辊压压条造粒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8806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5 22: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辊压压条造粒机,应用在高浓度塑料母粒的生产中,解决了传统切粒工序繁杂、时间长的技术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机架、架设于机架上方的加料斗、设置于加料斗内的传送机构、加热机构以及位于加料斗出料方向的辊压机构,辊压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机架上的两水平相对的挤压辊一与挤压辊二,挤压辊一的轴向表面上设有若干凹纹一,挤压辊二的周向表面上设有用于与凹纹一相对的凹纹二,凹纹一与凹纹二相对形成用于压条的模具,物料经由加料斗进料,在传送机构的推动作用下,驱动物料向辊压机构方向传输,形成垂直于挤压辊一、挤压辊二轴向方向的压条,适用于不易冷却的熔料,有助于提高后续的造粒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辊压压条造粒机
本技术涉及造粒辅助设备,特别涉及一种辊压压条造粒机。
技术介绍
双螺杆挤出机是一种可将物料制造成特定形状的成型机械,广泛应用于化工、石化、制药、食品、建材、环保、印染、橡胶、塑料等领域中。当加工高浓度塑料母粒造粒时,所添加的粉料较多,由于多种粉料之间产生剧烈的摩擦力,采用双螺杆进行传送,对双螺杆造成的负担较大,导致粉料混合不均匀。目前,现有专利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300232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高效节能辊压造粒机,包括机架,机架上设置有料斗、辊压机构、电机,所述电机通过硬齿面双轴输出齿轮减速机与辊压机构相连接,所述的硬齿面双轴输出齿轮减速机与辊压机构间设置有可移位式鼓行齿式联轴器,使用寿命长,且整机整体机构更加简洁、润滑系统更合理,能耗降低,生产效率提高。但是,上述辊压造粒机是利用辊压机构将粉料碾压成片状,然后切割片状熔料,再进行切粒,工序繁杂、切粒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辊压压条造粒机,直接将熔料辊压成轴向平行的压条,辊压的过程中再次实现熔料的搅拌,然后对压条进行切粒,切粒效率显著提高。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辊压压条造粒机,包括机架、架设于机架上方的加料斗、设置于加料斗内的传送机构、用于对加料斗进行加热的加热机构以及位于加料斗出料方向的辊压机构,所述辊压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机架上的两水平相对的挤压辊一与挤压辊二,所述挤压辊一的轴向表面上设有若干凹纹一,所述挤压辊二的轴向表面上设有用于与凹纹一相对的凹纹二,所述凹纹一与凹纹二相对形成用于压条的模具。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物料经由加料斗进料,在传送机构的推动作用下,驱动物料向辊压机构方向传输,同时对物料进行匀质混合;由于挤压辊一、挤压辊二的圆周壁上分别有凹纹一、凹纹二,当物料经过挤压辊一、挤压辊二之间时,由于较大的挤压力,在模具内进行压条,条状的熔料具有造粒方便性,取代了现有技术中预先将熔融挤出料进行冷却,然后采用旋转切刀进行切割造粒的传统方式,有助于提高后续的造粒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挤压辊一、挤压辊二内部设有若干沿其径向方向等距分布的冷水腔,所述机架上位于挤压辊一、挤压辊二的两端设有用于向冷水腔内供水的冷却循环系统。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冷却循环系统对挤压辊一、挤压辊二进行冷却,防止因挤压辊一、挤压辊二的局部温度过高,而造成物料粘连在挤压辊一、挤压辊二上,具有优良的加工成型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却循环系统包括进水管、出水管、延伸出挤压辊一、挤压辊二的两端且与冷水腔相连通的冷却轴一、冷却轴二以及若干旋转接头,所述冷却轴一、冷却轴二均转动连接在旋转接头的一端,所述进水管、出水管分别与旋转接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进水管通入冷却水,温度升高的废水经由出水管排出,进而实现冷却水的循环冷却过程;由于在压条过程中,冷却轴一、冷却轴二是旋转状态的,为防止进水管、出水管随冷却轴一、冷却轴二旋转,于是设置旋转接头,冷却轴一、冷却轴二转动连接在旋转接头的一端,进水管、出水管固定连接在旋转接头的另一端,既实现对压条系统的有效冷却,同时有利于提高压条系统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水腔沿挤压辊一、挤压辊二径向方向的截面形状呈若干倒三角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比于挤压辊一、挤压辊二内部呈中空结构而言,缩小了冷水腔内的储水体积,提高了挤压辊一、挤压辊二旋转过程中的重量负担,限定冷水腔的形状呈倒三角形,表明接近挤压辊一、挤压辊二圆周壁的方向的容水空间更大,保证了该冷水腔具有良好的快速冷却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热机构包括包覆在加料斗外壁上的红外线加热板,所述机架上设有用于罩设在红外线加热板的保护罩。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红外线加热板具有良好的加热效果,同时有利于对加料斗的保温性能;保护罩起到优良的安全性能,防止加料时烫伤工人,提高了该压条机的安全性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送机构包括电机一、连接于电机一的输出轴的螺杆、沿螺杆的圆周壁螺旋分布的推送叶片,所述加料斗的顶端盖设有密封盖,所述电机一固定在密封盖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一驱动螺杆旋转,在螺杆的转动过程中,推送叶片将物料向辊压机构推动,提高了下料过程的流畅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架上在靠近挤压辊一、挤压辊二的方向上设有用于对凹纹一、凹纹二进行清洁的吹气喷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时模具内的熔料不能及时出料,会残留在模具内;或者在压条过程中,部分熔料会残留在模具内,利用吹气喷嘴吹风在凹纹一、凹纹二内,及时进行清理工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却轴一、冷却轴二上均设有轴套,两所述轴套上分别设有齿轮一、齿轮二,所述机架上分别设有电机二、电机三,所述电机二、电机三的输出轴上分别连接有齿轮三、齿轮四,所述齿轮一、齿轮三通过链条相连,所述齿轮二、齿轮四通过链条相连。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电机二、电机三分别对挤压辊一、挤压辊二进行控制,驱动挤压辊一、挤压辊二向相反方向高速转动,从而实现压条过程。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辊压压条造粒机,在挤压辊一、挤压辊二的圆周壁设置凹纹一、凹纹二,凹纹一、凹纹二相对时形成模具,熔融物料经过该模具时进行压条成型,取代了传统采用切刀切粒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后续的造粒效率;2、在辊压压条的过程中,冷水腔具有较好的冷却作用,有利于快速促进在模具内的压条成型,从而提高后续的造粒效率;3、为防止熔料残留在凹纹一、凹纹二内,设置吹气喷嘴对凹纹一、凹纹二进行及时清洁,有助于保持压条产品表面光滑、平整。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隐藏机架、加料斗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加料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用于体现挤压辊一、挤压辊二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用于体现冷却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用于体现齿轮一、齿轮二、齿轮三、齿轮四与电机二、电机三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机架;2、加料斗;21、密封盖;3、传送机构;31、电机一;32、螺杆;33、推送叶片;4、加热机构;41、红外线加热板;42、保护罩;5、辊压机构;51、挤压辊一;511、凹纹一;512、冷却轴一;52、挤压辊二;521、凹纹二;522、冷却轴二;6、冷水腔;7、冷却循环系统;71、进水管;72、出水管;8、旋转接头;9、吹气喷嘴;10、轴套;11、齿轮一;12、齿轮二;13、电机二;14、电机三;15、齿轮三;16、齿轮四;17、链条;18、气源。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种辊压压条造粒机,如图1所示,包括机架1、架设于机架1上方的加料斗2、设置于加料斗2内的传送机构3(图3)、用于对加料斗2进行加热的加热机构4以及位于加料斗2出料方向的辊压机构5(图2);本申请的辊压机构5还适用于承接的其他设备包括:单螺杆挤出机、同向双螺杆挤出机、连续密炼机(FCM)、往复式单螺杆挤出机、密炼机与异向双螺杆挤出机中。如图2所示,辊压机构5包括两个水平相对的挤压辊一51与挤压辊二52,挤压辊一51的圆周壁上设有凹纹一511,挤压辊二52的圆周壁上设有凹纹二521,当凹纹一511与凹纹二5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辊压压条造粒机,包括机架(1)、架设于机架(1)上方的加料斗(2)、设置于加料斗(2)内的传送机构(3)、用于对加料斗(2)进行加热的加热机构(4)以及位于加料斗(2)出料方向的辊压机构(5),其特征在于:所述辊压机构(5)包括转动连接在机架(1)上的两水平相对的挤压辊一(51)与挤压辊二(52),所述挤压辊一(51)的轴向表面上设有若干凹纹一(511),所述挤压辊二(52)的轴向表面上设有用于与凹纹一(511)相对的凹纹二(521),所述凹纹一(511)与凹纹二(521)相对形成用于压条的模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辊压压条造粒机,包括机架(1)、架设于机架(1)上方的加料斗(2)、设置于加料斗(2)内的传送机构(3)、用于对加料斗(2)进行加热的加热机构(4)以及位于加料斗(2)出料方向的辊压机构(5),其特征在于:所述辊压机构(5)包括转动连接在机架(1)上的两水平相对的挤压辊一(51)与挤压辊二(52),所述挤压辊一(51)的轴向表面上设有若干凹纹一(511),所述挤压辊二(52)的轴向表面上设有用于与凹纹一(511)相对的凹纹二(521),所述凹纹一(511)与凹纹二(521)相对形成用于压条的模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压压条造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辊一(51)、挤压辊二(52)内部设有若干沿其径向方向等距分布的冷水腔(6),所述机架(1)上位于挤压辊一(51)、挤压辊二(52)的两端设有用于向冷水腔(6)内供水的冷却循环系统(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辊压压条造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循环系统(7)包括进水管(71)、出水管(72)、延伸出挤压辊一(51)、挤压辊二(52)的两端且与冷水腔(6)相连通的冷却轴一(512)、冷却轴二(522)以及若干旋转接头(8),所述冷却轴一(512)、冷却轴二(522)均转动连接在旋转接头(8)的一端,所述进水管(71)、出水管(72)分别与旋转接头(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辊压压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德文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中森挤出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