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织品的染色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96670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6 01:04
一种纺织品的染色工艺,通过在染色过程中增加固色工艺,有效的抑制了染料结构中的反应性官能团,增加了上染染料的稳定,通过多种原料进行合理的配比,从而实现上色简单和不易褪色的织物染色剂,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提高织物的色牢度,染色后色泽稳定,还不会对人造成人体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纺织品的染色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
,特别涉及一种纺织品的染色工艺。
技术介绍
《纺织工业科技进步发展纲要》提出:环保型染料的开发应用是发展纺织印染新型工艺技术的当务之急,直接影响企业竞争力和效益,已成为阻碍印染业发展的瓶颈。现在纺织印染企业使用的染料基本上都是化学染料,化学染料于1846年诞生于英国,凭借着色牢度好、印染快速的优势,在传人中国后很快就取代了已经延用了几千年的天然植物染料。但是随着化学染料污染环境、影响健康等问题的逐步显现,天然植物染料以其特有的绿色环保性能,重新成为了业内相关人士和企业关注的热点及研究方向。天然植物染色是一项古老的纺织品染色工艺,所用染料来源于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其色素一般可自然降解,因此具有无毒害、无污染的特点,避免了很多化学染料带来的危害,具有良好的环境兼容性。而且很多天然植物染料由于其自身即为中药草,具有抗菌、消炎、医疗保健等功效。在今天回归自然的社会主题中,利用天然植物染料开发健康环保产品迎合了纺织印染产品向生态、环保、健康、舒适以及功能性发展的趋势。传统的植物染纺织面料最普遍的问题就是色牢度不够理想,根据现有的研究,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纺织品的染色工艺,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步骤1:在染色缸中加入染色剂和水,均匀搅拌,通过3‑4℃的升温速率升温至55‑60℃,保持1.5h,加入碳酸将染液的pH调节到5;步骤2:将纺织原料浸泡在染色缸中浸泡1.5‑3.5小时,然后以2‑3℃/min的速度升温,升温到93‑96℃并保持2.5h;纺织原料的浴比是1:18;步骤3:烘干,将浸泡后的纺织原料在85‑90℃的环境下烘干;步骤4:固色,将步骤3烘干后的原料浸入固定液中浸泡1‑3小时,然后在85‑90℃的环境下烘干;步骤5:漂洗,取出步骤4烘干后的纺织原料浸入清水中漂洗35‑55分钟,并加入漂洗剂;步骤6:晾干,取出漂洗后的纺织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纺织品的染色工艺,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步骤1:在染色缸中加入染色剂和水,均匀搅拌,通过3-4℃的升温速率升温至55-60℃,保持1.5h,加入碳酸将染液的pH调节到5;步骤2:将纺织原料浸泡在染色缸中浸泡1.5-3.5小时,然后以2-3℃/min的速度升温,升温到93-96℃并保持2.5h;纺织原料的浴比是1:18;步骤3:烘干,将浸泡后的纺织原料在85-90℃的环境下烘干;步骤4:固色,将步骤3烘干后的原料浸入固定液中浸泡1-3小时,然后在85-90℃的环境下烘干;步骤5:漂洗,取出步骤4烘干后的纺织原料浸入清水中漂洗35-55分钟,并加入漂洗剂;步骤6:晾干,取出漂洗后的纺织原料自然晾干;所述的固定液为渗透剂JFC、乙二醛、三氯化铝、柠檬酸或酒石酸中之一与聚乙烯醇或尿素组成的水溶液;所述的染色剂包含苏木植物染料,其含量按重量份数计为10~15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品的染色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染色剂还包含如下组分:二苯醚四酸二酐8~10份,聚丙二醇2~5份,云母粉18~20份,硬脂酸锌2~5份,乙基三乙氧基硅烷7~10份,碳酸钠4~7份,乙醇3~5份,水40~45份,聚乙烯吡咯烷酮5~8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广飞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衣香蒂丝服装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