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音地毯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9246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6 0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隔音地毯及汽车,该隔音地毯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层叠设置的表面层、弹性层、第一隔音层、吸音层和第二隔音层,所述弹性层由弹性体组成,所述弹性体均匀分布于所述隔音层上表面并同时与所述表面层的下表面和所述隔音层上表面粘合,所述第一隔音层下表面均匀设有下凸起,所述下凸起两两之间互不接触,所述第一隔音层下表面与所述吸音层上表面构成第一空间层,所述第二隔音层上表面均匀设有上凸起,所述上凸起两两之间互不接触,所述第二隔音层上表面与所述吸音层下表面构成第二空间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隔音地毯,具有降噪、防滑、减震的功能,满足了实际应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隔音地毯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配件
,特别涉及一种隔音地毯及汽车。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日常出行也变得越加的方便。汽车作为日常生活中一种非常普遍的交通工具,在货物运输以及人们日常出行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汽车而言,其在行驶时的噪音的大小也直接影响着用户的实际乘车体验。在汽车内一般设有隔音地毯,在提供舒适脚感的同时,可以降低由于汽车底盘和轮胎产生的噪音,并具有减震、防滑以及保暖的效果。然而,现在市面上的隔音地毯降噪、减震效果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隔音地毯降噪、减震效果差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隔音地毯,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层叠设置的表面层、弹性层、第一隔音层、吸音层和第二隔音层,所述弹性层由弹性体组成,所述弹性体均匀分布于所述隔音层上表面并同时与所述表面层的下表面和所述隔音层上表面粘合,所述第一隔音层下表面均匀设有下凸起,所述下凸起两两之间互不接触,所述第一隔音层下表面与所述吸音层上表面构成第一空间层,所述第二隔音层上表面均匀设有上凸起,所述上凸起两两之间互不接触,所述第二隔音层上表面与所述吸音层下表面构成第二空间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隔音层上表面与第一吸音层下表面形成第一空间层,隔音层下表面与第二隔音层上表面形成第二空间层。由于所述吸音层为多孔结构材料,在多孔结构材料上下分别留有空间层,提高了低、中频吸声系数,增强了所述隔音地毯的降噪效果。此外,所述弹性体可以增加地毯弹性,使得地毯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所述隔音地毯,其中,所述表面层为PET针刺面料,所述PET针刺面料使得地毯表面具有良好的耐磨性。所述隔音地毯,其中,所述弹性体两两之间互不接触,所述弹性体为球状结构或者椭球状结构,所述弹性体可以增加地毯弹性,使得地毯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所述隔音地毯,其中,所述第一隔音层和第二隔音层均为EVA胶皮,所述EVA胶皮材料能对声波进行有效地反射,降低声波能量。所述隔音地毯,其中,所述下凸起两两之间互不接触,所述下凸起为柱状或者圆台状,所述下凸起通过粘结剂与吸音层粘合相接。所述隔音地毯,其中,所述上凸起两两之间互不接触,所述上凸起为柱状或者圆台状,所述上凸起通过粘结剂与吸音层粘合相接。所述隔音地毯,其中,所述第二隔音层下部设有防滑层,所述防滑层为EPDM橡胶。所述隔音地毯,其中,所述防滑层下表面为凹凸结构,所述防滑层的凹凸结构能增大地毯与汽车底板之间的摩擦力。本技术还提出一种汽车,包括汽车底板,在所述汽车底板上设有隔音地毯。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隔音地毯的截面剖视图;主要符号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个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现在市面上的隔音地毯降噪、减震效果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的舒适度。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出一种隔音地毯,请参阅图1,对于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隔音地毯,包括表面层1、弹性层3、第一隔音层4、隔音层6和第二隔音层8。对上述隔音层6而言,该隔音层6上下分别设有第一隔音层4与第二隔音层8,在第一隔音层4上表面均匀设有下凸起5,所述下凸起两两之间互不接触,所述第一隔音层下凸起5通过粘结剂与与吸音层6粘合相接,所述第一隔音层4下表面与所述吸音层6下表面形成第一空间层10,在第二隔音层8上表面均匀设有上凸起7,所述上凸起两两之间互不接触,所述第二隔音层上凸起7通过粘结剂与与吸音层6粘合相接,所述第二隔音层8上表面与所述吸音层6下表面形成第二空间层11。此外,在第二隔音层8下表面刮涂EPDM橡胶颗粒形成防滑层9。对上述的第一隔音层4而言,第一隔音层4上表面均匀粘结有球状结构弹性体2,所述弹性体2两两之间互不接触,所述弹性体2上表面通过粘结剂与表面层1下表面粘合相接。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弹性体2具有良好的弹性,当力作用在地毯上时,弹性体2发生形变,起到缓冲的作用,提高该隔音地毯的减震效果。本实施例中,隔音层6上表面与第一吸音层4下表面形成第一空间层10,隔音层6下表面与第二隔音层8上表面形成第二空间层11。由于所述吸音层6为多孔结构层,在多孔结构层上下分别留有空间层,提高了低、中频吸声系数,增强了所述隔音地毯的降噪效果。本实施例中,防滑层9由EPDM橡胶颗粒刮涂形成,由于EPDM橡胶颗粒表面的多面不规则性,防滑层9下表面形成凹凸结构,增加了该隔音地毯与汽车底板之间摩擦力,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汽车地毯无法与汽车地板充分粘合的问题。本技术提出的隔音地毯包括表面层1、弹性层2、第一隔音层4、吸音层6和第二隔音层8。在实际应用中,汽车底部噪声通过防滑层9到达表面层1。声波在达到第二隔音层8时,由于第二隔音层8为EVA胶皮制成,该材料可以有效地反射声波,减少声波的穿透。当声波到达吸音层6时,由于吸音层6为多孔材料,与第一隔音层4所形成的第一空间层10及与第二隔音层所形成的第二空间层11提高了地毯的吸声系数,从而进一步削弱声音的能量。在声波达到第一隔音层4后,第一隔音层4对声波再次进行反射,从而达到降低车内噪声的效果。此外弹性层3的弹性体使得该隔音地毯具有良好的弹性,防滑层9下表面的凹凸结构增大了该隔音地毯与汽车底板的摩擦力,从而使得该隔音地毯达到降噪、防滑、减震的作用,满足实际应用需求。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汽车,包括汽车底板,在所述汽车底板上设有隔音地毯,该隔音地毯为第一实施例中的隔音地毯,采用该隔音地毯的汽车能提高汽车整体的NVH性能。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隔音地毯,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层叠设置的表面层、弹性层、第一隔音层、吸音层和第二隔音层,所述弹性层由弹性体组成,所述弹性体均匀分布于所述隔音层上表面并同时与所述表面层的下表面和所述隔音层上表面粘合,所述第一隔音层下表面均匀设有下凸起,所述下凸起两两之间互不接触,所述第一隔音层下表面与所述吸音层上表面构成第一空间层,所述第二隔音层上表面均匀设有上凸起,所述上凸起两两之间互不接触,所述第二隔音层上表面与所述吸音层下表面构成第二空间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音地毯,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层叠设置的表面层、弹性层、第一隔音层、吸音层和第二隔音层,所述弹性层由弹性体组成,所述弹性体均匀分布于所述隔音层上表面并同时与所述表面层的下表面和所述隔音层上表面粘合,所述第一隔音层下表面均匀设有下凸起,所述下凸起两两之间互不接触,所述第一隔音层下表面与所述吸音层上表面构成第一空间层,所述第二隔音层上表面均匀设有上凸起,所述上凸起两两之间互不接触,所述第二隔音层上表面与所述吸音层下表面构成第二空间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音地毯,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层为PET针刺面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音地毯,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两两之间互不接触,所述弹性体为球状结构或者椭球状结构。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印遂吴斌
申请(专利权)人:江铃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