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中心工件安装定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38981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1 21: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械加工中心工件安装定位结构,涉及一种用于对机械加工中心工件进行安装定位的工具。它包括安装板和工作台,工作台的横向中心线两侧安装有定位键,工作台的纵向中心线前端安装有反面限位键,安装板的横向中心线两侧设有定位槽,安装板的纵向中心线前端和安装板的纵向中心线后端均设有反面键槽,安装板的前端两侧、安装板的后端两侧均设有腰型定位孔,每个腰型定位孔上端均设有定位卡槽,安装板上至少设有五排间隔布置的定位孔组,每排定位孔组均至少由六个间隔布置且横截面为圆形的定位通孔组成,每个定位通孔旁均设有位于安装板上的定位编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效率高,出错率低,一次可以装夹多个零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械加工中心工件安装定位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对机械加工中心工件进行安装定位的工具,具体的说是一种机械加工中心工件安装定位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技术在对工件进行机械加工(特别是数控加工中心)时,工件需要先装夹在机械加工中心的工作台上,再找基准,然后才能进行加工,在加工完成一个零件后需要拆下零件(工件)再重新装夹下一个零件。上述现有操作所导致的结果是:对于小型加工中心加工的小型零件,用于装夹找正及拆卸等非加工时间成本占整个零件加工时间成本比例很高,机床利用率降低,并且一个零件需要一次加工,一次装夹(根据毛坯形状及大小装夹方式有直接装夹、虎钳装夹、磁台装夹等多种方式),出错率也较高。因此,为了保证机床的高利用率,缩减不必要的人工成本,降低出错率,本申请的申请人于2016年1月28日提出了一项专利技术名称为“机械加工工艺安装板(授权公告号:CN205342545U)”的技术专利申请,上述专利申请确实有效的缩短了装夹找正时间,提高了机床的有效使用率,但是人们在经过长期的使用后,发现上述专利申请还存在如下几点需要改进:1、机械加工工艺安装板在上机床时无定位,无法固定,需要操作者校正,且易出错。2、由于安装板上的锁紧螺钉孔太少,工件在装夹完成后容易出现松动,零件螺钉孔与工装板位置不相符。3、由于现有的工艺安装板的表面硬度只有HRC28,因此,现有的安装板在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安装板表面会出现很多划痕,从而使安装板的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机械加工中心工件安装定位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机械加工中心工件安装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表面硬度达到HRC58的安装板和用于放置安装板的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横向中心线两侧安装有呈横向布置的定位键,工作台的纵向中心线前端安装有呈纵向布置的反面限位键,所述安装板的横向中心线两侧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键对应的定位槽,安装板的纵向中心线前端和安装板的纵向中心线后端均设有呈长条形的反面键槽,所述安装板的前端两侧、安装板的后端两侧均设有腰型定位孔,每个腰型定位孔上端均设有定位卡槽,所述定位卡槽位于安装板上端,所述定位槽和反面键槽位于安装板下端,所述安装板上至少设有五排间隔布置的定位孔组,每排定位孔组均至少由六个间隔布置且横截面为圆形的定位通孔组成,每个定位通孔旁均设有位于安装板上的定位编号。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板上安装有十一排间隔布置的定位孔组,每排定位孔组均由十至十二个间隔布置的定位通孔组成。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定位编号由纵向编号和横向编号组合而成,所述纵向编号为英文字母,横向编号为自然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结构简单、操作便利、占用空间少、价格低廉。2、效率高,出错率低,一次可以装夹多个零件,且只需要找一次基准即能完成多个零件加工。3、设置有多个定位孔,定位孔均可作为检查及加工的基准。4、定位孔布置合理,可以适合加工多种不同类型的零件。5、多个零件在机下安装,最大限度的减少机台装夹、校正辅助时间。6、由于本技术的安装板的表面硬度达到了HRC58,表面硬度较高,耐磨性较好,在本技术新型的安装板投入使用后,没有再出现安装板因大量划痕从而影响安装板使用寿命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安装板沿其中一个方向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安装板沿另一个方向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待加工零件放置到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已加工零件放置到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工作台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安装板,2-工作台,3-定位键,4-反面限位键,5-定位槽,6-反面键槽,7-腰型定位孔,8-定位卡槽,9-定位孔组,10-定位通孔,11-定位编号,12-待加工零件,13-已加工零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情况,但它们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仅作举例而已。同时通过说明使本技术的优点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参阅附图可知:机械加工中心工件安装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表面硬度达到HRC58的安装板1和用于放置安装板1的工作台2,所述工作台2的横向中心线两侧安装有呈横向布置的定位键3,工作台2的纵向中心线前端安装有呈纵向布置的反面限位键4,所述安装板1的横向中心线两侧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键3对应的定位槽5,安装板1的纵向中心线前端和安装板1的纵向中心线后端均设有呈长条形的反面键槽6,所述安装板1的前端两侧、安装板1的后端两侧均设有腰型定位孔7,每个腰型定位孔7上端均设有定位卡槽8,所述定位卡槽8位于安装板1上端,所述定位槽5和反面键槽6位于安装板1下端,所述安装板1上至少设有五排间隔布置的定位孔组9,每排定位孔组9均至少由六个间隔布置且横截面为圆形的定位通孔10组成,每个定位通孔10旁均设有位于安装板1上的定位编号11。优选的,所述安装板1上安装有十一排间隔布置的定位孔组9,每排定位孔组9均由十至十二个间隔布置的定位通孔10组成。优选的,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定位编号11由纵向编号和横向编号组合而成,所述纵向编号为英文字母,横向编号为自然数。实际工作时,纵向编号可以按照英文字母表依次布置,横向编号可以为1~12依次布置的数字。实际工作时,待加工零件12和已加工零件13在安装板上的布置方式如图3和图4所示。实际工作时,本技术最初在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现场人员发现安装板表面划痕过多过重,使用寿命较短,经分析确定工艺安装板预应力材料多次安装零件造成,其本身预应力材料表面硬度HRC28较低,耐磨性差,为了满足使用要求,需要增加表面硬度,经过与设计人员沟通交流,采用工装板表面高频淬火处理,使其表面硬度达到HRC58。现场继续使用后没有出现划痕问题,从而实现新型工装板策底完成正式批量投入使用。本技术的使用方法如下:第一步:现场操作人员在辅助工作地点,根据编程室提供的零件位置摆放图,用定位销套、螺丝将零件固定在主板上对应的定位孔上。第二步:编程人员根据工装板大小最大限度的摆放零件进行程序编制,同时给出零件在工装板上的位置摆放图。第三步:把固定有零件的主板放在数控加工中心工作台上,利用定位键和键槽配合固定,以此来进行定位。第四步:数控加工中心操作人员根据加工程序进行零件的加工。第五步:加工完成后将工艺安装板拆下,换上另一工艺安装板,加工其他零件,在辅助工作地点将加工完成的零件拆下,并固定其它毛坯件。其它未说明的部分均属于现有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机械加工中心工件安装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表面硬度达到HRC58的安装板(1)和用于放置安装板(1)的工作台(2),所述工作台(2)的横向中心线两侧安装有呈横向布置的第一定位键(3),工作台(2)的纵向中心线前端安装有呈纵向布置的反面限位键(4),所述安装板(1)的横向中心线两侧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键(3)对应的定位槽(5),安装板(1)的纵向中心线前端和安装板(1)的纵向中心线后端均设有呈长条形的反面键槽(6),所述安装板(1)的前端两侧、安装板(1)的后端两侧均设有腰型定位孔(7),每个腰型定位孔(7)上端均设有定位卡槽(8),所述定位卡槽(8)位于安装板(1)上端,所述定位槽(5)和反面键槽(6)位于安装板(1)下端,所述安装板(1)上至少设有五排间隔布置的定位孔组(9),每排定位孔组(9)均至少由六个间隔布置且横截面为圆形的定位通孔(10)组成,每个定位通孔(10)旁均设有位于安装板(1)上的定位编号(11)。

【技术特征摘要】
1.机械加工中心工件安装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表面硬度达到HRC58的安装板(1)和用于放置安装板(1)的工作台(2),所述工作台(2)的横向中心线两侧安装有呈横向布置的第一定位键(3),工作台(2)的纵向中心线前端安装有呈纵向布置的反面限位键(4),所述安装板(1)的横向中心线两侧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键(3)对应的定位槽(5),安装板(1)的纵向中心线前端和安装板(1)的纵向中心线后端均设有呈长条形的反面键槽(6),所述安装板(1)的前端两侧、安装板(1)的后端两侧均设有腰型定位孔(7),每个腰型定位孔(7)上端均设有定位卡槽(8),所述定位卡槽(8)位于安装板(1)上端,所述定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伟
申请(专利权)人:斯摩摩武汉汽车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