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绝热材料用层叠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7156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5: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在填充切断了玻璃棉等无机纤维那样的针状纤维粉末的情况下也能抑制这些针状短纤维粉末的刺穿所导致的针孔的发生、而且即使长期使用,强度的降低也少的真空绝热材料用外饰材料。一种真空绝热材料用外饰体,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基材层和密封层,基材层具有下述(a)~(c)的特征,且为厚度10~30μm的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薄膜。(a)含有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A)60~90重量%、除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A)以外的聚酯树脂(B)10~40重量%。(b)薄膜的特性粘度为0.81dl/g以上。(c)刺穿强度为0.5N/μm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真空绝热材料用层叠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由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薄膜和密封层形成的真空绝热材料用外饰体。更详细而言,涉及具有优异的刺穿强度和耐热性、作为真空绝热材料的外饰材料有用的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薄膜。
技术介绍
近年来,为了防止全球变暖,正在推进温室效应气体的削减,谋求电气制品、车辆、设备仪器以及建筑物等的节约能源化。其中,从降低消耗电量的观点出发,推进了真空绝热材料在电气制品等中的应用。如电气制品等那样,在主体内部具有放热部的仪器、利用了来自外部的热的具有保温功能的仪器中,通过具备真空绝热材料,可以提高作为仪器整体的绝热性能。因此,通过使用真空绝热材料,进行了电气制品等仪器的能量削减的应对。真空绝热材料是指,在外包装材料中封入芯材,使上述外包装材料的内部减压形成真空状态,将上述外包装材料的端部进行热熔接并密封,从而形成的材料。通过使绝热材料内部为真空状态,阻断气体的对流,因此,真空绝热材料可以发挥高的绝热性能。另外,为了长期维持真空绝热材料的绝热性能,必须使外包装材料的内部长期保持为高的真空状态。因此,对于外包装材料要求用于防止气体从外部透过的阻气性、用于覆盖芯材进行密合密封的热粘接性等各种功能。因此,上述外包装材料成为以具备具有这些各功能特性的多个薄膜的层叠体的形式而构成的材料。作为一般的外包装材料的方式,为层叠有热熔接层、阻气层和保护层而成的,各层间借助粘接剂等而粘贴。作为上述的真空绝热材料用的外饰材料的基材层,例如,由专利文献1等已知有如下技术:通过单独使用拉伸尼龙薄膜或层叠有尼龙薄膜与聚酯薄膜的材料,在填充切断了玻璃棉等无机纤维那样的针状纤维粉末的情况下,也可以抑制这些针状短纤维粉末的刺穿所导致的针孔的发生。然而,上述现有技术中,尼龙薄膜存在如下问题:通过长期耐热试验而劣化,强度会降低。专利文献2中已知有对于利用电池外饰用聚酯薄膜进行作为锂离子电池的外饰用的拉拔成型的用途,具有优异的加工适合性的技术,所述电池外饰用聚酯薄膜是通过将特性粘度高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在规定的条件下进行双轴拉伸,或对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添加少量的非晶性的共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并在规定的条件下进行双轴拉伸,从而25℃下的薄膜的刺穿载荷为5N~15N、且刺穿位移为2.5~7mm、薄膜的厚度为10~40μm的电池外饰用聚酯薄膜。该技术中,使用PET树脂,因此,耐久性优异,但是仅凭借PET树脂,无法充分提高刺穿强度,在进一步提高刺穿强度的方面存在研究的余地。作为兼顾薄膜的耐刺穿性和耐久性的手段,考虑使用具有比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树脂更柔软的分子骨架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树脂。例如,专利文献3中已知有如下技术:对于利用具有特定范围的刺穿位移的未拉伸PBT薄膜进行锂离子电池的外饰用之类的拉拔成型的用途,具有优异的加工适合性。然而,上述现有技术存在如下问题:由于为未拉伸因此PBT的取向弱,从力学特性、刺穿强度的观点出发,无法充分发挥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本来的特性,作为真空绝热材料的外饰材料使用时,刺穿强度不充分。作为用于得到耐刺穿性优异的PBT薄膜的手段,可以举出如下手段: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进行拉伸来提高面取向度。例如专利文献4中已知有如下技术:通过使拉伸倍率为3.5倍以下、沿横向(TD)进行拉伸后,以100000%/分钟以上的变形速度沿MD方向进行拉伸制造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薄膜,从而制造均匀地被拉伸的无厚度不均的薄膜。然而,上述现有技术如从实施例的结果可知的那样,存在如下问题:由于仅增大MD方向的变形速度,因此,伸长率低,没有成为在纵向(MD)和横向(TD)方向上获得了均衡性的薄膜。另外,专利文献5中已知有如下技术:通过使用管式同时双轴拉伸法进行制膜使得4个方向的断裂强度成为特定的值以上而成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薄膜,从而各向异性少、机械性质、尺寸稳定性优异。然而,上述现有技术的源自该制造方法的厚度精度差,另外,面取向系数未变高,因此,存在刺穿强度低的问题。另外,专利文献6中已知有如下技术:除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之外,使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等两种树脂交替层叠,从而高刚性、且高温下的尺寸稳定性、成型性优异。然而,上述现有技术除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之外,层叠由PET、PEN的树脂形成的层,因此,成为在拉伸温度为与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相比玻璃化转变温度(Tg)较高的PET、PEN的拉伸温度下的拉伸,因此,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成为高温下的拉伸,无法发挥PBT薄膜的本来的特征,而且薄膜中的树脂组成为两种,因此,难以在原料中再次添加制膜时的修剪屑等而再利用,存在经济性的方面不利的问题。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77799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204674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2-77292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昭51-146572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2-146636号公报专利文献6:WO2004/10840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以现有技术的课题为背景而作出的。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在填充切断了玻璃棉等无机纤维那样的针状纤维粉末的情况下,也可以抑制这些针状短纤维粉末的刺穿所导致的针孔的发生,而且即使长期使用,强度的降低也少的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薄膜和使用其的真空绝热材料用外饰材料。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人为了达成上述目的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至此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为一种真空绝热材料用外饰体,其至少包含基材层和密封层,基材层具有下述(a)~(c)的特征,且为厚度10~30μm的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薄膜,(a)含有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A)60~90重量%、除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A)以外的聚酯树脂(B)10~40重量%。(b)薄膜的特性粘度为0.81dl/g以上。(c)刺穿强度为0.5N/μm以上。上述情况下,适合的是,前述除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A)以外的聚酯树脂(B)除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PBN)、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PT)之外,还为选自如下树脂中的至少1种树脂:选自由间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萘二羧酸、联苯二羧酸、环己烷二羧酸、己二酸、壬二酸和癸二酸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以上的二羧酸共聚而成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树脂;选自由乙二醇、1,3-丙二醇、1,2-丙二醇、新戊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二乙二醇、环己二醇、聚乙二醇、聚四亚甲基二醇和聚碳酸酯二醇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以上的二醇成分共聚而成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树脂;或,选自由间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萘二羧酸、联苯二羧酸、环己烷二羧酸、己二酸、壬二酸和癸二酸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以上的二羧酸共聚而成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树脂;选自由1,3-丁二醇、1,3-丙二醇、1,2-丙二醇、新戊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二乙二醇、环己二醇、聚乙二醇、聚四亚甲基二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真空绝热材料用层叠体,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基材层和密封层,基材层具有下述(a)~(c)的特征,且为厚度10~30μm的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薄膜,(a)含有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A)60~90重量%、除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A)以外的聚酯树脂(B)10~40重量%;(b)薄膜的特性粘度为0.81以上;(c)刺穿强度为0.5N/μm以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3.30 JP 2016-0688171.一种真空绝热材料用层叠体,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基材层和密封层,基材层具有下述(a)~(c)的特征,且为厚度10~30μm的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薄膜,(a)含有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A)60~90重量%、除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A)以外的聚酯树脂(B)10~40重量%;(b)薄膜的特性粘度为0.81以上;(c)刺穿强度为0.5N/μm以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绝热材料用层叠体,其中,除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A)以外的聚酯树脂(B)除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PBN)、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PT)之外,还为选自如下树脂中的至少1种树脂:选自由间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萘二羧酸、联苯二羧酸、环己烷二羧酸、己二酸、壬二酸和癸二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后藤考道
申请(专利权)人:东洋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