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智能透视控制系统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透视控制系统。专利技术背景为了防护免受不希望的阳光辐射,已知在窗户前设置遮暗。在机动车领域中,在顶玻璃的情况下也使用这些。为此,例如使用可控的扁平元件,其部分或完全地遮暗整个区域或片状子区域。片状子区域在此应理解为是指相对于主行驶方向而言垂直地在顶玻璃上布置彼此前后的子区域。制造具有遮暗的此类玻璃的技术例如由WO96/24881A1、EP1683668A2、WO2014/072137A1和WO2014/086555A1已知。但是已显示,过强的遮暗对于机动车用户而言导致严重疲劳,因为现在眼睛必须在将视线从车辆环境变换到车辆内室时补偿强烈的亮度变换。此外,对于根据人体前提条件的调适而言经过不同时间,以使得调适时间在某些情况下如此之高,以致不及时获取相关数据。也就是说,尽管遮暗在原则上是合理的,以例如防止由于顶玻璃的耀眼效果,但是过大程度的遮暗有损安全性。专利技术简述所述目的通过智能透视控制系统实现。该智能透视控制系统含有具有多个可电调控的区域的多层薄膜、控制装置和至少一个传感器,其中通过所述调控来影响所述区域的光学性能;其中多层薄膜具有 ...
【技术保护点】
1.智能透视控制系统,其含有·具有多个可电调控的区域(A1 … D4)的多层薄膜(M)、控制装置(20)和至少一个传感器(31…36),其中通过所述调控来影响所述区域(A1 … D4)的光学性能,·其中多层薄膜(M)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结构化导电层(4)和第二结构化导电层(6),其中在第一结构化导电层(4)和第二结构化导电层(6)之间布置电活性层(5),其中第一导电层(4)的结构化(U)相对于第二导电层(6)的结构化(U)而言具有大于0°的角度,其中通过叠加第一导电层(4)的结构和第二导电层(6)的结构而产生多个可电调控的区域(A1 … D4),·其中控制装置(20)取决于传感 ...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4.05 EP 17164885.01.智能透视控制系统,其含有·具有多个可电调控的区域(A1…D4)的多层薄膜(M)、控制装置(20)和至少一个传感器(31…36),其中通过所述调控来影响所述区域(A1…D4)的光学性能,·其中多层薄膜(M)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结构化导电层(4)和第二结构化导电层(6),其中在第一结构化导电层(4)和第二结构化导电层(6)之间布置电活性层(5),其中第一导电层(4)的结构化(U)相对于第二导电层(6)的结构化(U)而言具有大于0°的角度,其中通过叠加第一导电层(4)的结构和第二导电层(6)的结构而产生多个可电调控的区域(A1…D4),·其中控制装置(20)取决于传感器(31…36)而调控第一导电层(4)的由结构形成的条带的一个或多个和第二导电层(6)的由结构形成的条带的一个或多个,以使得有针对性地影响一个区域或多个区域(A1…D4)的光学性能,·其中所述系统含有至少一个选自座位占用传感器、座位位置传感器、摄像机、亮度传感器的传感器(31…36)和至少一个选自用于卫星辅助...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