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下振动冲击数据记录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82152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14: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井下振动冲击数据记录方法,包括:对模拟数据进行模数转换,输出采样率为f1的数字格式数据,对所述采样率为f1的数字格式数据进行抽样存储处理和分析存储处理;其中抽样存储处理包括:多次抽样,输出采样率为fn的数字格式数据;将所述采样率为fn的数字格式数据连续存储至存储模块;分析存储处理包括:将述采样率为f1的数字格式数据缓存至内存中;对所述采样率为f1的数字格式数据进行分析,判断是否发生冲击事件,如果发生,则将当前内存中的数据存储至存储模块,然后跳回到缓存步骤;如果未发生,则直接跳回到缓存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振动冲击数据记录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数据存储量,同时又可以分析出振动和冲击数据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井下振动冲击数据记录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油勘探
,尤其涉及一种井下振动冲击数据记录方法。
技术介绍
钻探作业是石油勘探开采领域最常见的工作,高效、稳定和低成本的钻探是石油工业的基础。在进行管道钻井、工程地质钻机钻进作业时,钻具的振动和冲击数据是非常重要的参数,通常需要测量并实时记录。通过对钻具震动数据的分析,能够有效保护设备中的某些仪器,通过在监测到振动高于某些量值以后,自动关闭某些功能单元,就能够避免由于受到过高振动造成损坏。同时对于震动参数的记录,也能够明确仪器损坏的原因是否是因为过度振动。进一步的,对于钻具在不同底层下的振动特性和冲击特性的分析,也能够为后续研制设计具有高振动、高冲击承受能力的仪器做参考。现有技术中,记录钻进过程中的振动和冲击数据,主要采取以下方式:对于冲击数据,井下数据采集记录单元不记录原始数据,而是实时分析处理后仅记录分析结果,如大冲击的量值、次数,这种记录方式所需存储空间较小。但由于不记录原始数据,因此无法得到原始数据来对井下钻进的冲击特性进行分析,也不能为后续设计提供参考依据。对于振动数据,井下数据采集记录单元记录原始数据,以某一固定频率连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井下振动冲击数据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以f1采样率对传感器输出的模拟数据进行模数转换,输出采样率为f1的数字格式数据,同时对所述采样率为f1的数字格式数据进行抽样存储处理和分析存储处理;其中抽样存储处理包括:S2,对所述采样率为f1的数字格式数据进行抽样,并输出采样率为f2的数字格式数据;S3,对采样率为f2的数字格式数据再进行抽样,输出采样率为f3的数字格式数据,重复抽样步骤,输出采样率为fn的数字格式数据;S4,将所述采样率为fn的数字格式数据连续存储至存储模块;S5,对所述采样率为f1至fn‑1的数字格式数据进行间断存储,其中采样率为f1的数字格式数据存储时间长度为t...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下振动冲击数据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以f1采样率对传感器输出的模拟数据进行模数转换,输出采样率为f1的数字格式数据,同时对所述采样率为f1的数字格式数据进行抽样存储处理和分析存储处理;其中抽样存储处理包括:S2,对所述采样率为f1的数字格式数据进行抽样,并输出采样率为f2的数字格式数据;S3,对采样率为f2的数字格式数据再进行抽样,输出采样率为f3的数字格式数据,重复抽样步骤,输出采样率为fn的数字格式数据;S4,将所述采样率为fn的数字格式数据连续存储至存储模块;S5,对所述采样率为f1至fn-1的数字格式数据进行间断存储,其中采样率为f1的数字格式数据存储时间长度为t1,采样率为f2的数字格式数据存储时间长度为t2,采样率为fn-1的数字格式数据存储时间长度为tn-1,有t1<t2<tn-1;其中分析存储处理包括:S6,将述采样率为f1的数字格式数据缓存至内存中;S7,对当前内存中缓存的所述采样率为f1的数字格式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当前的冲击状况;S8,对所述冲击状况进行分析,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中兴杨永友底青云王自力陈文轩张天信洪林峰谢棋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