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附着人体体表的压力弹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83671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1 2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附着人体体表的压力弹簧装置,所述附着人体体表的压力弹簧装置包括第一柔性支撑件、第二柔性支撑件和至少一根压力弹簧,所述第一柔性支撑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柔性支撑件的上方,所述压力弹簧设置于所述第一柔性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柔性支撑件之间,所述压力弹簧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第一柔性支撑件、第二柔性支撑件连接。通过增加压力弹性装置,使得因肌肉劳损、力学失衡、骨关节错位而导致的症状得以改善,辅助配合临床医学中医治疗手段,尽可能避免外科手术和植入人工材料带来的副作用,及由此带来的巨大费用。也可以在健康、亚健康人群中,通过佩戴和自主运动锻炼,从而达到预防作用及促进自然恢复健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附着人体体表的压力弹簧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保健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附着人体体表的压力弹簧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关于保护、促进和恢复人体骨关节和肌肉疲劳损伤的用于体表护具很多,包括颈椎、腰椎、及其他关节和肌肉的护具,有物理性、化学性和电子类的,其中物理性的以束缚为主,但是物理性的护具长期使用会导致人体肌肉萎缩,没有恢复结构平衡;化学性和电子类的护具以温热为主,只能暂时缓解不适,没有恢复人体力学平衡。根据中医整体观及动静结合的理念,人体结构力学和运动力学平衡与否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如因生活、工作方式导致肌肉张力不平衡,导致脊柱骨骼生理弯曲发生改变,呈现出亚健康状况,进而出现病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附着人体体表的压力弹簧装置,用以解决现有的护具存在治疗效果差,无法调整骨骼结构改变,也无法解决骨骼肌不平衡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附着人体体表的压力弹簧装置,所述附着人体体表的压力弹簧装置包括第一柔性支撑件、第二柔性支撑件和至少一根压力弹簧,所述第一柔性支撑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柔性支撑件的上方,所述压力弹簧设置于所述第一柔性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柔性支撑件之间,所述压力弹簧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第一柔性支撑件、第二柔性支撑件连接。优选的,所述附着人体体表的压力弹簧装置包括两根压力弹簧,两根所述压力弹簧平行且间隔布置,所述压力弹簧呈纺锤形。优选的,所述附着人体体表的压力弹簧装置包括两根压力弹簧,两根所述压力弹簧间隔布置,且两根所述压力弹簧上端之间的距离小于下端之间的距离。优选的,所述第一柔性支撑件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凹部,所述第一凹部的形状与人体下颌骨的形状相匹配。优选的,所述第二柔性支撑件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凹部,所述第二凹部的形状与人体喉结的形状相匹配。优选的,所述第二柔性支撑件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三凹部,所述第三凹部的形状与人体锁骨的形状相匹配。优选的,所述附着人体体表的压力弹簧装置包括三根压力弹簧,三根所述压力弹簧平行且间隔布置,所述压力弹簧的横截面呈椭圆形。优选的,所述第一柔性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柔性支撑件的材质为硅胶。优选的,所述第一柔性支撑件的下表面和所述第二柔性支撑件的上表面设置有盲孔,所述压力弹簧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第一柔性支撑件、第二柔性支撑件插接连接。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的附着人体体表的压力弹簧装置根据人体不同部位和身高、体型等参数,制作相应的压力弹簧装置,通过束缚带与压力弹簧装置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松弛有度的框架结构,以不影响工作和生活为前提的,固定在颈部、胸部、腰部、膝部、踝部、肘部等相应部位而起作用。通过佩戴可减轻重力作用导致的不适;通过佩戴着起居生活或者运动锻炼,压力弹簧装置产生反作用力,给相应部位失衡的肌肉抑强扶弱,调整肌力平衡;通过佩戴着起居生活或者运动锻炼,压力弹簧装置产生反作用力,按压人体经络的相应穴位,这种按摩如影随形,轻松便捷,容易坚持,从而获得滴水穿石的功效。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附着人体体表的压力弹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附着人体体表的压力弹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3中附着人体体表的压力弹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颈部护具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腰部护具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0、附着人体体表的压力弹簧装置;1、第一柔性支撑件;2、第二柔性支撑件;3、压力弹簧;4、束缚带;21、第一凹部;22、第二凹部;23、第三凹部;41、第一压力弹簧装置;42、第二压力弹簧装置;43、第三压力弹簧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所示,该附着人体体表的压力弹簧装置100包括第一柔性支撑件1、第二柔性支撑件2和两根压力弹簧3。第一柔性支撑件1和第二柔性支撑件2呈板状结构,第一柔性支撑件1设置于第二柔性支撑件2的上方,第一柔性支撑件1的下表面和第二柔性支撑件2的上表面设置有盲孔,盲孔用于固定压力弹簧3,第一柔性支撑件1与第二柔性支撑件2的材质为硅胶,使用硅胶可增加两个支撑件与人体接触时的舒适感。压力弹簧3设置于第一柔性支撑件1与第二柔性支撑件2之间,两根压力弹簧3平行且间隔布置,压力弹簧3的上端和下端分别通过盲孔与第一柔性支撑件1、第二柔性支撑件2插接连接,压力弹簧3的数量并不限定于两根,具体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确定。本实施例中的压力弹簧3呈纺锤形,即压力弹簧3中部的直径大于两端的直径,纺锤形的压力弹簧3除了可在纵向上对相应部位起到支撑作用外,压力弹簧3在横向上变形可产生反作用力,按压人体经络的相应穴位,给相应部位失衡的肌肉抑强扶弱,调整肌力平衡。实施例2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两根压力弹簧3间隔布置,且两根压力弹簧3上端之间的距离小于下端之间的距离,以确保第二柔性支撑件2可设置的更长,以便第二柔性支撑件2与人体锁骨的相贴合。进一步的,第一柔性支撑件1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凹部21,第一凹部21的形状与人体下颌骨的形状相匹配。第一凹部21可使第一柔性支撑件1与人体下颌骨可紧密贴合,可使人体下颌骨得到更好的支撑,减轻重力作用导致的不适。进一步的,第二柔性支撑件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凹部22,第二凹部22的形状与人体喉结的形状相匹配。第二凹部22与喉结间留出空隙,可减小用户的不适感。进一步的,第二柔性支撑件2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三凹部23,第三凹部23的形状与人体锁骨的形状相匹配。通过第三凹部23与人体锁骨相贴合,减少第二柔性支撑件2对锁骨的压迫,使用户佩戴更舒适。实施例3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附着人体体表的压力弹簧装置100包括三根压力弹簧3,三根压力弹簧3平行且间隔布置,本实施例中的压力弹簧3的横截面呈椭圆形。使用方法:如图4所示,提供一种颈部护具,由两个压力弹簧装置与束缚带4构成,束缚带4的内部设有夹层,为了匹配不同用户的颈部,束缚带4的一侧可设置扣件对其长度进行调节,两个压力弹簧装置分别放置于夹层内,其中,第一压力弹簧装置41放置于束缚带4后部的夹层内,第一压力弹簧装置41为实施例1中的附着人体体表的压力弹簧装置100,第二压力弹簧装置42放置于束缚带4前部的夹层内,第二压力弹簧装置42为实施例2中的附着人体体表的压力弹簧装置100。使用时,将束缚带4套设于颈部,保持第一压力弹簧装置41处于颈后中轴线上,第二压力弹簧装置42处于颈前中轴线上,并使第一柔性支撑件1的第一凹部21与人体下颌骨相贴合,第二凹部22与喉结相对应,第三凹部23与人体锁骨相贴合。通过束缚带4与两个压力弹簧装置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松弛有度的框架结构,以不影响工作和生活为前提,固定在颈部。通过佩戴着起居生活或者运动锻炼,压力弹簧装置产生反作用力,给相应部位失衡的肌肉抑强扶弱,调整肌力平衡;通过佩戴着起居生活或者运动锻炼,压力弹簧装置产生反作用力,按压人体经络的相应穴位,这种按摩如影随形,轻松便捷,容易坚持,从而获得滴水穿石的功效。如图5所示,提供一种腰部护具,与颈部护具的不同之处在于其由三个压力弹簧装置与束缚带4构成,其中,第一压力弹簧装置41放置于束缚带4后部的夹层内,第一压力弹簧装置41为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附着人体体表的压力弹簧装置,所述附着人体体表的压力弹簧装置包括第一柔性支撑件、第二柔性支撑件和至少一根压力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支撑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柔性支撑件的上方,所述压力弹簧设置于所述第一柔性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柔性支撑件之间,所述压力弹簧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第一柔性支撑件、第二柔性支撑件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附着人体体表的压力弹簧装置,所述附着人体体表的压力弹簧装置包括第一柔性支撑件、第二柔性支撑件和至少一根压力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支撑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柔性支撑件的上方,所述压力弹簧设置于所述第一柔性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柔性支撑件之间,所述压力弹簧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第一柔性支撑件、第二柔性支撑件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着人体体表的压力弹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附着人体体表的压力弹簧装置包括两根压力弹簧,两根所述压力弹簧平行且间隔布置,所述压力弹簧呈纺锤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着人体体表的压力弹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附着人体体表的压力弹簧装置包括两根压力弹簧,两根所述压力弹簧间隔布置,且两根所述压力弹簧上端之间的距离小于下端之间的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附着人体体表的压力弹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支撑件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凹部,所述第一凹部的形状与人体下颌骨的形状相匹配。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松德陆正平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德松轩中医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