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动态可调的通信功能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8020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动态可调的通信功能器件,包括调控层、中间介质层和基底层,其中,所述调控层、中间介质层、基底层自上而下层叠设置,所述调控层为石墨烯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组成简单,材料容易获取和加工,相比较以往的器件大大提升了可调性和器件的灵活性,与现有存在的一些存储器或者具有传输功能的器件使用相比较,本发明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所带来的加工制作不便,有利于通信功能器件的可集成性和小型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基于动态可调的通信功能器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功能器件,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动态可调的通信功能器件。
技术介绍
传统的通信功能器件的可集成性较差,不利于小型化。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动态可调的通信功能器件,有利于可集成性和小型化。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动态可调的通信功能器件,包括调控层、中间介质层和基底层,其中,所述调控层、中间介质层、基底层自上而下层叠设置,所述调控层为石墨烯层。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间介质层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层。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底层为硅层。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石墨烯层的厚度为1nm,所述中间介质层的厚度为50nm,所述基底层的厚度为200nm。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通信功能器件为Y-型通信功能器件、X-型通信功能器件、单输入-三输出通信功能器件、双输入-三输出通信功能器件、双输入-四输出通信功能器件中的任意一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Y-型通信功能器件的尺寸为:输入宽度W=800nm,石墨烯层厚度d0=1nm,中间介质层厚度d=50nm,基底层厚度d1=200n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动态可调的通信功能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调控层、中间介质层和基底层,其中,所述调控层、中间介质层、基底层自上而下层叠设置,所述调控层为石墨烯层。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基于动态可调的通信功能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调控层、中间介质层和基底层,其中,所述调控层、中间介质层、基底层自上而下层叠设置,所述调控层为石墨烯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动态可调的通信功能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介质层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动态可调的通信功能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层为硅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动态可调的通信功能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层的厚度为1nm,所述中间介质层的厚度为50nm,所述基底层的厚度为200n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动态可调的通信功能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功能器件为Y-型通信功能器件、X-型通信功能器件、单输入-三输出通信功能器件、双输入-三输出通信功能器件、双输入-四输出通信功能器件中的任意一种。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动态可调的通信功能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Y-型通信功能器件的尺寸为:输入宽度W=800nm,石墨烯层厚度d0=1nm,中间介质层厚度d=50nm,基底层厚度d1=200nm,输入长度L1=500nm,输出第一段长度L2=1000nm,输出第二段长度L3=1500nm,输出宽度W1=400nm。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动态可调的通信功能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X-型通信功能器件的尺寸为:输入宽度=输出宽度W=400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忠义沈飞郭凯周红平周清峰聂小如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理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