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荷花专利>正文

一种数控机床底座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8299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4: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数控机床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数控机床底座调节装置,包括减震座,所述减震座下表面的四角分别与四组气缸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气缸的底部与支撑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气缸的顶部与第一弹簧的内壁套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底部与气缸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顶部与减震座的下表面固定连接。该数控机床底座调节装置,通过气缸的设置,使减震座达到精准高度调节的效果,通过伸缩管、第二弹簧和伸缩杆的配合设置,使固定座达到减震的效果,通过双轴电机、连接杆、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螺纹杆和螺母的配合设置,使滑块达到移动的效果,通过固定块和滑块的配合设置,有效的将机床底座进行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数控机床底座调节装置
本技术涉及数控机床
,具体为一种数控机床底座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数控机床是数字控制机床的简称,是一种装有程序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机床,能够根据已编好的程序,使机床动作并加工零件,综合了机械、自动化、计算机、测量、微电子等最新技术,基本组成包括加工程序载体、数控装置、伺服驱动装置、机床主体和其他辅助装置,为了便于对数控机床进行使用需要使用底座,而现有的大多数底座无法对高度进行调节,从而不方便人们进行使用,再者就是大多数调节装置不能根据机床底座的大小进行调节。在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9754524U中公开了一种数控机床底座调节装置,该数控机床底座调节装置通过电机,达到带动第二锥形齿轮旋转的效果,通过第一锥形齿轮和第二锥形齿轮,达到带动螺纹杆旋转的效果,通过螺纹杆和螺纹管,达到带动第二支撑杆移动的效果,通过第二支撑杆,达到对第一固定板高度调节的效果,通过水平仪,达到对第一固定板水平度检测的效果,该底座可对高度进行调节,方便人们进行使用,但是这种方式存在着很大的缺陷:机床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常常需要重新调节机床底座的平整程度,但是该数控机床底座调节装置不能达到精确调节底座平衡的目的,这对机床的加工精度带来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数控机床底座调节装置,解决了大多数底座无法对高度进行调节和大多数调节装置不能根据机床底座的大小进行调节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数控机床底座调节装置,包括减震座,所述减震座下表面的四角分别与四组气缸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气缸的底部与支撑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气缸的顶部与第一弹簧的内壁套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底部与气缸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顶部与减震座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座的顶部开设有减震槽,所述减震槽的底部内壁和减震槽前后左右四侧内壁与多组伸缩管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伸缩管的内壁与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伸缩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多组所述伸缩杆的另一端分别与固定座的底部和固定座的前后左右四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双轴电机,所述双轴电机的前输出端与连接杆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前端与第一锥齿轮的后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的左侧与第二锥齿轮的后侧啮合连接,所述第二锥齿轮的左侧与螺纹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的左端与转动槽的左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槽开设在固定座顶部的前侧,所述螺纹杆的外侧与螺母的中部螺纹连接,所述螺母的顶部与滑块底部的前侧固定连接,所述双轴电机的后输出端对称设置有连接杆、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螺纹杆、转动槽和螺母,所述固定座上表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右侧和滑块的左侧分别与机床底座的左右两侧卡接。优选的,所述伸缩管、第二弹簧、和伸缩杆设置有多组,每两组伸缩管之间的距离均相同。优选的,所述第一锥齿轮齿和第二锥齿轮的齿相适配,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的位置关系为垂直关系。优选的,所述螺纹杆的左侧与轴承的中部固定连接,轴承的左侧与转动槽的左侧内壁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螺纹杆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螺母的内部设置有内螺纹,外螺纹和内螺纹相适配。优选的,所述滑块的左侧和固定块的右侧均设置有防滑纹路,防滑纹路的图案为波浪形。(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数控机床底座调节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数控机床底座调节装置,通过气缸的设置,使减震座达到精准高度调节的效果,通过伸缩管、第二弹簧和伸缩杆的配合设置,使固定座达到减震的效果,通过双轴电机、连接杆、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螺纹杆和螺母的配合设置,使滑块达到移动的效果,通过固定块和滑块的配合设置,有效的将机床底座进行固定。2、该数控机床底座调节装置,通过第一弹簧的设置,有效的提高了气缸和减震座之间的减震效果,通过支撑座的设置,使气缸达到支撑的效果,通过连接杆的设置,使双轴电机能够带动第一锥齿轮进行旋转,通过转动槽的设置,使螺纹杆转动的更加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减震座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减震座;2、气缸;3、支撑座;4、第一弹簧;5、减震槽;6、伸缩管;7、第二弹簧;8、伸缩杆;9、固定座;10、双轴电机;11、第一锥齿轮;12、第二锥齿轮;13、螺纹杆;14、转动槽;15、螺母;16、滑块;17、连接杆;18、固定块;19、机床底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数控机床底座调节装置,包括减震座1,减震座1下表面的四角分别与四组气缸2的顶部固定连接,通过气缸2的设置,使减震座1达到精准高度调节的效果,气缸2的底部与支撑座3的顶部固定连接,通过支撑座3的设置,使气缸2达到支撑的效果,气缸2的顶部与第一弹簧4的内壁套接,通过第一弹簧4的设置,有效的提高了气缸2和减震座1之间的减震效果,第一弹簧4的底部与气缸2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一弹簧4的顶部与减震座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减震座1的顶部开设有减震槽5,减震槽5的底部内壁和减震槽5前后左右四侧内壁与多组伸缩管6的一端转动连接,伸缩管6的内壁与第二弹簧7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弹簧7的另一端与伸缩杆8的一端固定连接,通过伸缩管6、第二弹簧7和伸缩杆8的配合设置,使固定座9达到减震的效果,多组伸缩杆8的另一端分别与固定座9的底部和固定座9的前后左右四侧固定连接,固定座9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双轴电机10,双轴电机10的前输出端与连接杆17的后端固定连接,通过连接杆17的设置,使双轴电机10能够带动第一锥齿轮11进行旋转,连接杆17的前端与第一锥齿轮11的后侧固定连接,第一锥齿轮11的左侧与第二锥齿轮12的后侧啮合连接,第二锥齿轮12的左侧与螺纹杆13的右端固定连接,螺纹杆13的左端与转动槽14的左侧内壁转动连接,通过转动槽14的设置,使螺纹杆13转动的更加稳定,转动槽14开设在固定座9顶部的前侧,螺纹杆13的外侧与螺母15的中部螺纹连接,通过双轴电机10、连接杆17、第一锥齿轮11、第二锥齿轮12、螺纹杆13和螺母15的配合设置,使滑块16达到移动的效果,螺母15的顶部与滑块16底部的前侧固定连接,双轴电机10的后输出端对称设置有连接杆17、第一锥齿轮11、第二锥齿轮12、螺纹杆13、转动槽14和螺母15,固定座9上表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8,通过固定块18和滑块16的配合设置,有效的将机床底座19进行固定,固定块18的右侧和滑块16的左侧分别与机床底座19的左右两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数控机床底座调节装置,包括减震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座(1)下表面的四角分别与四组气缸(2)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气缸(2)的底部与支撑座(3)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气缸(2)的顶部与第一弹簧(4)的内壁套接,所述第一弹簧(4)的底部与气缸(2)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4)的顶部与减震座(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座(1)的顶部开设有减震槽(5),所述减震槽(5)的底部内壁和减震槽(5)前后左右四侧内壁与多组伸缩管(6)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伸缩管(6)的内壁与第二弹簧(7)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7)的另一端与伸缩杆(8)的一端固定连接,多组所述伸缩杆(8)的另一端分别与固定座(9)的底部和固定座(9)的前后左右四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9)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双轴电机(10),所述双轴电机(10)的前输出端与连接杆(17)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17)的前端与第一锥齿轮(11)的后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11)的左侧与第二锥齿轮(12)的后侧啮合连接,所述第二锥齿轮(12)的左侧与螺纹杆(13)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13)的左端与转动槽(14)的左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槽(14)开设在固定座(9)顶部的前侧,所述螺纹杆(13)的外侧与螺母(15)的中部螺纹连接,所述螺母(15)的顶部与滑块(16)底部的前侧固定连接,所述双轴电机(10)的后输出端对称设置有连接杆(17)、第一锥齿轮(11)、第二锥齿轮(12)、螺纹杆(13)、转动槽(14)和螺母(15),所述固定座(9)上表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8),所述固定块(18)的右侧和滑块(16)的左侧分别与机床底座(19)的左右两侧卡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控机床底座调节装置,包括减震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座(1)下表面的四角分别与四组气缸(2)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气缸(2)的底部与支撑座(3)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气缸(2)的顶部与第一弹簧(4)的内壁套接,所述第一弹簧(4)的底部与气缸(2)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4)的顶部与减震座(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座(1)的顶部开设有减震槽(5),所述减震槽(5)的底部内壁和减震槽(5)前后左右四侧内壁与多组伸缩管(6)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伸缩管(6)的内壁与第二弹簧(7)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7)的另一端与伸缩杆(8)的一端固定连接,多组所述伸缩杆(8)的另一端分别与固定座(9)的底部和固定座(9)的前后左右四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9)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双轴电机(10),所述双轴电机(10)的前输出端与连接杆(17)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17)的前端与第一锥齿轮(11)的后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11)的左侧与第二锥齿轮(12)的后侧啮合连接,所述第二锥齿轮(12)的左侧与螺纹杆(13)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13)的左端与转动槽(14)的左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槽(14)开设在固定座(9)顶部的前侧,所述螺纹杆(13)的外侧与螺母(15)的中部螺纹连接,所述螺母(15)的顶部与滑块(16)底部的前侧固定连接,所述双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荷花
申请(专利权)人:刘荷花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