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水道清淤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7858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8: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下水道清淤机器人,包括前机体和后机体,前机体一周前后交错设置有若干组前支撑臂缸筒,每个前支撑臂缸筒内侧设置有前支撑臂活塞杆,前支撑臂活塞杆顶部设置前支撑臂滑板,前机体后端设置有依次相连的爬行缸活塞杆、爬行气缸缸筒和后机体,后机体一周交错设置若干组后支撑臂缸筒,在后支撑臂缸筒内设置后支撑臂活塞杆,在后支撑臂活塞杆顶部设置后支撑臂滑板,后机体后端依次设置有后机体端盖和后机体护罩,后机体护罩表面设置有电缆快速接口。下水道清淤机器人在下水道中受控前进或后退,并推动淤泥直至管道出口,下水道清淤机器人上配有摄像头与声呐系统,在管道中有水或无水情况下都可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下水道清淤机器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下水管管道疏通清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下水道清淤机器人。
技术介绍
目前下水道清污是通过潜望镜在管道口部观测,下水道检测机器人进入管道观测,发现堵塞再用高压水枪进行冲洗,管道潜望镜为人工放入窨井,操作不方便,对人的依赖过高,下水道检测机器人为人工放入管道且对管道的要求较高,不能有过多的水和淤泥,如需要进入有水的下水管道,需要先封堵两端管道将水抽干后才可进入。另外用高压水枪对管道清淤,首先要对窨井内不冲洗管道进行封堵,再者对水资源浪费较大,且对大管径管道冲洗效果不明显,尤其在平原地区,落差低,管道冲洗过后淤泥可能还留在管道内。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目前下水道清污耗时耗力,且清污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下水道清淤机器人。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下水道清淤机器人,包括前机体和后机体,所述前机体一周前后交错设置有若干组前支撑臂缸筒,每个所述前支撑臂缸筒内侧设置有前支撑臂活塞杆,所述前支撑臂活塞杆顶部设置前支撑臂滑板,所述前机体前端设置有前机体端盖,所述前机体端盖前端设置有前机体护罩,所述前机体护罩上方设置有位置检测开关,所述前机体护罩前端设置有摄像头和声呐探测器,所述摄像头和声呐探测器前方设置有摄像头、声呐探测器护罩,所述前机体后端设置有依次相连的爬行缸活塞杆、爬行气缸缸筒和后机体,所述后机体一周交错设置若干组后支撑臂缸筒,在后支撑臂缸筒内设置后支撑臂活塞杆,在后支撑臂活塞杆顶部设置后支撑臂滑板,所述后机体后端依次设置有后机体端盖和后机体护罩,所述后机体护罩表面设置有电缆快速接口。优选的,所述前机体一周交错设置6组支撑臂缸筒。优选的,所述后机体一周交错设置6组支撑臂缸筒。优选的,所述爬行缸活塞杆和爬行气缸缸筒之间设置有防转气缸。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下水道清淤机器人在下水道中受控前进或后退,前机体前进时或后机体后退时另一个机体上的支撑臂顶出带动支撑臂滑板压在管壁上,由此提供最大推力推动淤泥前进直至管道出口,下水道清淤机器人上配有摄像头与声呐系统,在管道中有水或无水情况下都可使用。操作人员根据管道中的情况直接控制下水道清淤机器人,下水道清淤机器人动力来源压缩空气,可直接排放在空气中,对空气没有污染,冲出的淤泥会定向流淌,大大提高了污泥清理的效率和清洗的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下水道清淤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前机体,2-前机体端盖,3-前机体护罩,4-位置检测开关,5-摄像头、声呐探测器护罩,6-前支撑臂活塞杆,7-前支撑臂滑板,8-前支撑臂缸筒,11-爬行缸活塞杆,12-爬行气缸缸筒,13-防转气缸,14-后机体,15-后机体盖端,16-后机体护罩,17-支撑臂活塞杆,18-支撑臂滑板,19-支撑臂缸筒,20-电缆快速接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下水道清淤机器人,如图1所示,包括前机体1和后机体14,前机体1一周交错设置有若干组前支撑臂缸筒8,优选的,前机体1一周前后交错设置6组支撑臂缸筒。每个前支撑臂缸筒8内侧设置有前支撑臂活塞杆6,前支撑臂活塞杆6顶部设置前支撑臂滑板7,前机体1前端设置有前机体端盖2,前机体端盖2前端设置有前机体护罩3,前机体护罩3上方设置有位置检测开关4,前机体护罩3前端设置有摄像头和声呐探测器,摄像头和声呐探测器前方设置有摄像头、声呐探测器护罩5,前机体1后端设置有依次相连的爬行缸活塞杆11、爬行气缸缸筒12和后机体14,爬行缸活塞杆11和爬行气缸缸筒12之间设置有防转气缸13。后机体14一周交错设置若干组后支撑臂缸筒19,优选的,后机体14一周交错设置6组支撑臂缸筒。在后支撑臂缸筒19内设置后支撑臂活塞杆17,在后支撑臂活塞杆17顶部设置后支撑臂滑板18,后机体14后端依次设置有后机体端盖15和后机体护罩16,后机体护罩16表面设置有电缆快速接口20。电缆快速接口20与外部的电缆和气管相连,为下水道清淤机器人动力提供压缩空气,压缩空气由涡轮蜗杆空压机生成,可直接排放在空气中,电动汽车提供220v交流电源即可。工作原理:下水道清淤机器人自动爬入管道后,后机体14上的6根后支撑臂活塞杆17伸出,后支撑臂活塞杆17顶部的后支撑臂滑板18撑在下水管道壁上,保证下水道清淤机器人固定在当前位置,前机体1与后机体14内侧的爬行气缸活塞杆与爬行气缸缸筒12,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推动前机体1往前推进,推进到位后,位置检测开关4伸出,检测下水道清淤机器人是否爬出管道,如已到管道出口则停止前进,如未到管道出口则前机体1上的6根前支撑臂活塞杆6伸出,前支撑臂活塞杆6顶部的前支撑臂滑板7撑在下水管道壁上,保证下水道清淤机器人固定在当前位置,固定完成后后机体14上的6根后支撑臂活塞杆17缩回,后支撑臂滑板18松开与下水管道壁的支撑后,前机体1与后机体14内侧的爬行气缸活塞杆与爬行气缸缸筒12,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拉动后机体14往前推进,循环往复下水道清淤机器人向前爬行。在爬行过程中可以通过摄像头观察管道内部情况,如果管道内的情况不适合摄像头观看可用声呐探测成像系统观测管道内堵塞情况。在下水道清淤过程中下水道清淤机器人在下水道中受控前进或后退,管道中的淤泥在下水道清淤机器人的爬行过程中被向前推动,直至管道出口,下水道清淤机器人上配有摄像头与声呐系统,在管道中有水或无水情况下都可使用,操作人根据管道中的情况直接控制下水道清淤机器人。以上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下水道清淤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机体和后机体,所述前机体一周前后交错设置有若干组前支撑臂缸筒,每个所述前支撑臂缸筒内侧设置有前支撑臂活塞杆,所述前支撑臂活塞杆顶部设置前支撑臂滑板,所述前机体前端设置有前机体端盖,所述前机体端盖前端设置有前机体护罩,所述前机体护罩上方设置有位置检测开关,所述前机体护罩前端设置有摄像头和声呐探测器,所述摄像头和声呐探测器前方设置有摄像头、声呐探测器护罩,所述前机体后端设置有依次相连的爬行缸活塞杆、爬行气缸缸筒和后机体,所述后机体一周交错设置若干组后支撑臂缸筒,在后支撑臂缸筒内设置后支撑臂活塞杆,在后支撑臂活塞杆顶部设置后支撑臂滑板,所述后机体后端依次设置有后机体端盖和后机体护罩,所述后机体护罩表面设置有电缆快速接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水道清淤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机体和后机体,所述前机体一周前后交错设置有若干组前支撑臂缸筒,每个所述前支撑臂缸筒内侧设置有前支撑臂活塞杆,所述前支撑臂活塞杆顶部设置前支撑臂滑板,所述前机体前端设置有前机体端盖,所述前机体端盖前端设置有前机体护罩,所述前机体护罩上方设置有位置检测开关,所述前机体护罩前端设置有摄像头和声呐探测器,所述摄像头和声呐探测器前方设置有摄像头、声呐探测器护罩,所述前机体后端设置有依次相连的爬行缸活塞杆、爬行气缸缸筒和后机体,所述后机体一周交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晓劼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市创元机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