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压用钢板、其制造方法以及热压钢板构件技术

技术编号:1983379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18: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压用钢板,其具有C:0.08%以上且低于0.20%、Si:0.003%~0.2%、Mn:1.6%~3.5%等规定的化学组成,进而以面积率计,具有由贝氏体:1%~95%、铁素体:5%~94%、剩余部分:选自珠光体、马氏体以及残余奥氏体之中的1种或2种以上所表示的钢组织。当将Mn含量表示为[Mn]、C含量表示为[C]时,“[Mn]+6.67×[C]-2.73≥0”成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压用钢板、其制造方法以及热压钢板构件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3年8月15日、中国申请号为201380043065.8且专利技术名称为“热压用钢板、其制造方法以及热压钢板构件”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适合于机械结构部件等的制造的热压用钢板、其制造方法以及热压钢板构件。
技术介绍
为了实现汽车的轻量化,并谋求车体中使用的钢材的高强度化,正在进行减少钢材的使用重量的努力。钢材的高强度化也有助于汽车的耐碰撞特性的提高。在广泛使用于汽车的薄钢板中,一般伴随着强度的增加,冲压成形性降低,从而制造复杂形状的部件变得困难。例如,伴随着延展性的降低,加工度高的部位发生断裂,或者回弹增大而使尺寸精度劣化。因此,高强度钢板、特别是具有780MPa以上的抗拉强度的钢板不容易通过冲压成形而制造部件。虽然不是通过冲压成形、而是通过辊轧成形容易加工高强度钢板,但其适用对象限定于在长度方向具有同样的断面的部件。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着对于高强度钢板,以获得高成形性为目的的被称之为热压的方法。通过热压,以高精度对高强度钢板进行成形,可以得到高强度的热压钢板构件。在专利文献2以及3中记载着淬火后的强度为1500MPa级的材料。在专利文献4中记载着以获得高强度、同时提高延展性为目的的热压用钢板。在专利文献5以及6中记载着以提高淬透性为目的的钢板。然而,这些技术存在的问题有需要在高温下开始淬火、且难以提高韧性以及局部变形能力等。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02980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236483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4-323944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0-65292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1-195958号公报专利文献6:日本专利第387945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在较低温度下开始淬火也可以得到良好的韧性以及局部变形能力的热压用钢板、其制造方法以及热压钢板构件。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人基于以下的观点而进行了潜心的研究:为了在淬火后得到优良的韧性以及局部变形能力,重要的是通过淬火而以高面积率生成马氏体,而且为了使该淬火能够在较低的温度下开始,重要的是具有特別的化学组成。结果发现:通过一定范围内的化学组成以及钢组织的组合,即使在较低的温度下开始淬火,也可以得到良好的韧性以及局部变形能力。然后,本专利技术人想到了以下所示的专利技术的诸方式。(1)一种热压用钢板,其特征在于:其以质量%计,具有由C:0.08%以上且低于0.20%,Si:0.003%~0.2%,Mn:1.6%~3.5%,sol.Al:0.0002%~2.0%,B:0.0003%~0.01%,P:0.1%以下,S:0.004%以下,N:0.01%以下,Ti:当将N含量表示为[N]时,0%~0.04+48/14×[N]%,Cr:0%~1.00%,Bi:0%~0.5%,Ca:0%~0.05%,Mg:0%~0.05%,REM:0%~0.05%,Mo:0%~1%,Cu:0%~1%,Ni:0%~1%,W:0%~1%,Nb:0%~1%,V:0%~1%,以及剩余部分:Fe和杂质所表示的化学组成;当将Mn含量表示为[Mn]、C含量表示为[C]时,式(1)成立,[Mn]+6.67×[C]-2.73≥0(1);而且以面积率计,具有由贝氏体:1%~95%,铁素体:5%~94%,以及剩余部分:选自珠光体、马氏体以及残余奥氏体之中的1种或2种以上所表示的钢组织。(2)根据上述(1)所述的热压用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贝氏体的面积率为20%~95%,所述铁素体的面积率为5%~80%。(3)根据上述(1)所述的热压用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贝氏体的面积率在1%以上且低于20%,所述铁素体的面积率为40%~94%。(4)根据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热压用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学组成含有Ti:48/14×[N]%~0.04+48/14×[N]%。(5)根据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热压用钢板,其特征在于:Cr含量为0.01%~1.00%,当将Mn含量表示为[Mn]、Cr含量表示为[Cr]时,式(2)成立,1.6≤[Mn]+[Cr]≤3.5(2)。(6)根据上述(1)~(5)中任一项所述的热压用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学组成含有Bi:0.0001%~0.5%。(7)根据上述(1)~(6)中任一项所述的热压用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学组成含有选自Ca:0.0005%~0.05%、Mg:0.0005%~0.05%、以及REM:0.0005%~0.05%之中的1种或2种以上。(8)根据上述(1)~(7)中任一项所述的热压用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学组成含有选自Mo:0.03%~1%、Cu:0.01%~1%、Ni:0.01%~1%、以及W:0.01%~1%之中的1种或2种以上。(9)根据上述(1)~(8)中任一项所述的热压用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学组成含有选自Nb:0.005%~1%、以及V:0.005%~1%之中的1种或2种。(10)一种热压用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工序:对钢锭或者钢坯进行热轧的工序,对通过所述热轧得到的钢板进行酸洗处理的工序,对通过所述酸洗处理得到的钢板进行冷轧的工序,以及对通过所述冷轧得到的钢板进行热处理的工序;所述钢锭或者钢坯以质量%计,具有由C:0.08%以上且低于0.20%,Si:0.003%~0.2%,Mn:1.6%~3.5%,sol.Al:0.0002%~2.0%,B:0.0003%~0.01%,P:0.1%以下,S:0.004%以下,N:0.01%以下,Ti:当将N含量表示为[N]时,0%~0.04+48/14×[N]%,Cr:0%~1.00%,Bi:0%~0.5%,Ca:0%~0.05%,Mg:0%~0.05%,REM:0%~0.05%,Mo:0%~1%,Cu:0%~1%,Ni:0%~1%,W:0%~1%,Nb:0%~1%,V:0%~1%,以及剩余部分:Fe和杂质所表示的化学组成;当将Mn含量表示为[Mn]、C含量表示为[C]时,式(1)成立,[Mn]+6.67×[C]-2.73≥0(1);所述进行热轧的工序具有:在1050℃以上的温度下开始轧制的工序,以及之后在400℃~700℃的温度区域进行卷取的工序;所述进行热处理的工序具有:加热至700℃~840℃的温度区域的工序,之后以5℃/秒~100℃/秒的平均冷却速度冷却至500℃以下的温度的工序,以及之后在300℃~500℃的温度区域保持5秒钟~600秒钟的工序。(11)一种热压用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工序:对钢锭或者钢坯进行热轧的工序,对通过所述热轧得到的钢板进行酸洗处理的工序,对通过所述酸洗处理得到的钢板进行冷轧的工序,对通过所述冷轧得到的钢板进行热处理的工序,以及对通过所述热处理得到的钢板进行镀覆处理的工序;所述钢锭或者钢坯以质量%计,具有由C:0.08%以上且低于0.20%,Si:0.003%~0.2%,Mn:1.6%~3.5%,sol.Al:0.0002%~2.0%,B:0.0003%~0.01%,P:0.1%以下,S:0.004%以下,N:0.01%以下,Ti:当将N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压用钢板,其特征在于:其以质量%计,具有由C:0.08%以上且低于0.20%,Si:0.003%~0.2%,Mn:1.6%~3.5%,sol.Al:0.0002%~2.0%,B:0.0003%~0.01%,P:0.1%以下,S:0.004%以下,N:0.01%以下,Ti:当将N含量表示为[N]时,0%~0.04+48/14×[N]%,Cr:0%~1.00%,Bi:0%~0.5%,Ca:0%~0.05%,Mg:0%~0.05%,REM:0%~0.05%,Mo:0%~1%,Cu:0%~1%,Ni:0%~1%,W:0%~1%,Nb:0%~1%,V:0%~1%,以及剩余部分:Fe和杂质所表示的化学组成;当将Mn含量表示为[Mn]、C含量表示为[C]时,式(1)成立,[Mn]+6.67×[C]-2.73≥0      (1);而且以面积率计,具有由贝氏体:1%~95%,铁素体:5%~94%,以及剩余部分:选自珠光体、马氏体以及残余奥氏体之中的1种或2种以上所表示的钢组织。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8.15 JP 2012-1801861.一种热压用钢板,其特征在于:其以质量%计,具有由C:0.08%以上且低于0.20%,Si:0.003%~0.2%,Mn:1.6%~3.5%,sol.Al:0.0002%~2.0%,B:0.0003%~0.01%,P:0.1%以下,S:0.004%以下,N:0.01%以下,Ti:当将N含量表示为[N]时,0%~0.04+48/14×[N]%,Cr:0%~1.00%,Bi:0%~0.5%,Ca:0%~0.05%,Mg:0%~0.05%,REM:0%~0.05%,Mo:0%~1%,Cu:0%~1%,Ni:0%~1%,W:0%~1%,Nb:0%~1%,V:0%~1%,以及剩余部分:Fe和杂质所表示的化学组成;当将Mn含量表示为[Mn]、C含量表示为[C]时,式(1)成立,[Mn]+6.67×[C]-2.73≥0(1);而且以面积率计,具有由贝氏体:1%~95%,铁素体:5%~94%,以及剩余部分:选自珠光体、马氏体以及残余奥氏体之中的1种或2种以上所表示的钢组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压用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贝氏体的面积率为20%~95%,所述铁素体的面积率为5%~8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压用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贝氏体的面积率在1%以上且低于20%,所述铁素体的面积率为40%~94%。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热压用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学组成含有Ti:48/14×[N]%~0.04+48/14×[N]%。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热压用钢板,其特征在于:Cr含量为0.01%~1.00%;当将Mn含量表示为[Mn]、Cr含量表示为[Cr]时,式(2)成立,1.6≤[Mn]+[Cr]≤3.5(2)。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热压用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学组成含有Bi:0.0001%~0.5%。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热压用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学组成含有选自Ca:0.0005%~0.05%、Mg:0.0005%~0.05%、以及REM:0.0005%~0.05%之中的1种或2种以上。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热压用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学组成含有选自Mo:0.03%~1%、Cu:0.01%~1%、Ni:0.01%~1%、以及W:0.01%~1%之中的1种或2种以上。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热压用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学组成含有选自Nb:0.005%~1%、以及V:0.005%~1%之中的1种或2种。10.一种热压用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工序:对钢锭或者钢坯进行热轧的工序,对通过所述热轧得到的钢板进行酸洗处理的工序,对通过所述酸洗处理得到的钢板进行冷轧的工序,以及对通过所述冷轧得到的钢板进行热处理的工序;所述钢锭或者钢坯以质量%计,具有由C:0.08%以上且低于0.20%,Si:0.003%~0.2%,Mn:1.6%~3.5%,sol.Al:0.0002%~2.0%,B:0.0003%~0.01%,P:0.1%以下,S:0.004%以下,N:0.01%以下,Ti:当将N含量表示为[N]时,0%~0.04+48/14×[N]%,Cr:0%~1.00%,Bi:0%~0.5%,Ca:0%~0.05%,Mg:0%~0.05%,REM:0%~0.05%,Mo:0%~1%,Cu:0%~1%,Ni:0%~1%,W:0%~1%,Nb:0%~1%,V:0%~1%,以及剩余部分:Fe和杂质所表示的化学组成;当将Mn含量表示为[Mn]、C含量表示为[C]时,式(1)成立,[Mn]+6.67×[C]-2.73≥0(1);所述进行热轧的工序具有:在1050℃以上的温度下开始轧制的工序,以及之后在400℃~700℃的温度区域进行卷取的工序;所述进行热处理的工序具有:加热至700℃~840℃的温度区域的工序,之后以5℃/秒~100℃/秒的平均冷却速度冷却至500℃以下的温度的工序,以及之后在300℃~500℃的温度区域保持5秒钟~600秒钟的工序。11.一种热压用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工序:对钢锭或者钢坯进行热轧的工序,对通过所述热轧得到的钢板进行酸洗处理的工序,对通过所述酸洗处理得到的钢板进行冷轧的工序,对通过所述冷轧得到的钢板进行热处理的工序,以及对通过所述热处理得到的钢板进行镀覆处理的工序;所述钢锭或者钢坯以质量%计,具有由C:0.08%以上且低于0.20%,Si:0.003%~0.2%,Mn:1.6%~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玉城朱理匹田和夫
申请(专利权)人: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