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管束除雾器的冲洗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8767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5 21: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应用于管束除雾器的冲洗组件,通过增设预冲洗组件在浆液固体溶解度低且浆液过饱和,及浆液中含有粘度较大的物质时,冲洗组件中的预冲洗模块对浆液及烟气中的固体含量进行预处理,有效阻止了上升浆液携带及烟气中的固体含量,避免上层管束除雾器系统的结垢,保证除雾装置的除雾效率,以及脱硫后烟气洁净程度和脱硫系统运行效率,最终维持脱硫系统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管束除雾器的冲洗组件
本技术涉及管束除雾器
,具体为一种应用于管束除雾器的冲洗组件。
技术介绍
专利号为201521030766.0的中国专利公布了一种管束除雾装置,申请文件中的管束除雾装置是由除雾器筒体、支撑梁、上冲洗系统、下冲洗系统、除雾装置本体、冲洗喷嘴组成,除雾装置本体内安装上冲洗系统、下冲洗系统,上冲洗系统与下冲洗系统上分别设有若干个冲洗喷嘴一,上冲洗系统与下冲洗系统之间设有除雾器筒体。改申请文件中的上冲洗系统、下冲洗系统,以及除雾器筒体内的冲洗管路可多种形式进行搭配安装,并在节省用水量和降低排放指标上起到很大作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除雾装置的洁净、防止堵塞。不同的行业生产运行情况和不同的脱硫反应环境都会导致脱硫塔底部的浆液固体溶解度各不相同。上述该管束除雾装置应用于脱硫塔中浆液固体溶解度低且浆液过饱和时发现,烟气中的固体含量很容易超过悬浮液的吸收极限,此时烟气中的固体将按异相成核作用在悬浮液中已有的晶体表面上生长。当浆液随着烟气在除雾装置的作用下碰撞到除雾器表面上,其浆液中含有粘度较大的CaSO4、CaSO3、CaCO3等物质,使得这些物质会很容易粘附于除雾器表面形成沉积层,再加上较高温度的烟气会加快沉积层中水分蒸发加速沉积层的形成。此时上冲洗系统或下冲洗系统或除雾器筒体内的冲洗管路就很难将其沉积层全部冲洗掉,使得除雾器表面形成结构致密且冲洗水无法冲洗掉的硬垢。硬垢会造成上述管束除雾装置的除雾效率大大降低,导致脱硫后烟气洁净程度和脱硫系统运行效率的下降,最终影响脱硫系统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上述管束除雾器的冲洗组件,在浆液固体溶解度低且浆液过饱和,及浆液中含有粘度较大的物质时,冲洗组件中的预冲洗模块对浆液及烟气中的固体含量进行预处理,有效阻止了上升浆液携带及烟气中的固体含量,避免上层管束除雾器系统的结垢,保证除雾装置的除雾效率,以及脱硫后烟气洁净程度和脱硫系统运行效率,最终维持脱硫系统正常运行。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管束除雾器的冲洗组件,所述管束除雾器包括冲洗组件,所述冲洗组件包括预冲洗模块、喷嘴、水泵、外水管,所述预冲洗模块位于脱硫塔内侧,并位于浆液喷淋层上侧,所述外水管位于所述脱硫塔外侧,所述外水管与所述水泵相连接,且水泵位于外水管的下侧;所述预冲洗模块设有N层预冲洗层,且1≤N≤5,所述预冲洗层两两之间有预设距离,所述预冲洗层包括预冲洗水管、支撑柱,所述预冲洗水管与所述外水管相连通,所述预设冲洗水管固定于所述支撑柱上,所述预冲洗水管上设有若干个所述喷嘴。进一步,所述预冲洗水管呈S形状。进一步,所述冲洗组件还包括第一冲洗模块,所述第一冲洗模块位于所述预冲洗模块的上侧,所述第一冲洗模块包括第一水管,所述第一水管与所述外水管相连通,所述第一水管上设有若干个所述喷嘴。进一步,所述冲洗组件还包括第二冲洗模块,所述第二冲洗模块位于所述第一冲洗模块的上侧,所述第二冲洗模块包括第二水管,所述第二水管与所述外水管相连通,所述第二水管上设有若干个所述喷嘴。相应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管束除雾器,所述管束除雾器包括管束筒体、格栅板、分离器、加速器,以及如上所述的冲洗组件,其中:所述格栅板位于脱硫塔内部,所述管束筒体位于所述格栅板上,所述管束筒体以若干个组成一行并排布于所述脱硫塔内部;所述分离器和所述加速器分别安装于所述管束筒体内壁上,所述加速器位于所述分离器的上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增设预冲洗组件在浆液固体溶解度低且浆液过饱和,及浆液中含有粘度较大的物质时,冲洗组件中的预冲洗模块对浆液及烟气中的固体含量进行预处理,有效阻止了上升浆液携带及烟气中的固体含量,避免上层管束除雾器系统的结垢,保证除雾装置的除雾效率,以及脱硫后烟气洁净程度和脱硫系统运行效率,最终维持脱硫系统正常运行。预冲洗模块的供水系统与原有的第一冲洗模块和第二冲洗模块的供水系统一致,不需要专门为了预冲洗模块对水泵、外水管进行特殊改造,只需增加分支即可;还有预冲洗组件所占垂直空间小,不会对脱硫塔原有结构造成没有影响。附图说明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图1为实施例中预冲洗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例说明:1-预冲洗模块;11-冲洗层;111-预冲洗水管;112-支撑柱;12-喷嘴;13-水泵;14-外水管;2-脱硫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下文为了描述方便,所引用的“上”、“下”、“左”、“右”等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等方向一致,下文中的“第一”、“第二”等为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其他特殊含义。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管束除雾器的冲洗组件,所述管束除雾器包括冲洗组件,所述冲洗组件包括预冲洗模块、喷嘴、水泵、外水管,所述预冲洗模块位于脱硫塔内侧,并位于浆液喷淋层上侧,所述外水管位于所述脱硫塔外侧,所述外水管与所述水泵相连接,且水泵位于外水管的下侧;所述预冲洗模块设有N层预冲洗层,且1≤N≤5,所述预冲洗层两两之间有预设距离,所述预冲洗层包括预冲洗水管、支撑柱,所述预冲洗水管与所述外水管相连通,所述预设冲洗水管固定于所述支撑柱上,所述预冲洗水管上设有若干个所述喷嘴。在实际应用场景中,预冲洗模块的层数是根据脱硫塔生产运行状况和浆液固体溶解度的高低来设置的,因此预冲洗层的层数不仅仅局限于大于等于1,小于等于5的范围内,也可以将预冲洗层的层数取值范围在大于等于6中选择,只要能有效阻止了上升浆液携带及烟气中的固体含量,避免上层管束除雾器系统的结垢的情况下,具体设计成多少层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这样的预冲洗层的层数的变化并不会影响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其中,预冲洗水管与外水管相连通,这样预冲洗模块的供水系统与原有的第一冲洗模块和第二冲洗模块的供水系统一致,不需要专门为了预冲洗模块对水泵、外水管进行特殊改造,只需增加分支即可。进一步,所述预冲洗水管呈S形状。在实际应用场景中,预冲洗水管的不仅可以呈S形状,还可以呈其他形状,如螺旋形等,只要能有效阻止了上升浆液携带及烟气中的固体含量,避免上层管束除雾器系统的结垢的情况下,预冲洗水管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这样的预冲洗水管的形状的变化并不会影响本申请的保护范围。进一步,所述冲洗组件还包括第一冲洗模块,所述第一冲洗模块位于所述预冲洗模块的上侧,所述第一冲洗模块包括第一水管,所述第一水管与所述外水管相连通,所述第一水管上设有若干个所述喷嘴。进一步,所述冲洗组件还包括第二冲洗模块,所述第二冲洗模块位于所述第一冲洗模块的上侧,所述第二冲洗模块包括第二水管,所述第二水管与所述外水管相连通,所述第二水管上设有若干个所述喷嘴。由此可见,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管束除雾器的冲洗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束除雾器包括冲洗组件,所述冲洗组件包括预冲洗模块(1)、喷嘴(12)、水泵(13)、外水管(14),所述预冲洗模块(1)位于脱硫塔(2)内侧,并位于浆液喷淋层上侧,所述外水管(14)位于所述脱硫塔(2)外侧,所述外水管(14)与所述水泵(13)相连接,且水泵(13)位于外水管(14)的下侧;所述预冲洗模块(1)设有N层预冲洗层(11),且1≤N≤5,所述预冲洗层(11)两两之间有预设距离,所述预冲洗层(11)包括预冲洗水管(111)、支撑柱(112),所述预冲洗水管(111)与所述外水管(14)相连通,所述预设冲洗水管固定于所述支撑柱(112)上,预冲洗水管(111)上设有若干个所述喷嘴(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管束除雾器的冲洗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束除雾器包括冲洗组件,所述冲洗组件包括预冲洗模块(1)、喷嘴(12)、水泵(13)、外水管(14),所述预冲洗模块(1)位于脱硫塔(2)内侧,并位于浆液喷淋层上侧,所述外水管(14)位于所述脱硫塔(2)外侧,所述外水管(14)与所述水泵(13)相连接,且水泵(13)位于外水管(14)的下侧;所述预冲洗模块(1)设有N层预冲洗层(11),且1≤N≤5,所述预冲洗层(11)两两之间有预设距离,所述预冲洗层(11)包括预冲洗水管(111)、支撑柱(112),所述预冲洗水管(111)与所述外水管(14)相连通,所述预设冲洗水管固定于所述支撑柱(112)上,预冲洗水管(111)上设有若干个所述喷嘴(1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洗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冲洗水管(111)呈S形状。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洗组件,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国玺
申请(专利权)人:廊坊市廊青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