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板流水生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89163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5 2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轨道板流水生产系统,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轨道板生产流程复杂,人工劳动强度大的问题,具有实现流水化作业生产,提高劳动效率的有益效果,其方案如下:轨道板流水生产系统,包括用于支撑轨道板模具的平台车;主轨道,平台车沿着主轨道方向前进或后退;用于对轨道板或者设于平台车的轨道板进行蒸养成型的蒸养设备,设于主轨道的一侧;放张机构,用于对轨道板内部的预应力钢筋进行预应力放松;张拉杆,穿过平台车侧模设置;脱模设备,包括用于下方顶升轨道板的顶升机构;张拉机构,与张拉杆适配,用于对入模钢筋进行张拉;浇注设备,用于向所述轨道板模具中浇注混凝土;振动设备,设于浇筑设备的下方;振动设备为振动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轨道板流水生产系统
本技术涉及高速铁路轨道板生产
,特别是涉及轨道板流水生产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一路一带”国家战略的实施,我国高速铁路修建技术将进一步向世界范围扩展,对轨道板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质量、高精度的轨道板生产是高速铁路修建技术的关键环节。CRTSШ型轨道板目前已成为我国高速铁路建设首选结构型式。目前国内CRTSШ型轨道板普遍采用矩阵法工厂制作,即传统的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台座预制法。矩阵法生产需修建大量的钢筋混凝土框架作为预应力筋张拉和锚固台座,占地面积大,土地恢复利用难度大;构件预制作业工序复杂,台座周转时间长(约20h左右),大批量生产效率低;钢筋安装及预应力筋张拉以人工作业为主,机械化程度低;施工作业劳动力需求大,工人劳动强度高;作业工序与产品质量控制自动化、信息化水平低;建厂一次性投资成本大,投资回收期长。基于以上原因,传统矩阵法生产工艺已无法更好地适应我国高速铁路快速发展的需要,需进一步改进生产工艺,提高工业化生产水平。因此,需要对轨道板流水生产系统进行新的研究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轨道板流水生产系统,该生产系统可依次完成预应力筋防松、拆模、安装预埋件、入模钢筋张拉、混凝土浇筑与振捣等工序,实现流水作业,从而实现高速铁路轨道板生产向工业化制造的跨越式发展。轨道板流水生产系统的具体方案如下:轨道板流水生产系统,包括:用于支撑轨道板模具的平台车;主轨道,平台车沿着主轨道方向前进或后退;用于对轨道板或者设于平台车的轨道板进行蒸养成型的蒸养设备,设于主轨道的一侧;放张机构,用于对轨道板内部的预应力钢筋进行预应力放松;张拉杆,穿过平台车侧模设置,用于与轨道板内部的预应力筋和/或入模钢筋进行连接;脱模设备,包括用于下方顶升轨道板的顶升机构,实现轨道板与轨道板模具脱离;张拉机构,与张拉杆适配,用于对入模钢筋进行张拉;浇注设备,用于向所述轨道板模具中浇注混凝土;振动设备,设于浇筑设备的下方;振动设备为振动台,带有轨道板模具的平台车移动到振动台表面,通过振动台施加激振力胁迫模具共振实现混凝土的受迫振捣密实。其中,放张机构、脱模设备、张拉机构和振动设备依次沿着主轨道从一端设置到另一端,这些设备沿着主轨道侧部设置,通过流水线结构的设置,可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工人在合适的工位进行正确的作业,有效降低劳动强度,充分利用了蒸养设备占地面积大,布局非常合理。进一步地,还包括两组副轨道,副轨道与主轨道相互垂直设置,两组副轨道分别设于主轨道的两端,且两组副轨道设于蒸养设备的两侧。进一步地,所述脱模设备还包括定位件,定位件通过升降单元从平台车上方降落到模型表面以下压模型,升降单元为液压缸,定位件优选固定块。为了保证地面轨道的连续性,无需人工移动平台车,所述主轨道尾部设置的副轨道呈L型设置以将平台车送入蒸养设备形成的蒸养区;或者,主轨道头部设置的副轨道同样呈L型设置,以将平台车送离蒸养设备形成的蒸养区,在主轨道与副轨道之间设置多根辊道(90°转向),以便于平台车从主轨道移入副轨道,从副轨道移入主轨道,平台车底部设置可锁止的滚轮,蒸养区内同样可设置移动轨道,移动轨道设于蒸养设备的一侧,或者在移动轨道两侧都设置蒸养设备,同样,移动轨道与副轨道之间同样设置多根辊道。进一步地,所述张拉机构与振动设备之间设有设定距离,用于形成检测工位;或者,所述脱模设备与张拉机构之间设有设定距离,用于形成清模工位、安装导管工位、安装入模钢筋工位。进一步地,所述轨道板模具设于所述平台车内,主轨道为传送机构,平台车底部与主轨道接触设置,平台车中空设置,轨道板模具包括底模和设于底模四周的侧模,用于设置钢筋笼和预应力钢筋或入模钢筋,并在其内浇筑成型轨道板;或者,所述底模开有至少一个用于所述脱模设备穿过的灌注孔模。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放张机构、张拉机构分别单独连接;或者,所述入模钢筋端部设置力传感器,或者该传感器设于张拉杆与入模钢筋连接的端部,该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这样,可实现对入模钢筋受力的实时检测,从而保证对入模钢筋实现同时双向张紧。进一步地,所述放张机构包括设有若干个活塞部件的箱体,所述箱体底部设有升降部件,每个所述活塞部件的自由端设有卡子,卡子用于卡接所述的张拉杆。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轨道板流水线生产方法,采用所述的轨道板流水生产系统,具体步骤如下:1)轨道板装于轨道板模具设于平台车,经过蒸养区的蒸养设备进行蒸汽养护,混凝土达到规定放张强度;2)平台车通过主轨道进入蒸养工位,后在主轨道的带动下进入放张工位;3)在放张工位,放张机构与张拉杆连接,由放张机构对预应力筋进行放松;4)平台车继续沿着主轨道前进到张拉杆拆卸工位,拆除张拉杆;5)平台车继续沿着主轨道前进到脱模工位,脱模设备固定轨道板模具,并由顶升机构顶升轨道板实现轨道板脱模,将轨道板移除轨道板模具;6)平台车继续沿着主轨道前进到清模工位,工作人员对脱模后的轨道板模具进行清理,并在轨道板模具内喷涂脱模剂;7)平台车继续沿着主轨道前进到安装工位,工作人员对轨道板模具安装预埋件和入模钢筋;8)平台车继续沿着主轨道前进到张拉杆工位,张拉杆与入模钢筋进行连接并预紧;9)平台车继续沿着主轨道前进到电阻检测工位,工作人员检测每根纵向钢筋与相连的横向钢筋间的电阻,满足绝缘要求;10)平台车继续沿着主轨道前进到张拉工位,张拉杆与张拉机构连接,张拉机构对入模钢筋进行单根初张拉、双向同步整体张拉并锁定于模型端面;11)平台车继续沿着主轨道前进到浇筑和振捣工位,对轨道板模具进行布料,同时启动振动设备进行振捣成型;12)平台车继续沿着主轨道前进,进入检测工位和修饰工位,修饰完成后,平台车进入蒸养区进行养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主轨道的设置,可实现设备的依次设置,轨道板的依次生产,有效降低工人作业强度,提高生产效率,生产线布置合理,方便对平台车的移动。2)本技术各个设备的相应位置布置,工人有序工作,便于监督管理。3)本技术通过主轨道与蒸养设备的相邻设置,布局合理,便于生产。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图1为生产系统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张拉装置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张拉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平台车示意图;其中:1、蒸养出板工位,2、第一放张工位,3、第二放张工位,4、预留工位、5、第一脱模工位,6、第二脱模工位,7、清模工位,8、安装导管工位,9、钢筋入模工位,10、第一张拉杆安装工位,11、第二张拉杆安装工位,12、预留工位,13、第一张拉工位,14、第二张拉工位,15、检测工位,16、振动工位,17、预留工位、18蒸养工位,19、轨道板模具,20、斜块,21、杆体,22、内螺纹,23、爪式卡接部件,24、推力轴承,25、力传感器,26、平台车,27、主轨道,31、卡子,32、活塞部件,33、箱体。具体实施方式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轨道板流水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支撑轨道板模具的平台车;主轨道,平台车沿着主轨道方向前进或后退;用于对轨道板或者设于平台车的轨道板进行蒸养成型的蒸养设备,设于主轨道的一侧;放张机构,用于对轨道板内部的预应力钢筋进行预应力放松;张拉杆,穿过平台车侧模设置,用于与轨道板内部的预应力筋和/或入模钢筋进行连接;脱模设备,包括用于下方顶升轨道板的顶升机构,实现轨道板与轨道板模具脱离;张拉机构,与张拉杆适配,用于对入模钢筋进行张拉;浇注设备,用于向所述轨道板模具中浇注混凝土;振动设备,用于对轨道板模具浇筑中的混凝土进行振捣成型,设于浇筑设备的下方;振动设备为振动台,带有轨道板模具的平台车移动到振动台表面,通过振动台施加激振力胁迫模具共振实现混凝土的受迫振捣密实;其中,放张机构、脱模设备、张拉机构和振动设备依次沿着主轨道从一端设置到另一端。

【技术特征摘要】
1.轨道板流水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支撑轨道板模具的平台车;主轨道,平台车沿着主轨道方向前进或后退;用于对轨道板或者设于平台车的轨道板进行蒸养成型的蒸养设备,设于主轨道的一侧;放张机构,用于对轨道板内部的预应力钢筋进行预应力放松;张拉杆,穿过平台车侧模设置,用于与轨道板内部的预应力筋和/或入模钢筋进行连接;脱模设备,包括用于下方顶升轨道板的顶升机构,实现轨道板与轨道板模具脱离;张拉机构,与张拉杆适配,用于对入模钢筋进行张拉;浇注设备,用于向所述轨道板模具中浇注混凝土;振动设备,用于对轨道板模具浇筑中的混凝土进行振捣成型,设于浇筑设备的下方;振动设备为振动台,带有轨道板模具的平台车移动到振动台表面,通过振动台施加激振力胁迫模具共振实现混凝土的受迫振捣密实;其中,放张机构、脱模设备、张拉机构和振动设备依次沿着主轨道从一端设置到另一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板流水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组副轨道,副轨道与主轨道相互垂直设置,两组副轨道分别设于主轨道的两端,且两组副轨道设于蒸养设备的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板流水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模设备还包括定位件,定位件通过升降单元从平台车上方降落到模型表面以下压模型。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板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保群司炜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交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