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新型共价有机框架的制备方法及比色检测黄嘌呤的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新型共价有机框架的制备方法及比色检测黄嘌呤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307199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新型共价有机框架的制备方法及比色检测黄嘌呤的方法,采用如下工艺:以1,3,6,8–四(4‑甲醛基苯基)芘(FPPy)和盐酸硫代氨基脲(TSC)为单体,通过席夫碱反应合成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过滤收集的沉淀,然后洗涤,洗涤后在高温下下真空干燥,得到的产品即为FPPy‑TSC;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共价有机框架(FPPy‑TSC)的制备方法及其在黄嘌呤比色检测中的应用技术,采用1,3,6,8‑四(4‑甲醛基苯基)芘与盐酸硫代氨基脲合成的共价有机框架(FPPy‑TSC)具有拓展的共轭结构,展现出良好的光电性质和纳米酶活性,可催化显色底物显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材料制备,特别的涉及一种新型共价有机框架的制备方法及比色检测黄嘌呤的方法


技术介绍

1、黄嘌呤(3,7-二氢嘌呤-2,6-二酮)是一种嘌呤碱,广泛分布于人体的器官和体液和其他生物体中。当人体内黄嘌呤代谢紊乱时,会导致尿酸的过度生成和堆积,从而引发痛风等相关疾病。此外,黄嘌呤也是atp的主要代谢产物之一,在肉类贮藏过程中不断积累,因此黄嘌呤也可作为肉类新鲜度的指标。目前,黄嘌呤的检测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化学发光法、气相色谱法、酶促荧光法等。这些方法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选择性,但是它们需要昂贵的仪器、专业的技术人员,且样品预处理繁琐耗时。

2、比色法以其简便、快速、无需仪器设备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根据检测机理,现有的黄嘌呤比色法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以金或银纳米颗粒为显色剂,它们与黄嘌呤相互作用后发生聚集,并导致显著的颜色变化。但金和银纳米颗粒在复杂样品中的稳定性较差,极大的限制了它们的实际应用。另一类则是基于黄嘌呤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之间的级联反应进行黄嘌呤的比色检测,其中黄嘌呤首先被黄嘌呤氧化酶氧化产生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再被过氧化物酶进一步分解为氧自由基,并将显色底物氧化为有色产物。由于黄嘌呤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具有较强的底物特异性,这类方法的选择性极佳。但黄嘌呤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也具有天然酶固有的缺点,如容易失活、难以再生、成本高和环境敏感性。尽管多种纳米酶被用作天然过氧化物酶的替代物,但黄嘌呤氧化酶在黄嘌呤的比色检测中仍必不可少,开发完全不需要天然酶的黄嘌呤比色方法仍然是一大挑战。

3、共价有机框架(cofs)是一种新型的晶体多孔材料,具有良好的结构和可设计的光学性能,可作为纳米酶的优良候选者,构建具有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比色传感平台。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新型共价有机框架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工艺:

2、以1,3,6,8–四(4-甲醛基苯基)芘(fppy)和盐酸硫代氨基脲(tsc)为单体,通过席夫碱反应合成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过滤收集的沉淀,然后洗涤,洗涤后在高温下下真空干燥,得到的产品即为fppy-tsc。

3、优选的,所述fppy和tsc的摩尔比为:2:1,fppy和tsc的质量分别为37.1mg和7.66mg。

4、优选的,所述席夫碱反应条件为:以4-二恶烷(0.5ml)和三甲基苯(0.5ml)为溶剂、乙酸(0.1ml、6mmol)为催化剂,将单体、溶剂和催化剂混合均匀后,经过三次冷冻-泵融循环,在真空下火焰密封,并在120℃下加热反应7天。

5、优选的,洗涤采用thf和二甲亚砜洗涤3-5次,并在70℃下真空干燥12小时。

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共价有机框架(fppy-tsc)在黄嘌呤比色检测中的应用。

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共价有机框架(fppy-tsc)应用在黄嘌呤比色检测中的检测方法,采用如下工艺:

8、在ph3.6-5.6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中,将黄嘌呤加入至fppy-tsc中,混匀后置于5w白光led灯下照射1小时,随后,关闭光源,在黑暗条件下加入tmb,静置10-15min,最后,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测定300-700nm的吸收光谱,黄嘌呤的浓度采用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9、a652=0.7253c+0.1494

10、其中,a652-加入黄嘌呤的652nm处的吸收峰强度;

11、c-黄嘌呤浓度;

12、线性相关系数r2=0.9947。

13、优选的,所述的黄嘌呤浓度为10–400μm。

14、优选的,所述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中加入嘌呤、尿酸、半胱氨酸、葡萄糖、牛血清蛋白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物,可验证常见干扰物对黄嘌呤检测的影响。

15、优选的,所述黄嘌呤的检测还可以通过肉眼观察到的颜色进行半定量检测或借助智能手机分析不同黄嘌呤浓度样品照片的rgb值进行定量检测。

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共价有机框架(fppy-tsc)的制备方法及其在黄嘌呤比色检测中的应用技术,采用1,3,6,8-四(4-甲醛基苯基)芘与盐酸硫代氨基脲合成的共价有机框架(fppy-tsc)具有拓展的共轭结构,展现出良好的光电性质和纳米酶活性,可催化显色底物显色。作为天然黄嘌呤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替代物,可实现简单、灵敏、高效的黄嘌呤比色检测。采用加标法对其进行进一步应用,使其可适应于血清和鲜肉样品中痕量黄嘌呤的比色检测,并确保检测精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共价有机框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工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共价有机框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FPPy和TSC的摩尔比为:2:1,FPPy和TSC的质量分别为37.1mg和7.66mg。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共价有机框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席夫碱反应条件为:以4-二恶烷(0.5mL)和三甲基苯(0.5mL)为溶剂、乙酸(0.1mL、6mmol)为催化剂,将单体、溶剂和催化剂混合均匀后,经过三次冷冻-泵融循环,在真空下火焰密封,并在120℃下加热反应7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共价有机框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洗涤采用THF和二甲亚砜洗涤3-5次,并在70℃下真空干燥12小时。

5.一种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新型共价有机框架在黄嘌呤比色检测中的应用。

6.一种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共价有机框架应用在黄嘌呤比色检测中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工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共价有机框架应用在黄嘌呤比色检测中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黄嘌呤浓度为10–400μ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共价有机框架应用在黄嘌呤比色检测中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中加入嘌呤、尿酸、半胱氨酸、葡萄糖、牛血清蛋白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物,可验证常见干扰物对黄嘌呤检测的影响。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共价有机框架应用在黄嘌呤比色检测中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黄嘌呤的检测还可以通过肉眼观察到的颜色进行半定量检测或借助智能手机分析不同黄嘌呤浓度样品照片的RGB值进行定量检测。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共价有机框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工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共价有机框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fppy和tsc的摩尔比为:2:1,fppy和tsc的质量分别为37.1mg和7.66mg。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共价有机框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席夫碱反应条件为:以4-二恶烷(0.5ml)和三甲基苯(0.5ml)为溶剂、乙酸(0.1ml、6mmol)为催化剂,将单体、溶剂和催化剂混合均匀后,经过三次冷冻-泵融循环,在真空下火焰密封,并在120℃下加热反应7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共价有机框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洗涤采用thf和二甲亚砜洗涤3-5次,并在70℃下真空干燥12小时。

5.一种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新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赛金张立王梦平石雅弟刘广州
申请(专利权)人:东华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