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力无功补偿电容检测和交流接触器保护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具体涉及电力无功补偿电容检测和交流接触器保护电路。
技术介绍
:电容器被广泛地应用在许多终端电子设备上,例如,终端设备显示屏上用于触摸控制的交流接触器。交流接触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磁力与弹簧弹力相配合,实现触头的接通和分断的。交流接触器有两种工作状态:失电状态(释放状态)和得电状态(动作状态)。当吸引线圈通电后,使静铁芯产生电磁吸力,衔铁被吸合,与衔铁相连的连杆带动触头动作,使常闭触头断接触器处于得电状态;当吸引线圈断电时,电磁吸力消失,衔铁在复开,使常开触头闭合,位弹簧作用下释放,所有触头随之复位,接触器处于失电状态。传统的无功补偿电容检测在使用过程中因为电路不具备控制交流接触器的常开触点的效果,因此产生的瞬间大电流充电产生的电弧会烧坏交流接触器,轻则毁坏电路元器件,重则引起火灾,危害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此,亟待一种能够在无功补偿电容时保护交流接触器的保护电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路设计简单、结构合理、实用性高的电力无功补偿电容检测和交流接触器保护电路。 ...
【技术保护点】
1.电力无功补偿电容检测和交流接触器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零线L1、火线N1、开关KM1、桥式整流二极管D1~D4、桥式整流二极管D9‑D12、光感耦合器IC1、光感耦合器IC2、光感耦合器IC3、稳压二极管VD1、稳压二极管VD2、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三极管Q5、三极管Q6、三极管Q7、二极管D5、二极管D6、二极管D7、二极管D8、继电器J1、继电器常闭触点JI‑1、继电器常闭触点JI‑2、继电器常闭触点JI‑3、交流接触器K1、交流接触器常闭触点K1‑1、交流接触器常闭触点K1‑2、交流接触器常闭触点K1‑3、无功补偿电容CL1、 ...
【技术特征摘要】
1.电力无功补偿电容检测和交流接触器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零线L1、火线N1、开关KM1、桥式整流二极管D1~D4、桥式整流二极管D9-D12、光感耦合器IC1、光感耦合器IC2、光感耦合器IC3、稳压二极管VD1、稳压二极管VD2、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三极管Q5、三极管Q6、三极管Q7、二极管D5、二极管D6、二极管D7、二极管D8、继电器J1、继电器常闭触点JI-1、继电器常闭触点JI-2、继电器常闭触点JI-3、交流接触器K1、交流接触器常闭触点K1-1、交流接触器常闭触点K1-2、交流接触器常闭触点K1-3、无功补偿电容CL1、无功补偿电容CL2、无功补偿电容CL3、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蜂鸣器Y1、三相线路A相A1、三相线路A相A2、三相线路B相B1、三相线路B相B2、三相线路C相C1、三相线路C相C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无功补偿电容检测和交流接触器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零线L1经开关KM1分别连接到交流接触器K1的1脚和经电容C1连接到桥式整流二极管D1-D4的1脚,桥式整流二极管D1-D4的4脚接地,火线N1分别连接到光感耦合器IC1的输出3脚和桥式整流二极管D1-D4的2脚,交流接触器K1的2脚连接到光感耦合器IC1的输入4脚,桥式整流二极管D1-D4的3脚分别连接到电容C2的一端、稳压二极管VD1的负极、继电器J1的1脚、三极管Q8的集电极和经电阻R1分别连接到稳压二极管VD2的负极、电阻R2的一端、二极管R6的负极、二极管D7的负极、电阻R3的一端和二极管D5的正极,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稳压二极管VD1的正极接地,稳压二极管VD2的正极接地,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二极管D7的正极分别连接到电阻R3的另一端、电容C3的一端和三极管Q1的基极,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到二极管的负极,集电极经电阻R4连接到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到继电器J1的2脚,三极管Q2发射极接地,光感耦合器IC1的1脚经电阻R9分别连接到电阻R8的一端、二极管D8的正极、电阻R7的一端和二极管D6的负极,光感耦合器IC1的2脚连接到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三极管Q5的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举柱,
申请(专利权)人:六安市同心畅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