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纳米银线防红外导电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4352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1 2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导电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纳米银线防红外导电膜,包括基材层、及依次涂覆于基材层上的防红外涂层和纳米银线导电层,基材层的材质为玻璃或高分子薄膜,当基材层的材质为玻璃时,基材层的厚度为0.1‑1mm,当基材层的材质为高分子薄膜时,基材层的厚度为0.025‑0.5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纳米银线防红外导电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防红外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纳米银线防红外导电膜
本技术属于导电膜
,具体涉及一种纳米银线防红外导电膜。
技术介绍
传统的导电膜主要是氧化铟锡(ITO)类,由于铟资源的缺乏和昂贵,人们又开发出基于导电聚合物、导电纳米线、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等透明导电薄膜。其中以纳米银线导电膜性能最为优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智能调光窗膜是一种液晶调光膜,英文简写PDLC(PolymerDispersedLiquidCrystal)膜,亦称液晶膜、调光膜、调光玻璃膜或智能膜。智能调光窗膜其为“三明治”结构,中间层为聚合物液晶层,两边为导电膜。通电状态下会变为透明,而断开状态下则变为不透明雾状,可以保护隐私,主要应用于建筑或者汽车门窗。应用于智能调光窗膜的纳米银线导电膜虽然有良好的导电功能,但是其功能过于单一。如若增加智能调光窗膜的其他功能,通常都需要另外复合一层或者多层功能膜。不仅增加成本,而且也会使工艺过于复杂,影响生产良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纳米银线防红外导电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防红外性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纳米银线防红外导电膜,包括基材层、及依次涂覆于基材层上的防红外涂层和纳米银线导电层,基材层的材质为玻璃或高分子薄膜,当基材层的材质为玻璃时,基材层的厚度为0.1-1mm,当基材层的材质为高分子薄膜时,基材层的厚度为0.025-0.5mm。优选的,所述防红外涂层的厚度为0.5-5μm。优选的,所述纳米银线导电层的厚度为1-3μm。优选的,所述高分子薄膜为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CTA(三醋酸纤维素)、PC(聚碳酸酯)、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PI(聚酰亚胺)。优选的,所述防红外涂层中含有5-50wt%的纳米功能粒子,所述纳米功能粒子的粒径小于50nm。优选的,所述所述纳米功能粒子为ATO(三氧化二砷)、ITO(氧化铟锡)、GZ(氧化镓锌)或AZO(掺铝氧化锌)。优选的,所述纳米银线导电层中纳米银线的含量大于40wt%,纳米银线的长径比大于400,纳米银线的直径小于50nm。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具有以下积极效果:本技术中的纳米银线防红外导电膜,通过在基材层的一侧设置防红外涂层,在防红外涂层上再设置一层纳米银线导电层,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防红外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纳米银线防红外导电膜的结构图;图2为对比例1的纳米银线防红外导电膜的结构图。其中:1、基材层,2、防红外涂层,3、纳米银线导电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纳米银线防红外导电膜,由基材层1、防红外涂层2和纳米银线导电层3组成,在基材层1的一侧设置防红外涂层2,再在防红外涂层2上设置纳米银线导电层3。其中基材层1的材质为有碱玻璃,厚度0.45mm。防红外涂层2的厚度为3μm,防红外涂层2中的防红外纳米功能粒子为ATO,粒径为10nm,含量为15wt%。纳米银线导电层3的厚度为2μm,其中纳米银线含量为45%,纳米银线的长径比为500,直径为40nm。实施例2一种纳米银线防红外导电膜,由基材层1、防红外涂层2和纳米银线导电层3组成,在基材层1的一侧设置防红外涂层2,再在防红外涂层2上设置纳米银线导电层3。其中基材层1的材质为PET,厚度0.1mm;防红外涂层2的厚度为1μm,防红外涂层2中的防红外纳米功能粒子为ITO,粒径为20nm,含量为20%。纳米银线导电层3的厚度为1μm,其中纳米银线含量为50wt%,纳米银线的长径比为500,直径为40nm。实施例3一种纳米银线防红外导电膜,由基材层1、防红外涂层2和纳米银线导电层3组成,在基材层1的一侧设置防红外涂层2,再在防红外涂层2上设置纳米银线导电层3。其中基材层1的材质为PC,厚度为0.15mm。防红外涂层2的厚度为3μm,防红外涂层2中的防红外粒子为GZO,粒径为90nm,含量为5%。纳米银线导电层3的厚度为2,5μm,中的纳米银线含量为50wt%,纳米银线的长径比为600,直径为35nm。实施例4一种纳米银线防红外导电膜,由基材层1、防红外涂层2和纳米银线导电层3组成,在基材层1的一侧设置防红外涂层2,再在防红外涂层2上设置纳米银线导电层3。其中基材层1为CTA,厚度0.06mm。防红外涂层2的厚度为0.5μm,防红外涂层2中的防红外粒子为AZO,防红外粒子粒径为50nm,含量为40%。纳米银线导电层3的厚度为2.5μm,其中纳米银线含量为60wt%,纳米银线长径比为600,直径为35nm。纳米银线导电层厚度为2.5微米。对比例1一种纳米银线导电膜,如图2所示,由基材层1和纳米银线导电层3组成,在基材层1的一侧设置纳米银线导电层3。其中基材层1为有碱玻璃,厚度为0.5mm。纳米银线导电层3的厚度为2μm,纳米银线含量为45%,长径比为500,直径为40nm。结果测试1.防红外性使用日本岛津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分光光度计UV-3600plus进行测试,扫描780-2526nm的近红外区透光率,计算红外阻断率。2.导电性使用北京合能阳光能源有限公司原生多晶电阻率测试仪HS-POSRT进行测试表面方阻。表1为实施例1-4所制得的纳米银线防红外导电膜与对比例1的纳米银线导电膜的主要性能的测试结果:表1测试结果从上表可以看出,本技术的纳米银线防红外导电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防红外性能。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纳米银线防红外导电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材层(1)、及依次涂覆于基材层(1)上的防红外涂层(2)和纳米银线导电层(3),基材层(1)的材质为玻璃或高分子薄膜,当基材层(1)的材质为玻璃时,基材层(1)的厚度为0.1‑1mm,当基材层(1)的材质为高分子薄膜时,基材层(1)的厚度为0.025‑0.5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纳米银线防红外导电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材层(1)、及依次涂覆于基材层(1)上的防红外涂层(2)和纳米银线导电层(3),基材层(1)的材质为玻璃或高分子薄膜,当基材层(1)的材质为玻璃时,基材层(1)的厚度为0.1-1mm,当基材层(1)的材质为高分子薄膜时,基材层(1)的厚度为0.025-0.5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银线防红外导电膜,其特征在于:防红外涂层(2)的厚度为0.5-5μ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银线防红外导电膜,其特征在于:纳米银线导电层(3)的厚度为1-3μm。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奇旭陈凯何维满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华威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