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缸体试压自动分流辊道,包括主辊道、下线辊道、分流辊道和自动分流转台,主辊道用于试压后产品输送;自动分流转台安装在主辊道后端,包括转台辊道,且转台辊道可通过转动后与主辊道或异下线辊道或分流辊道对接。可自动将异常品引导入异常品下线辊道,将合格品引导入分流辊道进入下工序,有效降低了现场人员的劳动强度,消除了不合格的异常品流入下工序的可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缸体试压自动分流辊道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发动机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缸体试压自动分流辊道。
技术介绍
在汽车发动机缸体的生产过程中,产品试压是一道非常关键的工序。传统的试压方式为设备试压不合格报警时,通过人工将不合格产品下线,不仅浪费人力,并且难免会因人为的疏忽未将试压不合格品下线,导致了不合格品流出造成品质隐患;而且当设备出现报警时,会因为无法使用而影响生产节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缸体试压自动分流辊道,可自动将异常品引导入异常品下线辊道,将合格品引导入分流辊道进入下工序。本专利技术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发动机缸体试压自动分流辊道,包括主辊道、下线辊道、分流辊道和自动分流转台,主辊道用于试压后产品输送;自动分流转台安装在主辊道后端,包括转台辊道,且转台辊道可通过转动后与主辊道或异下线辊道或分流辊道对接。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发动机缸体试压自动分流辊道,所述自动分流转台还包括转台支架、转台顶板和旋转支轴,所述转台顶板安装在转台支架顶部,转台辊道包括两侧的辊道梁和辊道梁之间的转台辊筒,辊道梁下端设置有辊道底板,所述旋转支轴设置在辊道底板和转台顶板之间,还包括可带动转台辊道围绕旋转支轴转动的自动旋转装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发动机缸体试压自动分流辊道,所述转台辊筒、下线辊道辊筒、主辊道辊筒、分流辊道辊筒的高度均应保持一致。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发动机缸体试压自动分流辊道,下线辊道包括下线辊架和下线电机,下线辊道的辊筒下安装有下线电机安装板,并在其上安装有下线电机,下线电机转轴上安装有始动链齿轮,始动链齿轮通过链条带动下线辊道的辊筒转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发动机缸体试压自动分流辊道,下线辊道包括两个相邻的主动辊筒,以及主动辊筒以外的从动辊筒,两个主动辊筒的辊轴上设置有主动链齿轮,并同时通过传动链条与始动链齿轮链接。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发动机缸体试压自动分流辊道,所述主动辊筒和从动辊筒的辊轴的同端均设置有从动链齿轮,每个主动辊筒分别通过传动链条将其从动链齿轮与本侧从动辊筒的从动链齿轮链接。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发动机缸体试压自动分流辊道,在所述转台顶板之下的转台支架上设置有驱动安装板,驱动安装板上安装有驱动电机和驱动轴,驱动轴顶端与旋转支轴连接,驱动轴下端安装有从动齿轮,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上安装有与从动齿轮啮合的驱动齿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发动机缸体试压自动分流辊道,所述从动齿轮的下表面安装有感应件,在感应件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90度后正对驱动安装板顶部的位置分别安装有接近开关,从动齿轮通过自动控制系统,并在感应件和两个接近开关的配合控制下,可控制从动齿轮在正向和反向均只能旋转90度。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发动机缸体试压自动分流辊道,自动分流转台上安装有感应开关,当感应开关感应到产品时,可将信号传送给驱动电机带动转台辊道转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发动机缸体试压自动分流辊道,所述转台顶板边缘设置有转台围板,并共同围合成可以容纳从转台辊道上掉落的铁屑和切削液。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创新设计的自动分流辊道,可自动将异常品引导入异常品下线辊道,将合格品引导入分流辊道进入下工序,有效降低了现场人员的劳动强度,消除了不合格的异常品流入下工序的可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自动分流辊道的总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下线辊道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下线辊道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自动分流转台的立体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自动分流转台的主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自动分流转台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如图所示,发动机缸体试压自动分流辊道,包括主辊道Ⅰ、下线辊道Ⅱ、分流辊道Ⅲ和自动分流转台Ⅳ,主辊道Ⅰ用于试压后产品输送;自动分流转台Ⅳ安装在主辊道Ⅰ后端,包括转台辊道,且转台辊道可通过转动后与主辊道Ⅰ或异下线辊道Ⅱ或分流辊道Ⅲ对接,这样可自动将异常品引导入异常品的下线辊道Ⅱ,将合格品引导入分流辊道Ⅲ进入下工序。自动分流转台Ⅳ包括转台支架1、转台顶板2、转台辊道3和旋转支轴4,所述转台顶板2安装在转台支架1顶部;转台支架1的每个支脚底端安装有可调脚杯11,用于调整转台高度;转台辊道3包括两侧的辊道梁31和辊道梁31之间的辊筒32,辊道梁31下端设置有辊道底板33,所述旋转支轴4设置在辊道底板33和转台顶板2之间,转台辊道3整体可围绕旋转支轴4转动。转台顶板2边缘设置有转台围板21,并在转台顶板2的顶面共同围合成可以容纳从转台辊道上掉落的铁屑和切削液的容纳空间。在所述转台顶板2上的任一角落处设置有溢流板22,溢流板22在转台顶板2的所述角落处将所述容纳空间分割出出液槽23,并将出液槽23的液体导入废液收集装置,具体为,所述出液槽23底部的转台顶板2上设置有排液管24,并通过管道将排液管24的出液口与废液收集装置连接。辊道底板3上围绕旋转支轴4设置有若干棑屑排液孔34;在任何旋转角度下,所述棑屑排液孔34掉落的铁屑和切削液都不能进入出液槽23,这样保证了铁屑和切削液都首先进入转台顶板2上出液槽23以外的容纳空间内,并结合溢流板22的作用,使得掉落的铁屑和切削液分离成为了可能。在所述转台顶板2之下的转台支架1上设置有驱动安装板6,驱动安装板6上安装有驱动电机61和驱动轴64,驱动轴64顶端与旋转支轴4连接,驱动轴64下端安装有从动齿轮63,驱动电机61的电机轴上安装有与从动齿轮63啮合的驱动齿轮62。辊道底板33的两端设置有挡板35,避免了铁屑和切削液从辊道底板33的两端掉落到地面上,并造成地面污染和回收困难。所述从动齿轮63的下表面安装有感应件631,在感应件631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90度后正对驱动安装板6顶部的位置分别安装有接近开关651和接近开关652,从动齿轮通过自动控制系统,并在感应件和两个接近开关的配合控制下,可控制从动齿轮63在正向和反向均只能旋转90度,以便选择性的使转台辊道3与异常品下线辊道Ⅱ或者分流辊道Ⅲ对齐连接。自动分流转台Ⅳ上还安装有感应开关36,并且感应开关36直接安装在辊道梁31朝向主辊道Ⅰ的一端,当感应开关36感应到产品时,可将信号传送给驱动电机61,以带动转台辊道3转动。自动分流转台Ⅳ还包括限位机构5,以辅助阻挡转台辊道3转到正向或者负向90度的位置,避免电机锁定位置的不稳定的情况出现,使得转台辊道3与异常品下线辊道Ⅱ或者分流辊道Ⅲ对齐连接更准确。限位机构5包括安装在辊道底板33下部的限位柱51和对应的安装在转台顶板2上的两个限位座52。所述转台的辊筒32,以及下线辊道辊筒、主辊道辊筒、分流辊道辊筒的高度均应保持一致。下线辊道Ⅱ包括下线辊架7和下线电机8,下线辊道7的辊筒9下安装有下线电机安装板71,并在其上安装有下线电机8,下线电机8转轴上安装有始动链齿轮81,始动链齿轮81通过传动链条82带动下线辊道Ⅱ的辊筒9转动。下线辊道Ⅱ包括两个相邻的主动辊筒91,以及主动辊筒91以外的从动辊筒92,两个主动辊筒91的辊轴上设置有主动链齿轮911,并同时通过传动链条82与始动链齿轮81链接。所述主动辊筒91和从动辊筒92的辊轴的同端分别设置有从动链齿轮9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缸体试压自动分流辊道,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辊道、下线辊道、分流辊道和自动分流转台,主辊道用于试压后产品输送;自动分流转台安装在主辊道后端,包括转台辊道,且转台辊道可通过转动后与主辊道或异下线辊道或分流辊道对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缸体试压自动分流辊道,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辊道、下线辊道、分流辊道和自动分流转台,主辊道用于试压后产品输送;自动分流转台安装在主辊道后端,包括转台辊道,且转台辊道可通过转动后与主辊道或异下线辊道或分流辊道对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缸体试压自动分流辊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分流转台还包括转台支架、转台顶板和旋转支轴,所述转台顶板安装在转台支架顶部,转台辊道包括两侧的辊道梁和辊道梁之间的转台辊筒,辊道梁下端设置有辊道底板,所述旋转支轴设置在辊道底板和转台顶板之间,还包括可带动转台辊道围绕旋转支轴转动的自动旋转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缸体试压自动分流辊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台辊筒、下线辊道辊筒、主辊道辊筒、分流辊道辊筒的高度均应保持一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缸体试压自动分流辊道,其特征在于:下线辊道包括下线辊架和下线电机,下线辊道的辊筒下安装有下线电机安装板,并在其上安装有下线电机,下线电机转轴上安装有始动链齿轮,始动链齿轮通过链条带动下线辊道的辊筒转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缸体试压自动分流辊道,其特征在于:下线辊道包括两个相邻的主动辊筒,以及主动辊筒以外的从动辊筒,两个主动辊筒的辊轴上设置有主动链齿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帆,陈仁周,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正恒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