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槽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844004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1 2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槽体装置,包括槽体,槽体内形成有第一腔体;隔板,设置于第一腔体内、并将第一腔体分隔为上子腔和下子腔,隔板上设置有连通上子腔和下子腔的多个扩散孔;管式进料分布器,设置在下子腔内,其一端伸出槽体并向下子腔内引入液体,管式进料分布器的外壁上设置有连通其内外的出液孔,用以使管式进料分布器内的液体均匀分布在下子腔内。通过设置隔板将第一腔体分隔为上、下子腔,并将隔板上设置扩散孔和管式进料分布器上设置出液孔,使得管式进料分布器中浓度较高的溶质在下子腔出液并充分扩散、混合,再扩散至作业区域,使下子腔和上子腔内溶液浓度更为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槽体装置
本申请涉及但不局限于一种容器,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槽体装置。
技术介绍
硅片制绒是通过酸或碱对硅片表面进行处理,去除硅片表面的机械损伤,清除表面油污和金属杂质,得到虫孔状绒面或者金字塔状绒面的一种处理太阳能级硅片的工艺方法,是硅太阳能电池片生产的一道工序,可提高硅片的陷光作用。在使用硅片腐蚀槽进行制绒操作时,需将硅片放入硅片腐蚀槽的腔体内,硅片腐蚀槽内则冲入酸液或者碱液等药液进行反应腐蚀。位于硅片腐蚀槽底部一侧的进液管道上设置有一个出液孔,由槽体一侧向另一侧喷液,在反应过程中,药液中的化学物质被消耗,浓度变低,需要收集起来进行补液或补药,然后再经进液管道输送到硅片腐蚀槽以循环使用。但使用这种硅片腐蚀槽进行处理后的硅片存在表面性能不一致的情况,对于其他相类似的槽体装置,利用槽体内的溶液对物料进行处理的场合,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槽体装置,包括:槽体,所述槽体内形成有第一腔体;隔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内、并将所述第一腔体分隔为上子腔和下子腔,所述隔板上设置有连通所述上子腔和下子腔的多个扩散孔;管式进料分布器,设置在所述下子腔内,其一端伸出所述槽体并向所述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槽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槽体,所述槽体内形成有第一腔体;隔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内、并将所述第一腔体分隔为上子腔和下子腔,所述隔板上设置有连通所述上子腔和下子腔的多个扩散孔;管式进料分布器,设置在所述下子腔内,其一端伸出所述槽体并向所述下子腔内引入液体,所述管式进料分布器的外壁上设置有连通其内外的出液孔,用以使所述管式进料分布器内的液体均匀分布在所述下子腔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槽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槽体,所述槽体内形成有第一腔体;隔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内、并将所述第一腔体分隔为上子腔和下子腔,所述隔板上设置有连通所述上子腔和下子腔的多个扩散孔;管式进料分布器,设置在所述下子腔内,其一端伸出所述槽体并向所述下子腔内引入液体,所述管式进料分布器的外壁上设置有连通其内外的出液孔,用以使所述管式进料分布器内的液体均匀分布在所述下子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槽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孔的孔径从下至上逐渐增大;和/或,所述出液孔的孔径从所述管式进料分布器的内部向所述管式进料分布器的外部逐渐增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槽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式进料分布器包括至少两根平行设置的分液管道,所述分液管道设置在所述下子腔的底部,所述分液管道的管壁上设置有所述出液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槽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式进料分布器包括围成环形的分液管道,所述分液管道设置在所述下子腔的底部,所述分液管道的管壁上设置有所述出液孔,所述分液管道围成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槽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子腔底部为N边形,所述分液管道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路军
申请(专利权)人:君泰创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