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绞线机应力消除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43664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1 2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绞线机应力消除机构,包括支座、主导柱、往复螺杆,往复螺杆上螺纹连接有应力消除座,应力消除座与主导柱配合,左侧支座上设有前引导轮,应力消除座顶部左侧设有前后布置的两个小应力轮,应力消除座顶面右后侧设有大应力轮,应力消除座右前侧设有后引导轮,后引导轮轴线与主导柱轴线平行,绞线依次绕过前引导轮、两个小应力轮、大应力轮以及后引导轮,支座上设有驱动往复螺杆的往复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小应力轮和大应力轮实现对铜丝绞线的反复绕卷,有效消除铜丝绞线内的应力,同时有效避免铜丝绞线磨损,往复螺杆便于应力消除座往复运动,便于对铜丝绞线引导,便于铜丝绞线的收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绞线机应力消除机构
本技术涉及铜丝绞线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绞线机应力消除机构。
技术介绍
铜丝绞线作为行业内常用的铜线,其通过多根单股铜线绞成,现有铜丝绞线在绞完后绞线中存在应力,铜丝绞线易打卷,现有的绞线机无法有效消除应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绞线机应力消除机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绞线机应力消除机构,包括设置在绞线机架两端的支座、设置在所述支座之间的主导柱和往复螺杆,所述主导柱与所述往复螺杆相互平行,所述主导柱轴线与绞线机收卷轴相互平行,所述往复螺杆上螺纹连接有应力消除座,所述应力消除座与所述主导柱配合,左侧所述支座上设有前引导轮,所述应力消除座顶部左侧设有前后布置的两个小应力轮,所述应力消除座顶面右后侧设有大应力轮,所述应力消除座右前侧设有后引导轮,所述小应力轮轴线、大应力轮轴线以及前引导轮轴线均竖直设置,所述后引导轮轴线与所述主导柱轴线平行,绞线依次绕过前引导轮、两个小应力轮、大应力轮以及后引导轮,所述支座上设有驱动所述往复螺杆的往复电机。上述设计中利用小应力轮和大应力轮实现对铜丝绞线的反复绕卷,有效消除铜丝绞线内的应力,同时有效避免铜丝绞线磨损,往复螺杆便于应力消除座往复运动,便于对铜丝绞线引导,便于铜丝绞线的收卷。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应力消除座设有副导柱,所述副导柱与所述主导柱平行设置,所述副导柱上设有沿所述副导柱移动的副调整座,所述小应力轮设置在所述副调整座上,所述应力消除座上设有与所述副导柱平行的调整螺杆,所述调整螺杆与所述副调整座配合。副调整座和调整螺杆调整小应力轮和大应力轮之间距离,便于调整铜丝绞线弯曲程度,实现不同应力铜丝绞线的应力消除,防止折伤铜丝绞线。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副调整座上设有前后延伸的滑槽,所述副调整座最后侧的小应力轮与所述滑槽配合并沿所述滑槽前后移动,所述应力消除座后侧设有调整螺栓,所述调整螺栓上螺纹连接有调整块,所述调整块与所述滑槽上的小应力轮连接。进一步调整两个小应力轮之间距离,实现不同应力铜丝绞线的应力消除。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应力消除座上设有引导轴,所述后引导轮设置在所述引导轴上,后引导轮两侧的引导轴上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一端抵止所述后引导轮,所述弹性件对所述后引导轮施加有向所述引导轮中心的弹力,弹性件便于后引导轮在收卷时实现微动,防止铜丝绞线脱离后引导轮。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件为蝶形弹簧,体积小,使用寿命长。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座之间设有标尺,所述应力消除座两侧的标尺套有行程开关,所述行程开关上设有行程杆,所述应力消除座上设有与所述行程杆配合的操作杆,便于控制应力消除座往复运动的行程,便于收卷。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利用小应力轮和大应力轮实现对铜丝绞线的反复绕卷,有效消除铜丝绞线内的应力,同时有效避免铜丝绞线磨损,往复螺杆便于应力消除座往复运动,便于对铜丝绞线引导,便于铜丝绞线的收卷。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俯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正面示意图。在图中1.支座,2.前引导轮,3.往复螺杆,4.主导柱,5.标尺,6.往复电机,7.引导轴,8.后引导轮,9.弹性件,10.小应力轮,11.副调整座,12.滑槽,13.调整螺栓,14.调整块,15.副导柱,16.大应力轮,17.行程开关,18.行程杆,19.操作杆,20.应力消除座,21.调整螺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其中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仅用来解释本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实施例:一种绞线机应力消除机构,包括设置在绞线机架两端的支座1、设置在所述支座1之间的主导柱4和往复螺杆3,所述主导柱4与所述往复螺杆3相互平行,所述主导柱4轴线与绞线机收卷轴相互平行,所述往复螺杆3上螺纹连接有应力消除座20,所述应力消除座20与所述主导柱4配合,左侧所述支座1上设有前引导轮2,所述应力消除座20顶部左侧设有前后布置的两个小应力轮10,所述应力消除座20顶面右后侧设有大应力轮16,所述应力消除座20右前侧设有后引导轮8,所述小应力轮10轴线、大应力轮16轴线以及前引导轮2轴线均竖直设置,所述后引导轮8轴线与所述主导柱4轴线平行,绞线依次绕过前引导轮2、两个小应力轮10、大应力轮16以及后引导轮8,所述支座1上设有驱动所述往复螺杆3的往复电机6。上述设计中利用小应力轮10和大应力轮16实现对铜丝绞线的反复绕卷,有效消除铜丝绞线内的应力,同时有效避免铜丝绞线磨损,往复螺杆3便于应力消除座20往复运动,便于对铜丝绞线引导,便于铜丝绞线的收卷。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应力消除座20设有副导柱15,所述副导柱15与所述主导柱4平行设置,所述副导柱15上设有沿所述副导柱15移动的副调整座11,所述小应力轮10设置在所述副调整座11上,所述应力消除座20上设有与所述副导柱15平行的调整螺杆21,所述调整螺杆21与所述副调整座11配合。副调整座11和调整螺杆21调整小应力轮10和大应力轮16之间距离,便于调整铜丝绞线弯曲程度,实现不同应力铜丝绞线的应力消除,防止折伤铜丝绞线。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副调整座11上设有前后延伸的滑槽12,所述副调整座11最后侧的小应力轮10与所述滑槽12配合并沿所述滑槽12前后移动,所述应力消除座20后侧设有调整螺栓13,所述调整螺栓13上螺纹连接有调整块14,所述调整块14与所述滑槽12上的小应力轮10连接。进一步调整两个小应力轮10之间距离,实现不同应力铜丝绞线的应力消除。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应力消除座20上设有引导轴7,所述后引导轮8设置在所述引导轴7上,后引导轮8两侧的引导轴7上设有弹性件9,所述弹性件9一端抵止所述后引导轮8,所述弹性件9对所述后引导轮8施加有向所述引导轮中心的弹力,弹性件9便于后引导轮8在收卷时实现微动,防止铜丝绞线脱离后引导轮8。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件9为蝶形弹簧,体积小,使用寿命长。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座1之间设有标尺5,所述应力消除座20两侧的标尺5套有行程开关17,所述行程开关17上设有行程杆18,所述应力消除座20上设有与所述行程杆18配合的操作杆19,便于控制应力消除座20往复运动的行程,便于收卷。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绞线机应力消除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绞线机架两端的支座、设置在所述支座之间的主导柱和往复螺杆,所述主导柱与所述往复螺杆相互平行,所述主导柱轴线与绞线机收卷轴相互平行,所述往复螺杆上螺纹连接有应力消除座,所述应力消除座与所述主导柱配合,左侧所述支座上设有前引导轮,所述应力消除座顶部左侧设有前后布置的两个小应力轮,所述应力消除座顶面右后侧设有大应力轮,所述应力消除座右前侧设有后引导轮,所述小应力轮轴线、大应力轮轴线以及前引导轮轴线均竖直设置,所述后引导轮轴线与所述主导柱轴线平行,绞线依次绕过前引导轮、两个小应力轮、大应力轮以及后引导轮,所述支座上设有驱动所述往复螺杆的往复电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绞线机应力消除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绞线机架两端的支座、设置在所述支座之间的主导柱和往复螺杆,所述主导柱与所述往复螺杆相互平行,所述主导柱轴线与绞线机收卷轴相互平行,所述往复螺杆上螺纹连接有应力消除座,所述应力消除座与所述主导柱配合,左侧所述支座上设有前引导轮,所述应力消除座顶部左侧设有前后布置的两个小应力轮,所述应力消除座顶面右后侧设有大应力轮,所述应力消除座右前侧设有后引导轮,所述小应力轮轴线、大应力轮轴线以及前引导轮轴线均竖直设置,所述后引导轮轴线与所述主导柱轴线平行,绞线依次绕过前引导轮、两个小应力轮、大应力轮以及后引导轮,所述支座上设有驱动所述往复螺杆的往复电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绞线机应力消除机构,其特征是,所述应力消除座设有副导柱,所述副导柱与所述主导柱平行设置,所述副导柱上设有沿所述副导柱移动的副调整座,所述小应力轮设置在所述副调整座上,所述应力消除座上设有与所述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学东
申请(专利权)人:震雄铜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