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同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3D打印的混凝土材料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826287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16: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3D打印的混凝土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上述混凝土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更进一步提供一种用于3D打印的混凝土组合材料、混凝土构件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3D打印的混凝土材料及制备方法,形成基于“材料提升‑界面改性‑整体增强”理念下的3D打印混凝土材料体系,提升了3D打印混凝土材料及制备构件的整体性能,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可以提升3D打印材料的服役寿命,方便施工,促进3D打印混凝土结构和建筑在实际工程中推广,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和社会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3D打印的混凝土材料及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土木工程材料
,涉及一种用于3D打印的混凝土材料及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用于3D打印的混凝土材料、混凝土组合材料、混凝土构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技术发展,3D打印技术已经越来越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近些年,3D打印技术已经用在建筑行业中,以混凝土作为3D打印“油墨”,可打印出形状和结构形式各异的建筑构件,全过程的电脑编程和数字化施工,实现了建筑、结构和施工的合理统一。近年来,在荷兰、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以及我国上海和北京等地出现了大批3D打印混凝土示范性建筑,并形成了小规模的产业化生产和推广。随着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3D打印混凝土建筑具有较高的机械化程度,是未来建筑行业工业化和数字化的必然发展趋势。但是3D打印混凝土材料暴露的特有问题也逐渐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其主要工程技术难题是利用混凝土作为“油墨”进行建筑结构的3D打印,所用“油墨”材料性能低、“油墨”打印条带间形成的层间界面粘结强度低,以及3D打印制品的整体性能差和表观凹凸不平,这些均降低了3D打印混凝土材料和制备构件的安全性和适用性,大幅度地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材料,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胶凝材料:1.0份;天然细骨料:0.2‑4.0份;纳米二氧化硅:0.001‑0.03份;高弹模聚乙烯纤维:0.005‑0.05份;可再分散乳胶粉:0.001‑0.05份;纤维素:0.0001‑0.002份;水:0.2‑0.6份;增稠减水剂:0.003‑0.02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材料,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胶凝材料:1.0份;天然细骨料:0.2-4.0份;纳米二氧化硅:0.001-0.03份;高弹模聚乙烯纤维:0.005-0.05份;可再分散乳胶粉:0.001-0.05份;纤维素:0.0001-0.002份;水:0.2-0.6份;增稠减水剂:0.003-0.02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条件中任意一项或多项:A1)所述胶凝材料为水泥和粉煤灰的混合料,其中水泥与粉煤灰的质量之比为1:0.5-1:2;A2)所述天然细骨料为粒径0.15-5mm的连续级配天然河砂;A3)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的粒径范围为1-100nm;A4)所述高弹模聚乙烯纤维的弹性模量为91-140N/tex,高弹模聚乙烯纤维的长度范围为1.5-50.0mm;A5)所述纤维素选自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或木质纤维素中的一种;A6)所述增稠减水剂为聚羧酸和水溶性纤维素醚复合外加剂。3.一种混凝土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混凝土材料的配方比例,将各组分进行计量搅拌后即得。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按混凝土材料的配方比例,计量取胶凝材料、天然细骨料、纳米二氧化硅、高弹模聚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建庄马志鸣段珍华于颖丁陶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