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异性识别FSD1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28321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16: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离的结合分子,该结合分子是针对FSD1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免疫荧光实验证明该单克隆抗体能够特异性识别FSD1蛋白,且免疫荧光效果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单克隆抗体是国内外首次公开的可以用于免疫荧光实验的针对FSD1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特异性识别FSD1蛋白的单克隆抗体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化学领域,涉及一种特异性识别FSD1蛋白的单克隆抗体。
技术介绍
FSD1(FibronectinTypeIIIAndSPRYDomainContaining1),该基因编码中心体相关蛋白,其特征在于蛋白N端具有B-box(BBC)结构域、中间区域含有中心纤连蛋白III型(Fib)结构域、C-末端含有重复序列的splA和RyR(SPRY)结构域。FSD1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与微管相关联,并且可能在胞质分裂期间参与微管的稳定和组装。FSD1蛋白具有多种生物化学功能,其中典型功能之一在于FSD1蛋白具有荷尔蒙活性。通过GEO数据库分析FSD1基因及其蛋白可能调控的生理过程包括:与微管结合、促进蛋白同源二聚化、调节细胞周期、调节细胞质微管组装、调节细胞分裂等。上面介绍的FSD1蛋白的功能是根据该蛋白的结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至于该蛋白的具体功能尚需进一步研究。为了在微观层面上进一步研究FSD1蛋白的功能,首先需要观测到细胞内部的FSD1蛋白及其动态变化。但到目前为止,已经商业应用的抗FSD1蛋白的抗体均不能用于免疫荧光实验中,这些商业应用的抗FSD1蛋白的抗体包括:(MA5-22569/PA5-60255,Invitrogen),(GTX131769/GTX89413,GeneTex),(H00079187-D01/H00079187-M01,AbnovaCorporation),(H00079187-M01/H00079187-B01P,NovusBiologicals),(EB07109,EverestBiotech),(LS-C166257/LS-C345590,LifeSpanBioSciences,Inc),(AF2497a/AP17122a,Abgent)。当然市面上商业应用的抗体并不限于以上列举的。因此亟需开发一种可以用于免疫荧光的针对FSD1蛋白的单克隆抗体。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对FSD1的结合分子,该结合分子对FSD1蛋白具有显著的结合作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分离的结合分子,所述结合分子包括:(1)SEQIDNO:1所示的重链CDR1、SEQIDNO:2所示的重链CDR2、SEQIDNO:3所示的重链CDR3;和/或(2)SEQIDNO:4所示的轻链CDR1、SEQIDNO:5所示的轻链CDR2、SEQIDNO:6所示的轻链CDR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的结合分子包括:(1)重链可变区,所述重链可变区具有SEQIDNO:7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和/或(2)轻链可变区,所述轻链可变区具有SEQIDNO:8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本专利技术的结合分子可以是完整的免疫球蛋白分子,还可以是抗原结合片段,包括但不限于Fab、F(ab’)、F(ab’)2、Fv、dAb、Fd、互补决定区(CDR)片段、单链抗体(scFv)、二价单链抗体、单链噬菌体抗体、双特异双链抗体、三链抗体、四链抗体以及至少含有足以赋予与FSD1结合免疫球蛋白的片段的(多)肽或其片段。本专利技术的结合分子也可以特异性结合FSD1蛋白的一个或多个片段。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的结合分子还包括前面所述的结合分子的功能变体。如果变体能与亲代结合分子竞争特异性结合FSD1或其蛋白片段,则认为该变体分子是本专利技术结合分子的功能变体。换句话说,所述功能变体仍能结合FSD1蛋白或其蛋白片段。功能变体包括但不限于一级结构序列基本相似、但是含有例如在亲代结合分子中未发现的体外或体内化学和/或生物化学修饰的衍生物。这种修饰包括乙酰化、酞化、核苷酸或者核苷酸衍生物的共价附着、脂质或者脂质衍生物的共价附着、交联、二硫键形成、糖基化、羟基化、甲基化、氧化、聚乙二醇化、蛋白酶解加工、磷酸化等。换句话说,亲代结合分子的氨基酸和/或核苷酸序列中的修饰不显著影响或改变由所述核苷酸序列编码的或者含有所述氨基酸序列的所述结合分子的结合特性,即所述结合分子仍能识别并结合其靶位。所述功能变体可以具有保守序列修饰,包括氨基酸取代、添加和缺失。这些修饰可以通过本领域己知的标准技术导入,例如定向诱变和随机PCR介导的诱变,并且可包含天然以及非天然氨基酸。保守氨基酸取代包括其中氨基酸残基由具有相似结构或者化学性质的另一氨基酸残基置换的取代。具有相似侧链的氨基酸残基的家族己经在本领域中限定。这些家族包括具有碱性侧链的氨基酸(例如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酸性侧链氨基酸(例如天冬氨酸、谷氨酸)、无电荷极性侧链氨基酸(例如天冬酞胺、谷氨酞胺、丝氨酸、苏氨酸、酪氨酸、半肤氨酸、色氨酸)、非极性侧链氨基酸(例如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脯氨酸、苯丙氨酸、甲硫氨酸)、分支侧链氨基酸(例如苏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以及芳香侧链氨基酸(例如酪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本领域技术人员明白也可以使用除了上述家族之外的其它氨基酸残基家族分类方式。另外,变体可具有非保守的氨基酸取代,例如氨基酸由具有不同结构或者化学性质的另一氨基酸残基置换。相似的小变异也可包括氨基酸缺失或者插入,或者这二者。使用本领域熟知的计算机程序可以发现确定哪些氨基酸残基可以被取代、插入或者缺失而不消除免疫学活性的指导。此外,功能变体可包含氨基酸序列在氨基末端或者羧基末端或者这两端的截短体。本专利技术的功能变体与亲代结合分子相比可具有相同或不同的、更高或更低的结合亲和性,但是仍能结合FSD1蛋白或其片段。所述功能变体还包含对高变区的修饰,高变区包含来自CDR的氨基酸残基和来自高变环的氨基酸残基。在本专利技术范围内的功能变体与本文所述亲代结合分子具有至少大约50%至大约99%、优选至少大约60%至大约99%、更优选至少大约70%至大约99%、甚至更优选至少大约80%至大约99%、最优选至少大约90%至大约99%、特别是至少大约95%至大约99%,以及特别是至少大约97%至大约99%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计算机算法如Gap或者Bestfit可用于最佳地排列氨基酸序列以进行对比以及明确相似或相同的氨基酸残基。功能变体可以通过使用本领域己知的普通分子生物学方法改变亲代结合分子或其一部分而获得,所述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易错PCR、寡核苷酸指导的诱变、定点诱变以及重链和/或轻链改组法。本专利技术的功能变体对于FSD1具有结合活性。所述结合活性与亲代结合分子相比可以相同或者更高或更低。此后,当使用术语“结合分子”时,其也涵盖所述结合分子的功能变体。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前面所述的结合分子的核酸分子。具体地,编码SEQIDNO:1所示的重链CDR1氨基酸序列的核酸分子序列如SEQIDNO:9所示;编码SEQIDNO:2所示的重链CDR1氨基酸序列的核酸分子序列如SEQIDNO:10所示;编码SEQIDNO:3所示的重链CDR1氨基酸序列的核酸分子序列如SEQIDNO:11所示;编码SEQIDNO:7所示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酸分子序列如SEQIDNO:12所示;编码SEQIDNO:4所示的轻链CDR1氨基酸序列的核酸分子序列如SEQIDNO:13所示;编码SEQIDNO:5所示的轻链CDR1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离的结合分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分子包括:(1)SEQ ID NO:1所示的重链CDR1、SEQ ID NO:2所示的重链CDR2、SEQ ID NO:3所示的重链CDR3;和/或(2)SEQ ID NO:4所示的轻链CDR1、SEQ ID NO:5所示的轻链CDR2、SEQ ID NO:6所示的轻链CDR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离的结合分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分子包括:(1)SEQIDNO:1所示的重链CDR1、SEQIDNO:2所示的重链CDR2、SEQIDNO:3所示的重链CDR3;和/或(2)SEQIDNO:4所示的轻链CDR1、SEQIDNO:5所示的轻链CDR2、SEQIDNO:6所示的轻链CDR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分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分子包括:(1)重链可变区,所述重链可变区具有SEQIDNO:7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和/或(2)轻链可变区,所述轻链可变区具有SEQIDNO:8所示的氨基酸序列。3.编码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结合分子的核酸分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核酸分子,其特征在于,编码SEQIDNO:1所示的重链CDR1氨基酸序列的核酸分子序列如SEQIDNO:9所示;编码SEQIDNO:2所示的重链CDR1氨基酸序列的核酸分子序列如SEQIDNO:10所示;编码SEQIDNO:3所示的重链CDR1氨基酸序列的核酸分子序列如SEQIDNO:11所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慧艳李爱玲周涛涂海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