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摄影测量系统光学投点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840748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1 2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摄影测量系统光学投点器,有效解决手工布设人工标志点耗时,工作效率低下,劳动强度高,易损伤被测物体表面,误差大的问题,电源控制箱的上部有光敏触发器,反光罩嵌装在壳体的左端面上,透镜组嵌装在壳体的右端面上,壳体的横向中心轴为中心光轴,中心光轴依次穿过反光罩、造型灯、闪光灯、匀光器件、投射模板和透镜组的中心,闪光灯通过螺钉安装在壳体内壁上、闪光灯的中心与反光罩的焦平面重合,造型灯同轴套装在闪光灯左侧,匀光器件置于反光罩的焦平面右侧的中心光轴上、且位于闪光灯的右侧,匀光器件右侧的中心光轴上放置有投射模板,投射模板右侧的中心光轴上有透镜组,透镜组固定在壳体内壁上,通过透镜构成倒立放大图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摄影测量系统光学投点器
本技术涉及摄影测量领域,特别是一种摄影测量系统光学投点器。
技术介绍
利用摄影测量系统对被测目标进行测量时,必须利用专业量测数码相机对物体进行拍摄照片,拍摄照片能否被测量系统识别是达到精确测量目的必要条件。而要识别照片就必须需要照片上面有相应的特征点,目前,在摄影测量系统中,低精度测量可以使用物体本身的特征作为测量特征,但对高精度测量和物体空间描述来讲,物体本身的特征是不够的;一般采取的措施是在被测物体上增加具有明显特征的人工标志点来辅助测量过程的完成。但在被测物体上布设人工标志点存在以下问题:1)手工布设人工标志点十分耗时,特别是在对大尺寸物体测量时(比如在对40米口径天线测量时可能要布设几千甚至上万个标志点),布设需要耗费大量时间;2)测量完成以后还要除去标志点,也需要时间,还可能带来对被测物体表面造成损伤的巨大风险。3)在精度要求极高的场合,粘贴人工标志点密度可能不够,造成测量误差增加。因此,如何解决在被测目标上布设特征点,保证对被测目标的识别,保证摄影质量和摄影准确是需要认真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本技术之目的就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摄影测量系统光学投点器,包括电源控制箱(A)和光学投射器(B),其特征在于,电源控制箱(A)的上部有光敏触发器(1),电源控制箱和光学投射器通过电缆(11)相连接,光学投射器(B)由壳体(2)、反光罩(3)、闪光灯(4)、造型灯(5)、匀光器件(6)、投射模板(7)和透镜组(8)构成,壳体(2)内从左向右依次排列有反光罩、造型灯、闪光灯、匀光器件、投射模板和透镜组,反光罩(3)嵌装在壳体(2)的左端面上,透镜组(8)嵌装在壳体(2)的右端面上,壳体(2)的横向中心轴为中心光轴(9),中心光轴(9)依次穿过反光罩、造型灯、闪光灯、匀光器件、投射模板和透镜组的中心,闪光灯(4)通过螺钉安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摄影测量系统光学投点器,包括电源控制箱(A)和光学投射器(B),其特征在于,电源控制箱(A)的上部有光敏触发器(1),电源控制箱和光学投射器通过电缆(11)相连接,光学投射器(B)由壳体(2)、反光罩(3)、闪光灯(4)、造型灯(5)、匀光器件(6)、投射模板(7)和透镜组(8)构成,壳体(2)内从左向右依次排列有反光罩、造型灯、闪光灯、匀光器件、投射模板和透镜组,反光罩(3)嵌装在壳体(2)的左端面上,透镜组(8)嵌装在壳体(2)的右端面上,壳体(2)的横向中心轴为中心光轴(9),中心光轴(9)依次穿过反光罩、造型灯、闪光灯、匀光器件、投射模板和透镜组的中心,闪光灯(4)通过螺钉安装在壳体内壁上、闪光灯(4)的中心与反光罩的焦平面(10)重合,造型灯同轴套装在闪光灯左侧,造型灯与闪光灯之间的距离不超过2cm,匀光器件(6)置于反光罩的焦平面右侧的中心光轴上、且位于闪光灯的右侧,匀光器件右侧的中心光轴上放置有投射模板(7),投射模板(7)与匀光器件(6)的间距不超过5mm,投射模板右侧的中心光轴上有透镜组(8),透镜组(8)固定在壳体内壁上,投射模板(7)置于透镜组的一倍至二倍焦距之间,投射模板放在透镜组的一倍与二倍焦距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影测量系统光学投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利峰黄桂平张体强李可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辰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