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荷花专利>正文

一种塑料件内壁智能处理设备及塑料件内壁表面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86070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塑料件内壁智能处理设备及塑料件内壁表面处理方法,包括底板与打磨装置,所述底板上安装有打磨装置,打磨装置包括一号安装板、二号安装板、转动电机、驱动机构、打磨机构与连接轴,驱动机构包括一号转动板、二号转动板、连接转轴、转动杆、固定架、旋转电机、旋转架、滑动块、连接架与支撑架,打磨机构包括换向电机、换向架、安装座、调节电机、调节齿轮、调节柱、调节杆、打磨板、连接伸缩板、圆板与连接杆。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解决现有塑料件内壁打磨过程中存在的人工成本高、工作效率低、打磨不彻底与使用灵活性差等缺点,可以实现对塑料件内壁进行自动化打磨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塑料件内壁智能处理设备及塑料件内壁表面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塑料加工
,具体的说是一种塑料件内壁智能处理设备及塑料件内壁表面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塑料是以单体为原料,通过加聚或缩聚反应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俗称塑料或树脂,可以自由改变成分及形体样式,由合成树脂及填料、增塑剂、稳定剂、润滑剂、色料等添加剂组成。为了满足实际需要,部分塑料件会被加工为空心圆柱形,在加工成型后,有时需要对塑料件内壁进行上色、喷漆处理,为了增加塑料件附着力,提高喷漆效果,在喷漆之前需要对塑料件内壁进行打磨处理,目前一些规模较小的生产厂家通常使用人工方式对塑料件进行打磨,需要人工使用砂纸或其他打磨工具对塑料件进行打磨,每人每次只能对一个塑料件进行打磨,工作效率低,人工成本高,由于塑料件内部空间较小,工作人员在进行打磨时操作不便,无法保证塑料件内壁能够被完全打磨彻底,可能会留有死角,且对于不同尺寸大小的塑料件需要使用不同大小的打磨工具,使用范围较小,且增加了工作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塑料件内壁智能处理设备及塑料件内壁表面处理方法,本专利技术可以解决现有塑料件内壁打磨过程中存在的人工成本高、工作效率低、打磨不彻底与使用灵活性差等缺点,可以实现对塑料件内壁进行自动化打磨的功能,具有可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打磨更彻底与使用灵活性好等优点。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塑料件内壁智能处理设备,包括底板与打磨装置,所述底板上安装有打磨装置;其中:所述打磨装置包括一号安装板、二号安装板、转动电机、驱动机构、打磨机构与连接轴,一号安装板与二号安装板均安装在底板上,且一号安装板与二号安装板左右对称布置,一号安装板外壁上通过电机座安装有转动电机,一号安装板与二号安装板之间布置有连接轴,连接轴数量为五,五个连接轴从左往右等间距布置,且最右端的连接轴通过联轴器与转动电机输出轴相连接,最左端的连接轴通过轴承安装在二号安装板侧壁上,相邻连接轴之间连接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侧壁上安装有打磨机构;通过转动电机带动安装在连接轴之间的驱动机构进行同步运动,以便打磨机构之后对塑料件内壁进行打磨,无需人工进行打磨,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一号转动板、二号转动板、连接转轴、转动杆、固定架、旋转电机、旋转架、滑动块、连接架与支撑架,一号转动板与二号转动板分别安装在相邻两连接轴侧壁上,一号转动板与二号转动板通过轴承安装有连接转轴,连接转轴中部与转动杆一端相连接,转动杆另一端通过铰链与固定架下端相连接,固定架上端通过电机座安装有旋转电机,旋转电机输出轴与旋转架相连接,旋转架下端与固定架上端相紧贴,旋转架为U型结构,旋转架左右侧壁上均开设有导向槽,导向槽内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有滑动块,滑动块后端与连接架侧壁相连接,连接架安装在支撑架侧壁上,支撑架安装在底板上;转动电机转动过程中,在连接转轴的连接作用下,一号转动板与二号转动板进行同步转动,从而带动连接转轴上的转动杆进行转动,使得在滑动块、连接架与支撑架的导向作用下,固定架带动旋转架进行上下往复运动,使得打磨机构在进行旋转运动的过程中同时进行上下直线运动,避免出现塑料件内壁打磨不彻底的情况,保证了打磨的全面性,提高了打磨效果。所述打磨机构包括换向电机、换向架、安装座、调节电机、调节齿轮、调节柱、调节杆、打磨板、连接伸缩板、圆板与连接杆,旋转架上端内壁上通过电机座安装有换向电机,换向电机输出轴与换向架一端相连接,换向架另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旋转架侧壁上,换向架上安装有安装座,安装座数量为二,两个安装座对称安装在换向架上下两端,安装座为空心圆柱形结构,安装座下端沿其周向方向均匀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有调节杆,安装座内通过电机座安装有调节电机,调节电机输出轴与调节齿轮上端相连接,调节齿轮通过轴承安装在安装座下端,调节齿轮上沿其周向方向均匀开设有调节槽,且调节槽位置与安装槽位置一一对应,调节槽内通过滑动配合方式与调节柱一端相连接,调节柱另一端安装在调节杆上,调节杆侧壁上安装有打磨板,打磨板侧壁为弧面结构,打磨板内壁与连接伸缩板顶端相连接,连接伸缩板底端安装在圆板侧壁上,圆板上端安装有连接杆,连接杆安装在安装座下端,且位于换向架上端的打磨板侧壁上安装的砂纸目数大于位于换向架下端的打磨板侧壁上安装的砂纸目数;通过换向电机带动换向架转动至合适位置,使得砂纸目数较小的打磨板位于换向架上方,之后通过调节电机带动调节齿轮进行转动,在调节齿轮转动过程中,调节柱在调节槽内进行滑动,从而带动调节杆在安装槽内进行滑动,以达到调节调节杆露出调节槽外长度的目的,当打磨板侧壁紧贴在塑料件内壁上时,调节电机停止转动,此时在转动电机与旋转电机的共同作用下,打磨板对塑料件侧壁进行打磨,打磨一段时间后,转动电机与旋转电机停止转动,换向电机带动换向架旋转一百八十度,使得砂纸目数较大的打磨板位于换向架上方,之后再重复之前动作,实现对塑料件的打磨,在用粗砂纸进行打磨后,再使用细砂纸进行打磨,使得打磨后的塑料件表面光洁度更好,且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进行选择,使用灵活性高。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塑料件内壁智能处理设备的塑料件内壁表面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通过现有设备将待处理的塑料件固定在打磨装置正上方后;2、接着通过换向电机带动换向架转动至合适位置,使得砂纸目数较小的打磨板位于换向架上方;3、之后通过调节电机带动调节齿轮进行转动,在调节齿轮转动过程中,调节柱在调节槽内进行滑动,从而带动调节杆在安装槽内进行滑动,以达到调节调节杆露出调节槽外长度的目的;4、当打磨板侧壁紧贴在塑料件内壁上时,调节电机停止转动,此时通过转动电机带动安装在连接轴之间的驱动机构进行同步运动,转动电机转动过程中,在连接转轴的连接作用下,一号转动板与二号转动板进行同步转动,从而带动连接转轴上的转动杆进行转动,使得在滑动块、连接架与支撑架的导向作用下,固定架带动旋转架进行上下往复运动,使得打磨机构在进行旋转运动的过程中同时进行上下直线运动,避免出现塑料件内壁打磨不彻底的情况,保证了打磨的全面性,本专利技术可以解决现有塑料件内壁打磨过程中存在的人工成本高、工作效率低、打磨不彻底与使用灵活性差等缺点,可以实现对塑料件内壁进行自动化打磨的功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可以解决现有塑料件内壁打磨过程中存在的人工成本高、工作效率低、打磨不彻底与使用灵活性差等缺点,可以实现对塑料件内壁进行自动化打磨的功能,具有可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打磨更彻底与使用灵活性好等优点;2.本专利技术设置有打磨装置,通过转动电机带动安装在连接轴之间的驱动机构进行同步运动,以便打磨机构之后对塑料件内壁进行打磨,无需人工进行打磨,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3.本专利技术设置有驱动机构,能够使打磨机构在进行旋转运动的过程中同时进行上下直线运动,避免出现塑料件内壁打磨不彻底的情况,保证了打磨的全面性,提高了打磨效果;4.本专利技术设置有打磨机构,在用粗砂纸进行打磨后,再使用细砂纸进行打磨,使得打磨后的塑料件表面光洁度更好,且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进行选择,使用灵活性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塑料件内壁智能处理设备,包括底板(1)与打磨装置(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安装有打磨装置(4);其中:所述打磨装置(4)包括一号安装板(41)、二号安装板(42)、转动电机(43)、驱动机构(44)、打磨机构(45)与连接轴(46),一号安装板(41)与二号安装板(42)均安装在底板(1)上,且一号安装板(41)与二号安装板(42)左右对称布置,一号安装板(41)外壁上通过电机座安装有转动电机(43),一号安装板(41)与二号安装板(42)之间布置有连接轴(46),连接轴(46)数量为五,五个连接轴(46)从左往右等间距布置,且最右端的连接轴(46)通过联轴器与转动电机(43)输出轴相连接,最左端的连接轴(46)通过轴承安装在二号安装板(42)侧壁上,相邻连接轴(46)之间连接有驱动机构(44),驱动机构(44)侧壁上安装有打磨机构(45);所述驱动机构(44)包括一号转动板(441)、二号转动板(442)、连接转轴(443)、转动杆(444)、固定架(445)、旋转电机(446)、旋转架(447)、滑动块(448)、连接架(449)与支撑架(450),一号转动板(441)与二号转动板(442)分别安装在相邻两连接轴(46)侧壁上,一号转动板(441)与二号转动板(442)通过轴承安装有连接转轴(443),连接转轴(443)中部与转动杆(444)一端相连接,转动杆(444)另一端通过铰链与固定架(445)下端相连接,固定架(445)上端通过电机座安装有旋转电机(446),旋转电机(446)输出轴与旋转架(447)相连接,旋转架(447)下端与固定架(445)上端相紧贴,旋转架(447)为U型结构,旋转架(447)左右侧壁上均开设有导向槽,导向槽内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有滑动块(448),滑动块(448)后端与连接架(449)侧壁相连接,连接架(449)安装在支撑架(450)侧壁上,支撑架(450)安装在底板(1)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料件内壁智能处理设备,包括底板(1)与打磨装置(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安装有打磨装置(4);其中:所述打磨装置(4)包括一号安装板(41)、二号安装板(42)、转动电机(43)、驱动机构(44)、打磨机构(45)与连接轴(46),一号安装板(41)与二号安装板(42)均安装在底板(1)上,且一号安装板(41)与二号安装板(42)左右对称布置,一号安装板(41)外壁上通过电机座安装有转动电机(43),一号安装板(41)与二号安装板(42)之间布置有连接轴(46),连接轴(46)数量为五,五个连接轴(46)从左往右等间距布置,且最右端的连接轴(46)通过联轴器与转动电机(43)输出轴相连接,最左端的连接轴(46)通过轴承安装在二号安装板(42)侧壁上,相邻连接轴(46)之间连接有驱动机构(44),驱动机构(44)侧壁上安装有打磨机构(45);所述驱动机构(44)包括一号转动板(441)、二号转动板(442)、连接转轴(443)、转动杆(444)、固定架(445)、旋转电机(446)、旋转架(447)、滑动块(448)、连接架(449)与支撑架(450),一号转动板(441)与二号转动板(442)分别安装在相邻两连接轴(46)侧壁上,一号转动板(441)与二号转动板(442)通过轴承安装有连接转轴(443),连接转轴(443)中部与转动杆(444)一端相连接,转动杆(444)另一端通过铰链与固定架(445)下端相连接,固定架(445)上端通过电机座安装有旋转电机(446),旋转电机(446)输出轴与旋转架(447)相连接,旋转架(447)下端与固定架(445)上端相紧贴,旋转架(447)为U型结构,旋转架(447)左右侧壁上均开设有导向槽,导向槽内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有滑动块(448),滑动块(448)后端与连接架(449)侧壁相连接,连接架(449)安装在支撑架(450)侧壁上,支撑架(450)安装在底板(1)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荷花
申请(专利权)人:刘荷花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