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霞专利>正文

一种无人机挂载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65916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3: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挂载架,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无人机挂载架,不仅可以调节挂架的倾斜角度,而且可以旋转以及调节高度,方便装货、卸货或者航拍等需要。所述滑板的一端通过铰链活动连接在活动板的下端;所述底板上设有矩形槽,底板上的矩形槽与滑板间隙配合;所述转动杆设置在底板上,并且转动杆穿过底座上的矩形槽,转动杆上设有螺纹;所述丝杠、滑板均设有两个,并且丝杠的一端设有螺纹,另一端设为圆杆;所述滑板的侧面设有螺纹孔和圆孔,丝杠的一端与一个滑板上的螺纹孔配合,另一端与另一个滑板上的圆孔间隙配合,并且丝杠与转动杆螺纹配合;所述杆的上端通过铰链活动连接在转盘Ⅱ的底端中心;所述滑块Ⅱ与槽Ⅰ、槽Ⅱ间隙配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人机挂载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挂载架,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无人机挂载架。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无人机被各个领域广泛应用,最为常见的即是航拍和喷洒农药。在常见的使用方式中,需要无人机下端的挂载架具备倾仰角调节、角度调节等实用的功能,所以设计了这种无人机挂载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人机挂载架,有益效益是不仅可以调节挂架的倾斜角度,而且可以旋转以及调节高度,方便装货、卸货或者航拍等需要。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挂载架,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无人机挂载架,包括控制装置、挂载装置,不仅可以调节挂架的倾斜角度,而且可以旋转以及调节高度,方便装货、卸货或者航拍等需要。所述控制装置由底座、第一控制装置、第二控制装置、第三控制装置构成;所述底座的左侧下端设有第一控制装置;所述第二控制装置设置在底座的底端中心,并且第二控制装置与第一控制装置配合;所述第三控制装置设置在底座的右侧;所述底座由底座主体、耳板Ⅰ、螺栓Ⅰ、凹槽Ⅰ、凹槽Ⅱ、连接杆、滑块Ⅰ、凹槽Ⅲ、凹槽Ⅳ、支撑杆、凹槽Ⅴ、凹槽Ⅵ构成;所述底座主体的两侧均通过粘合连有耳板Ⅰ;所述螺栓Ⅰ通过螺纹连接在耳板Ⅰ上;所述凹槽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人机挂载架,包括控制装置(1)、挂载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1)由底座(1‑1)、第一控制装置(1‑2)、第二控制装置(1‑3)、第三控制装置(1‑4)构成;所述底座(1‑1)的左侧下端设有第一控制装置(1‑2);所述第二控制装置(1‑3)设置在底座(1‑1)的底端中心,并且第二控制装置(1‑3)与第一控制装置(1‑2)配合;所述第三控制装置(1‑4)设置在底座(1‑1)的右侧;所述底座(1‑1)由底座主体(1‑1‑1)、耳板Ⅰ(1‑1‑2)、螺栓Ⅰ(1‑1‑3)、凹槽Ⅰ(1‑1‑4)、凹槽Ⅱ(1‑1‑5)、连接杆(1‑1‑6)、滑块Ⅰ(1‑1‑7)、凹槽Ⅲ(1‑1‑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机挂载架,包括控制装置(1)、挂载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1)由底座(1-1)、第一控制装置(1-2)、第二控制装置(1-3)、第三控制装置(1-4)构成;所述底座(1-1)的左侧下端设有第一控制装置(1-2);所述第二控制装置(1-3)设置在底座(1-1)的底端中心,并且第二控制装置(1-3)与第一控制装置(1-2)配合;所述第三控制装置(1-4)设置在底座(1-1)的右侧;所述底座(1-1)由底座主体(1-1-1)、耳板Ⅰ(1-1-2)、螺栓Ⅰ(1-1-3)、凹槽Ⅰ(1-1-4)、凹槽Ⅱ(1-1-5)、连接杆(1-1-6)、滑块Ⅰ(1-1-7)、凹槽Ⅲ(1-1-8)、凹槽Ⅳ(1-1-9)、支撑杆(1-1-10)、凹槽Ⅴ(1-1-11)、凹槽Ⅵ(1-1-12)构成;所述底座主体(1-1-1)的两侧均通过粘合连有耳板Ⅰ(1-1-2);所述螺栓Ⅰ(1-1-3)通过螺纹连接在耳板Ⅰ(1-1-2)上;所述凹槽Ⅰ(1-1-4)设置在底座主体(1-1-1)内部左侧;所述凹槽Ⅱ(1-1-5)设置在底座主体(1-1-1)上,并且凹槽Ⅱ(1-1-5)的上端与凹槽Ⅰ(1-1-4)连通,凹槽Ⅱ(1-1-5)的下端贯穿底座主体(1-1-1);所述连接杆(1-1-6)的上端通过粘合固定连接在底座主体(1-1-1)的左侧下端,连接杆(1-1-6)的下端通过粘合固定连有滑块Ⅰ(1-1-7);所述凹槽Ⅳ(1-1-9)设置在底座主体(1-1-1)的内部中间;所述凹槽Ⅲ(1-1-8)设置在底座主体(1-1-1)的底端中心,并且凹槽Ⅲ(1-1-8)的上端与凹槽Ⅳ(1-1-9)相互连通,凹槽Ⅲ(1-1-8)的下端贯穿底座主体(1-1-1);所述凹槽Ⅵ(1-1-12)设置在底座主体(1-1-1)的内部右侧;所述凹槽Ⅴ(1-1-11)设置在底座主体(1-1-1)的内部,并且凹槽Ⅴ(1-1-11)的上端与凹槽Ⅵ(1-1-12)相互连通,凹槽Ⅴ(1-1-11)的右侧贯穿底座主体(1-1-1);所述支撑杆(1-1-10)设有两个,并且两个支撑杆(1-1-10)均为L形,两个支撑杆(1-1-10)均通过粘合固定连接在底座主体(1-1-1)的右侧;所述第一控制装置(1-2)由电机Ⅰ(1-2-1)、圆筒(1-2-2)、螺杆Ⅰ(1-2-3)、滑槽(1-2-4)构成;所述圆筒(1-2-2)连接在电机Ⅰ(1-2-1)的转轴下端;所述螺杆Ⅰ(1-2-3)与圆筒(1-2-2)螺纹连接;所述滑槽(1-2-4)设置在螺杆Ⅰ(1-2-3)上;所述电机Ⅰ(1-2-1)与凹槽Ⅰ(1-1-4)间隙配合;所述圆筒(1-2-2)与凹槽Ⅱ(1-1-5)间隙配合;所述滑块Ⅰ(1-1-7)与滑槽(1-2-4)间隙配合;所述第二控制装置(1-3)由电机Ⅱ(1-3-1)、转盘Ⅰ(1-3-2)、螺杆Ⅱ(1-3-3)、圆筒Ⅱ(1-3-4)、通孔(1-3-5)、转盘Ⅱ(1-3-6)构成;所述电机Ⅱ(1-3-1)的下端通过键连有转盘Ⅰ(1-3-2);所述螺杆Ⅱ(1-3-3)的上端通过粘合固定连接在转盘Ⅰ(1-3-2)的底端中心,螺杆Ⅱ(1-3-3)的下端通过螺纹连接有圆筒Ⅱ(1-3-4);所述圆筒Ⅱ(1-3-4)的下端通过粘合固定连接在转盘Ⅱ(1-3-6)的顶端中心;所述通孔(1-3-5)设置在转盘Ⅱ(1-3-6)的偏心位置,并且通孔(1-3-5)贯穿转盘Ⅱ(1-3-6);所述电机Ⅱ(1-3-1)与凹槽Ⅳ(1-1-9)间隙配合;所述转盘Ⅰ(1-3-2)与凹槽Ⅲ(1-1-8)间隙配合;所述螺杆Ⅰ(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霞
申请(专利权)人:陈霞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