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聂祯妍专利>正文

一种动力组件及其智能学习桌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5261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0: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力组件及其智能学习桌,其动力组件,包括,第一动力轴、第二动力轴,第一动力轴、第二动力轴一端穿过第一竖隔板分别与第一齿轮、第二齿轮装配固定,第一横隔板上固定有第一竖隔板、第二竖隔板、第三竖隔板;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分别可与第三齿轮啮合传动,第三齿轮固定在第三动力轴一端,第三动力轴穿过第二竖隔板上的第一切向让位槽、第三竖隔板上的第二切向让位槽后与第三带轮装配固定,第三带轮通过第三皮带与第三副带轮连接;第三副带轮安装在输出轴一端,输出轴装入电机内。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而且能够实现对图书的自动压紧,感应图书是否压紧通过第一感应电路和第二感应电路实现,平时不耗电,故其能耗很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力组件及其智能学习桌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家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动力组件及其智能学习桌。
技术介绍
学习桌已经是目前十分成熟的家具,几乎家家必备。目前的学习桌主要是有一桌板,桌板上再固定一些格子用于放置图书。在实际使用时,图书需要竖向倾斜排放,如果图书没有与格子两个内侧贴紧,则需要额外的铁书立贴紧图书,从而防止图书松动。在实际使用时,由于科目众多,需要频繁拿取、放置学习书籍,这就使得需要频繁调整铁书立的位置以及对图书的夹紧力,而且由于图书倾斜放置,在其对铁书立压力过大时会推动铁书立移动,甚至直接推翻铁书立,最后导致图书大部分垮塌,既不美观,又需要浪费使用者的精力去整理。特别是取出中间的图书后,一般无法直接推动铁书立对图书进行压紧,此时,就需要一本一本的重新整理,十分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动力组件及其智能学习桌,其能够实现自动整理、压紧图书,从而使得图书放置更加规范且不用花费使用者大量尽力对图书进行整理。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动力组件,包括,第一动力轴、第二动力轴,所述的第一动力轴、第二动力轴一端穿过第一竖隔板分别与第一齿轮、第二齿轮装配固定,所述的第一竖隔板固定在第一横隔板上,所述的第一横隔板上还固定有与第一竖隔板平行的第二竖隔板、第三竖隔板;所述的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分别可与第三齿轮啮合传动,所述的第三齿轮固定在第三动力轴一端,第三动力轴穿过第二竖隔板上的第一切向让位槽、第三竖隔板上的第二切向让位槽后与第三带轮装配固定,所述的第三带轮通过第三皮带与第三副带轮连接并形成带传动结构;所述的第三副带轮安装在输出轴一端,输出轴穿过第四竖隔板的第三切向让位槽后装入电机内。优选地,所述的电机上下两侧分别与上电机板、下电机板装配固定,所述的下电机板远离输出轴一端底部固定有下连板,所述的下连板通过电机转轴与支撑轴顶部铰接;所述的支撑轴装入第二横隔板的旋转孔内,且支撑轴可在第二横隔板内周向转动,所述的支撑轴底部设置有止退环,所述的止退环用于防止支撑轴在轴向上移动,所述的第一横隔板、第二横隔板两侧分别与第三立板、第四立板装配固定。优选地,第一切向让位槽、第二切向让位槽、第三切向让位槽结构相同,所述的第一切向让位槽为倾斜向上,且倾斜方向为由第二齿轮向第一齿轮倾斜向上。优选地,所述的上电机板上固定有安装凸轴,所述的安装凸轴与电机弹簧底部装配固定,电机弹簧顶部与第一横隔板装配固定。优选地,所述的第三动力轴与第一切向让位槽、第二切向让位槽装配处分别套装有轴环;两个轴环之间设置有轴筒,轴筒与第三动力轴可周向转动装配,且轴筒与伸缩轴一端装配固定,伸缩轴另一端与电磁铁装配;所述的电磁铁外壳通过电磁转轴与电磁安装板可转动装配,所述的电磁安装板固定在第一横隔板上。优选地,在第三动力轴上安装第二轴环,所述的第二轴环与第三动力轴可周向转动装配,且第二轴环与拉簧一端装配固定,拉簧另一端与弹簧轴装配固定,弹簧轴固定在第三竖隔板上,所述的弹簧轴安装位置低于第一切向让位槽最低点。优选地,动力组件外部通过动力门封闭,所述的动力门、保护壳均采用透明材料制成,且保护壳罩在第一皮带、第二皮带外部。一种智能学习桌,应用有上述动力组件。优选地,还包括,底座,所述的底座上设置有底座侧板,且底座顶部安装有桌板,所述的桌板上固定有第一立板、第二立板、第三立板,所述的第三立板顶部与保护壳贴紧,保护壳固定在第四立板上,第四立板与第一立板之间由上至下依次安装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所述的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形成第一放置槽;所述的第二隔板与第三隔板之间形成第二放置槽;所述的第一放置槽、第二放置槽内安装有滑动隔板,滑动隔板上设置有隔板通槽,且第一放置槽、第二放置槽内分别安装有压书组件,所述的滑动隔板两端分别与轴板装配固定;所述的压书组件,包括,压书动力块,所述的压书动力块穿过隔板通槽后与压书外壳装配固定,所述的压书动力块上设置有动力螺孔,所述的压书外壳面向第四立板一侧设置有压书板,压书板与压书轴一端装配固定,压书轴另一端装入压书外壳内且与压书螺母通过螺纹旋合装配,从而限制压书轴向压书板移动的最大距离;所述的压书板与压书外壳之间设置有压书弹簧;所述的压书外壳、压书板相互靠近端面上分别安装有第一感应块、第一配合感应块,所述的第一感应块、第一配合感应块分别与第一感应电路接通,所述的第一感应电路,包括,电池,电池负极与第一感应块接通导电、电池正极与电阻正极接通导电,电机负极与电流传感器正极接通导电、电流传感器负极与第一感应块接通导电,电流传感器与PLC通讯连接;在第四立板上固定调节筒,调节筒内固定有固定盘,所述的固定盘与感应轴可轴向滑动装配,所述的感应轴一端穿过第四立板后与感应板装配固定,所述的感应轴装入调节筒内的部分上安装有感应限位螺母,感应限位螺母与固定盘之间设置有感应弹簧,感应弹簧用于产生使感应轴向左移动的力;所述的感应限位螺母与感应轴通过螺纹旋合装配,且其用于限制感应轴向右移动的最大位移;所述的感应板与第四立板相互靠近端面上分别安装有第二感应块、第二配合感应块,所述的第二感应块、第二配合感应块分别与第二感应电路接通,所述的第二感应电路,包括,电池,电池负极与第二感应块接通导电、电池正极与电阻正极接通导电,电机负极与电流传感器正极接通导电、电流传感器负极与第二感应块接通导电,电流传感器与PLC通讯连接;所述的第一放置槽、第二放置槽内均设置有压书组件,且第一放置槽、第二放置槽内的压书组件之驱动螺孔分别与第一驱动轴、第二驱动轴通过螺纹旋合装配;所述的第一驱动轴、第二驱动轴分别与轴板可转动装配,且第一驱动轴、第二驱动轴一端穿出第四立板后分别与第一带轮、第二带轮装配,所述的第一带轮、第二带轮分别通过第一皮带、第二皮带与第一副带轮、第二副带轮连接并形成带传动结构;所述的第一副带轮、第二副带轮分别安装在第一动力轴、第二动力轴另一端,且第一动力轴、第二动力轴通过动力组件驱动。优选地,还包括扩展组件,所述的扩展组件,包括固定在底座侧板外侧的挡板、铰接板,以及扩展板,所述的扩展板通过合页与桌板装配、铰接,且所述的扩展板与桌板之间有转动槽,所述的扩展板与桌板顶面通过防护片连接,防护片用于封闭转动槽;所述的扩展板底面上固定有导向滑板,导向滑板上设置有导向滑槽、锁紧缺槽,所述的导向滑槽与第一滚轴可滑动装配,第一销轴安装在支撑杆一端,支撑杆另一端通过第二销轴与铰接板可转动装配;所述的第一销轴可装入锁紧缺槽内,且所述的支撑杆与铰接板之间安装有扭簧,扭簧用于使支撑杆产生向扩展板转动的力。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而且能够实现对图书的自动压紧,感应图书是否压紧通过第一感应电路和第二感应电路实现,平时不耗电,故其能耗很低。2、本专利技术通过动力组件提供动力,动力组件采用一个电机并通过电磁铁切换的方式,其维护成本低,而且更加安全。3、本专利技术将灯条直接一体化安装在桌子上,并通过光感应开关自动控制,可以有效保护眼睛,防止光线不足对眼睛造成伤害。4、本专利技术通过扩展组件扩展桌面,从而满足特殊情况下需要大桌面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灯条安装结构示意图。图6-图9是本专利技术压书组件结构示意图。图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力组件,其特征是:包括,第一动力轴、第二动力轴,所述的第一动力轴、第二动力轴一端穿过第一竖隔板分别与第一齿轮、第二齿轮装配固定,所述的第一竖隔板固定在第一横隔板上,所述的第一横隔板上还固定有与第一竖隔板平行的第二竖隔板、第三竖隔板;所述的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分别可与第三齿轮啮合传动,所述的第三齿轮固定在第三动力轴一端,第三动力轴穿过第二竖隔板上的第一切向让位槽、第三竖隔板上的第二切向让位槽后与第三带轮装配固定,所述的第三带轮通过第三皮带与第三副带轮连接并形成带传动结构;所述的第三副带轮安装在输出轴一端,输出轴穿过第四竖隔板的第三切向让位槽后装入电机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组件,其特征是:包括,第一动力轴、第二动力轴,所述的第一动力轴、第二动力轴一端穿过第一竖隔板分别与第一齿轮、第二齿轮装配固定,所述的第一竖隔板固定在第一横隔板上,所述的第一横隔板上还固定有与第一竖隔板平行的第二竖隔板、第三竖隔板;所述的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分别可与第三齿轮啮合传动,所述的第三齿轮固定在第三动力轴一端,第三动力轴穿过第二竖隔板上的第一切向让位槽、第三竖隔板上的第二切向让位槽后与第三带轮装配固定,所述的第三带轮通过第三皮带与第三副带轮连接并形成带传动结构;所述的第三副带轮安装在输出轴一端,输出轴穿过第四竖隔板的第三切向让位槽后装入电机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组件,其特征是:所述的电机上下两侧分别与上电机板、下电机板装配固定,所述的下电机板远离输出轴一端底部固定有下连板,所述的下连板通过电机转轴与支撑轴顶部铰接;所述的支撑轴装入第二横隔板的旋转孔内,且支撑轴可在第二横隔板内周向转动,所述的支撑轴底部设置有止退环,所述的止退环用于防止支撑轴在轴向上移动,所述的第一横隔板、第二横隔板两侧分别与第三立板、第四立板装配固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组件,其特征是:第一切向让位槽、第二切向让位槽、第三切向让位槽结构相同,所述的第一切向让位槽为倾斜向上,且倾斜方向为由第二齿轮向第一齿轮倾斜向上。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组件,其特征是:所述的上电机板上固定有安装凸轴,所述的安装凸轴与电机弹簧底部装配固定,电机弹簧顶部与第一横隔板装配固定。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组件,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三动力轴与第一切向让位槽、第二切向让位槽装配处分别套装有轴环;两个轴环之间设置有轴筒,轴筒与第三动力轴可周向转动装配,且轴筒与伸缩轴一端装配固定,伸缩轴另一端与电磁铁装配;所述的电磁铁外壳通过电磁转轴与电磁安装板可转动装配,所述的电磁安装板固定在第一横隔板上。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组件,其特征是:在第三动力轴上安装第二轴环,所述的第二轴环与第三动力轴可周向转动装配,且第二轴环与拉簧一端装配固定,拉簧另一端与弹簧轴装配固定,弹簧轴固定在第三竖隔板上,所述的弹簧轴安装位置低于第一切向让位槽最低点。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组件,其特征是:动力组件外部通过动力门封闭,所述的动力门、保护壳均采用透明材料制成,且保护壳罩在第一皮带、第二皮带外部。8.一种智能学习桌,其特征是:应用有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动力组件。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学习桌,其特征是:还包括,底座,所述的底座上设置有底座侧板,且底座顶部安装有桌板,所述的桌板上固定有第一立板、第二立板、第三立板,所述的第三立板顶部与保护壳贴紧,保护壳固定在第四立板上,第四立板与第一立板之间由上至下依次安装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所述的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形成第一放置槽;所述的第二隔板与第三隔板之间形成第二放置槽;所述的第一放置槽、第二放置槽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祯妍
申请(专利权)人:聂祯妍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