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河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对H2O2和NaNO2具有电催化活性的Cu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87185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5: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对H2O2和NaNO2具有电催化活性的Cu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Cu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uCl(cptpy)∙2H2O]n,分子式为CuClC22H19N3O4。所述Cu化合物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将CuCl2·2H2O、Hcptpy、phdat和蒸馏水混合,放入反应釜中,搅拌30~50min,150℃条件下加热三天,冷却至室温后,洗涤、过滤、干燥后得到绿色块状晶体,即为所述Cu化合物,该合成方法简单,产率高,可达84.4%。该化合物对于H2O2和NaNO2都表现出了良好的电催化活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对H2O2和NaNO2具有电催化活性的Cu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材料化学
,具体涉及一种对H2O2和NaNO2具有电催化活性的Cu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近些年来,配位聚合物材料发展迅速,这也说明了它在科学研究和技术中的重要性。这类材料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它们在气体存储与分离、非均相催化、磁学和传感等领域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国内外很多研究小组都在积极从事配位聚合物的设计、合成与应用的开发,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出发,通过开发新配体,采取新的合成方法,得到了很多结构新颖,性能良好的配位聚合物材料,为配位聚合物材料的合成规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然而,对于这类材料功能性的设计和开发还远远不够,例如在电催化
亚硝酸盐作为绿色植物的氮源,是广泛存在于人类环境中最普遍的含氮化合物,也是食品工业中常用的添加剂和防腐剂,但是作为一种强氧化剂,人体一次性摄入0.2~0.5g便会引起NaNO2中毒,甚至死亡。此外,NaNO2与人体中的氨基酸、磷脂反应生成的亚硝酸胺具有较强的致癌作用。因此,对亚硝酸盐进行催化还原和含量的检测已成为保护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对H2O2和NaNO2具有电催化活性的Cu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Cu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uCl(cptpy)∙2H2O]n,分子式为CuClC22H19N3O4,所述Cu化合物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8.6637(12) Å,b=10.5777(14) Å,c=12.7225(17) Å,α=70.458(2)°,β=83.263(2)°,γ=69.199(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H2O2和NaNO2具有电催化活性的Cu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Cu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uCl(cptpy)∙2H2O]n,分子式为CuClC22H19N3O4,所述Cu化合物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8.6637(12)Å,b=10.5777(14)Å,c=12.7225(17)Å,α=70.458(2)°,β=83.263(2)°,γ=69.199(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u化合物,其特征在于,Cu化合物的不对称单元包含一个结晶学独立的Cu(II)离子,一个Cl离子,一个cptpy–配体和两个结晶水分子,沿着c轴的方向,每个Cu(II)离子与cptpy–配体交替相连形成一维链,相邻的两个Cu(II)之间相距12.73Å,所述一维链为直线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Cu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沿着a轴的方向,一维链之间通过π…π堆积作用形成2D的层状结构。4.基于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Cu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亚敏李雪飞赵晓伟党东宾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