内支撑梁分布在基坑的不同高度处并且至少一个内支撑梁采用叠加式结构,立柱的上端设置有端台并且端台与拉索的一端相连,拉索的另一端与最上端的内支撑梁相连,叠加式结构包括上部内支撑梁和下部内支撑梁并且上部内支撑梁和下部内支撑梁之间相互平行,上部内支撑梁和下部内支撑梁之间通过工字梁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坑支护内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围梁、立柱和内支撑梁,所述立柱围绕基坑边缘设置并且立柱内侧设置围梁,围梁相对的两侧分别固定有多个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并且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的结构相同,内支撑梁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相连并且内支撑梁通过斜支撑架与围梁固定,多个内支撑梁分布在基坑的不同高度处并且至少一个内支撑梁采用叠加式结构,立柱的上端设置有端台并且端台与拉索的一端相连,拉索的另一端与最上端的内支撑梁相连,叠加式结构包括上部内支撑梁和下部内支撑梁并且上部内支撑梁和下部内支撑梁之间相互平行,上部内支撑梁和下部内支撑梁之间通过工字梁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支护内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中还设置有用于支撑内支撑梁的格构柱,格构柱与内支撑梁之间通过承接板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坑支护内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头包括中间连接头、凸台和端部连接头,端部连接头固定在围梁上,中间连接头与内支撑梁连接,凸台的两端分别与中间连接头和端部连接头相连并且凸台上焊接有一圈止水钢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坑支护内支撑结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东徐长节刘帅易进翔鹿庆蕊张敏思
申请(专利权)人:东华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