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充气轮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在充气轮胎中,会为了在湿滑路面行驶时的胎面表面与路面之间的水的排出等而在胎面表面形成有多个槽。此外,在以所谓的花纹块花纹形成有胎面花纹,且装接于卡车、公共汽车等大型车辆的驱动轴的充气轮胎中,作为雪上的牵引性能的雪地牵引性能受到重视。因此,在以往的充气轮胎中,存在通过设计胎面花纹来谋求雪地牵引性能的提高并谋求雪上性能的提高的充气轮胎。例如,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充气轮胎在被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胎肩横槽在轮胎周向所划分出的胎肩环岸部形成有:胎肩副槽,在轮胎周向延伸并且两端与胎肩横槽连接,槽深比胎肩主槽、胎肩横纹槽浅。此外,该充气轮胎在中间环岸部形成有在轮胎周向延伸的中间副槽,在中间环岸部的位于中间副槽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第一中间环岸部和胎肩环岸部设有浅凹,由此,能维持冰上性能并且提高雪上性能。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351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此,近年来,要求车辆行驶时的充气轮胎的滚动阻力的降低、车辆行驶时从充气轮胎的接地区域发出的轮胎通过噪音的降低。关于滚动阻力的降低,存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具备:多个周向主槽,形成于胎面表面,在轮胎周向延伸;多个横纹槽,形成于所述胎面表面,在轮胎宽度方向延伸;以及多个花纹块,由所述横纹槽划分出轮胎周向的两侧,由所述周向主槽划分出轮胎宽度方向的至少一方的端部,在作为多个所述周向主槽中位于轮胎宽度方向的最外侧的所述周向主槽的胎肩周向主槽、和作为多个所述横纹槽中位于所述胎肩周向主槽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且从轮胎宽度方向外侧与所述胎肩周向主槽连接的所述横纹槽的胎肩横纹槽,在槽底形成有底部抬高部,所述底部抬高部形成于至少除了所述胎肩周向主槽与所述胎肩横纹槽的交叉部以外的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8.31 JP 2016-1702941.一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具备:多个周向主槽,形成于胎面表面,在轮胎周向延伸;多个横纹槽,形成于所述胎面表面,在轮胎宽度方向延伸;以及多个花纹块,由所述横纹槽划分出轮胎周向的两侧,由所述周向主槽划分出轮胎宽度方向的至少一方的端部,在作为多个所述周向主槽中位于轮胎宽度方向的最外侧的所述周向主槽的胎肩周向主槽、和作为多个所述横纹槽中位于所述胎肩周向主槽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且从轮胎宽度方向外侧与所述胎肩周向主槽连接的所述横纹槽的胎肩横纹槽,在槽底形成有底部抬高部,所述底部抬高部形成于至少除了所述胎肩周向主槽与所述胎肩横纹槽的交叉部以外的部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在所述底部抬高部,所述底部抬高部的底部抬高高度H与形成有所述底部抬高部的所述胎肩周向主槽或所述胎肩横纹槽的最大槽深D的关系在0.1≤(H/D)≤0.9的范围内。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底部抬高部形成为:与形成于所述胎肩周向主槽的所述底部抬高部的底部抬高高度相比,形成于所述胎肩横纹槽的所述底部抬高部的底部抬高高度更高。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在将所述胎肩周向主槽的槽壁的、与所述胎肩横纹槽相对于所述胎肩周向主槽的开口部对置的位置设为所述胎肩横纹槽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的情况下,在形成于所述胎肩横纹槽的所述底部抬高部,从所述胎肩横纹槽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至所述底部抬高部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的轮胎宽度方向的距离L2、与从所述胎肩横纹槽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至所述胎肩横纹槽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的轮胎宽度方向的距离L1的关系在0.1≤(L2/L1)≤0.7的范围内。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在所述底部抬高部,与形成于所述胎肩横纹槽的所述底部抬高部的、所述胎肩横纹槽的延伸方向...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