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提供热反馈的反馈装置
实施例涉及一种用于提供热反馈的反馈装置。
技术介绍
近来,随着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的发展,增加了对通过多种感知提供反馈以提高用户的内容沉浸感的需求。特别地,在2016年消费电子展(CES)中,虚拟现实技术作为未来有前景的技术之一被介绍。随着此趋势,正积极地进行研究以提供关于所有人类感知的用户体验,其包括主要局限于视觉和听觉的用户体验(UX)以外的嗅觉和触觉。一种热电偶(TE)是通过借助于接收电能的珀尔帖效应产生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的装置。热电偶被期望用于向用户提供热反馈。然而,因为难以将主要使用平坦基板的传统热电偶压靠在用户的身体部分,所以限制了传统热电偶的应用。然而,近年来,随着一种柔性热电偶(FTE)到达了成功阶段,柔性热电偶被期望克服传统热电装置的问题并且有效地向用户传送热反馈。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难题】本专利技术是为了提供可以改善用户的内容沉浸感的反馈装置,其通过经由用于诸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游戏的多种内容的反馈装置向用户提供热反馈。此外,本专利技术是为了提供一种可以有效地消散在提供热反馈的过程期间所产生的废热的反馈装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反馈装置,所述反馈装置根据包括热事件的多媒体内容的再现来根据所述热事件向用户提供热体验,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装置包含:壳体,所述壳体包括接触部和非接触部,所述接触部是在当内容再现时所述反馈装置移动的情况下与用户接触的区域,所述非接触部是即使所述反馈装置移动也不与用户接触的区域;热输出模块,所述热输出模块包括:具有柔性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热电元件,所述热电元件被布置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并且被构造成进行用于所述热反馈的热电操作,所述热电操作包括放热操作和吸热操作;和接触面,所述接触面被布置在所述第二基板上;其中由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的柔性,所述热 ...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4.19 KR 10-2016-0047503;2016.06.09 KR 10-2011.一种反馈装置,所述反馈装置根据包括热事件的多媒体内容的再现来根据所述热事件向用户提供热体验,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装置包含:壳体,所述壳体包括接触部和非接触部,所述接触部是在当内容再现时所述反馈装置移动的情况下与用户接触的区域,所述非接触部是即使所述反馈装置移动也不与用户接触的区域;热输出模块,所述热输出模块包括:具有柔性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热电元件,所述热电元件被布置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并且被构造成进行用于所述热反馈的热电操作,所述热电操作包括放热操作和吸热操作;和接触面,所述接触面被布置在所述第二基板上;其中由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的柔性,所述热输出模块被布置在弯曲形状的所述接触部的内部或外部,并且所述热输出模块通过所述第二基板和所述接触面向用户传递由所述热电操作产生的热量以输出所述热反馈;反馈控制器,所述反馈控制器被构造成控制所述热输出模块;和散热单元,所述散热单元被构造成当所述热电元件进行所述吸热操作而朝向所述第一基板产生废热时从所述非接触部消散所述废热,以使得所述接触面的至少一部分的温度低于特定温度,所述废热表示所述热电元件中产生的热量之中除用于提供所述热反馈的热量以外的剩余热量;其中,所述散热单元包括热传递部,所述热传递部被构造成形成从所述热输出模块至所述非接触部的热传递路径,从而所述废热从所述热输出模块被传递至所述非接触部;和散热部,所述散热部被构造成使通过所述热传递路径接收到的所述废热消散;其中,所述废热沿着所述热传递路径从所述接触部移动至所述非接触部并且从所述非接触部消散,所述热输出模块布置在所述非接触部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热传递部包括第一热传递构件和第二热传递构件,所述第一热传递构件布置在所述接触部中,所述第二热传递构件布置在所述非接触部中并且连接至所述第一热传递构件;并且所述第一热传递构件将来自所述热输出模块的所述废热传递至所述第一热传递构件;并且所述第二传递构件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热传递构件的所述废热并且将所述废热分散至所述非接触部的至少一个区域中。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非接触部在内部具有空的空间;并且当所述热输出模块布置在所述接触部的外表面上并且所述热输出模块的厚度小于所述接触部的壁厚时,所述热传递部包括嵌入所述接触部的壁中的热传递结构,以使得所述热传递部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热输出模块并且另一端暴露在所述内部的所述空的空间中。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散热部包括散热片状物,所述散热片状物布置在所述非接触部中并且被构造成向外侧消散所述废热;并且所述散热片状物的至少一个区域连接至所述热传递部以接收来自所述热传递部的所述废热,并且所述散热片状物从比所述散热片状物的所述至少一个区域宽的区域消散所述废热。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当所述非接触部在内部具有空的空间时,所述散热片状物布置在所述内部中并且将接收自所述热传递部的所述废热从所述内部消散,从而所述废热不被传递至用户。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当所述接触部形成于所述非接触部的内侧时,所述散热片状物布置在所述非接触部的外侧并且从所述外侧消散接收自所述热传递部的所述废热,从而所述废热不被传递至用户。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当所述非接触部在内部具有空的空间时,所述散热部包括布置成面对所述内部中的所述空的空间的散热片;并且所述散热片的至少一个区域连接至所述热传递部以接收来自所述热传递部的所述废热,并且所述散热片将来自比所述散热片的所述至少一个区域宽的区域的所述废热消散至所述内部中的所述空的空间中。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散热部包括散热扇,所述散热扇被构造成强制地使所述废热循环;并且当所述非接触部在内部具有空的空间时,被所述散热扇强制地循环的所述废热通过所述内部中的所述空的空间消散。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散热部形成为所述非接触部的一部分;并且所述散热单元由散热性能高于所述非接触部的其他部分的散热性能的材料制成。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散热部形成为所述非接触部的一部分并且具有至少一个用于扩大所述废热的消散区域的中空部分。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