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北京大学专利>正文

灰岩中化石的修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817614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13:17
一种灰岩中化石的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气动冲击钻上安装粗型针头,清理包裹在化石最外层的围岩,直到露出化石中骨骼的大致轮廓;在气动冲击钻上安装中型钻头,清理骨骼外围的围岩,直到化石中的骨骼完全暴露;在气动冲击钻上安装细型钻头,清理紧贴于化石附近的围岩;利用手动修针修复细小易坏的骨骼和骨骼表面的细微纹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修复方法操作流程简便,不使用酸洗,保证化石表面的细微结构不被破坏,并且可以有效保障化石修理者的生命健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灰岩中化石的修复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化石修复
,具体涉及一种灰岩中化石的修复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地下蕴藏着丰富的古生物化石;但其中,古脊椎动物的化石产出则相对稀少。但另一方面,古脊椎动物化石有着极高的科研价值和科普价值。研究古脊椎动物化石对揭示人类的由来以及生命的演化具有重大作用,借此可以回答“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要到哪里去”这三个人类的终极哲学命题。另一方面,脊椎动物化石形态奇特,独具魅力,对拓展公众视野,尤其是激发青少年儿童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具有重要意义。第一批被列入国家保护的化石产地共38个,几乎全部为古脊椎动物化石产地,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古脊椎动物的化石多保存于不同类型的沉积岩中,其中又以保存于灰岩中的最为完好。灰岩中的化石经常可以保存完整的化石,很多对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的特征也得以保存,因此对灰岩中化石的精确修复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现有的灰岩中化石的修复方法存在许多问题。由于中国与化石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盗采盗挖的现象时有发生;挖到化石后,化石倒卖者对于其重要的特征往往也并不清楚,因而在修复的过程中很可能会造成二次破坏,严重损害了化石的价值。已有的化石修复过程中常会利用酸洗的方法去掉化石表面的异物;但灰岩中的化石由于保存环境的原因,其化石本身的成分已经与围岩基本一致。若采用酸洗,将对化石表面的细微结构造成毁灭性破坏。因而灰岩中化石的清理,只能人工手动进行。另外,在修复保存于灰岩中的化石时,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岩石碎屑与粉末。这一方面会覆盖于已经修复和未被修复的化石表面,干扰修复工作,影响修复的准确性;另一方面,产生的微粉尘颗粒还会进入修理者的呼吸系统,对修理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灰岩中化石的修复方法,可以有效保护化石表面的细微结构,提高化石的修复效果。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灰岩中化石的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气动冲击钻上安装粗型针头,清理包裹在化石最外层的围岩,直到露出化石中骨骼的大致轮廓;在气动冲击钻上安装中型钻头,清理骨骼外围的围岩,直到化石中的骨骼完全暴露;在气动冲击钻上安装细型钻头,清理紧贴于化石附近的围岩;利用手动修针修复细小易坏的骨骼和骨骼表面的细微纹理,直到可以辨识出骨骼上的生长纹理或光洁表面。优选地,所述方法在干燥和负压条件下进行。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在修复化石前,首先搭建工作台,所述工作台包括真空干燥器、气动冲击钻、高负压净化器和长臂体视显微镜,其中所述真空干燥器与所述气动冲击钻相连,所述高负压净化器的抽气罩置于待修复化石的斜上方,所述长臂体视显微镜置于待修复化石正上方。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在修复过程中利用吹气装置将产生的粉尘清理至待修复化石之外。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在修复过程中围岩断裂后,使用环氧树脂将断裂的围岩黏合。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在修复过程中化石断裂后,使用丙烯酸树脂将断裂的化石黏合。优选地,在黏合前,首先清理断裂面周围的粉尘。优选地,在黏合时使用的毛刷在使用完毕后利用丙酮溶液浸泡。优选地,所述丙烯酸树脂的质量浓度为35-45%。优选地,只修复灰岩中的化石一半,另一半仍保存于围岩中,或者修复整个化石。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实现了以下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修复方法操作流程规范,可以使化石的修复效果更佳;(2)本专利技术的修复方法不使用酸洗,保证化石表面的细微结构不被破坏;(3)本专利技术的修复方法操作流程简便;(4)本专利技术的修复方法在干燥和负压条件下进行,可以有效保障化石修理者的生命健康。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修复方法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灰岩中化石的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真空干燥器与气动冲击钻相连。将高负压净化器的抽气罩置于待修复化石的斜上方45°位置,距离工作台约30厘米。将长臂体视显微镜置于待修复化石正上方,根据修理者身高调节显微镜至合适高度。打开显微镜冷光源。(2)在显微镜下观察化石,同时使用气动冲击钻的粗型针头对包裹在化石最外层的围岩进行清理。在可以看见骨骼大致轮廓的时候,可选用中型钻头清理。当骨骼暴露出来后,用细型钻头对紧贴于化石附近的围岩进行清理。使用气动冲击钻时需要注意,因冲击钻力道较大,如直接接触化石可将其击碎。因此化石修理者在使用气动冲击钻时一定要全神贯注,时刻关注修理过程中是否出现骨骼,避免钻头直接接触到骨骼;(3)但遇到细小易坏的骨骼(如牙齿)或要求识别出骨骼表面的细微纹理(如头骨不同骨块间的生长纹)时,使用气动冲击钻将无法安全地达到修理目的,此时使用手动修针。根据表面围岩的多少选用不同的型号;(4)修理进行的过程中,会逐渐产生大量粉尘。当产生的粉尘已经开始阻碍修理者的观察时,应立即清理。用吸耳球轻吹粉尘,逐次轻吹直至将粉尘完全清理至待修复化石之外。(5)修理过程中,由于某些围岩自身具有天然裂隙或脉状充填物,导致其存在受力薄弱面;修复过程中在遇到这些薄弱面时,容易将其修断。因此需要立即将断裂部分黏合。存在两种情况:1.围岩断裂。围岩即包裹于化石外侧的岩石,围岩断裂使用环氧树脂——即俗称的AB胶,黏合。使用时即用即配,用烧杯和电子天平分别量取等质量的A胶和B胶,倒入一次性纸杯中搅匀,并立即用小毛刷涂抹于待黏合的两块围岩的接触面上。使用完毕后,应尽快将小毛刷置于丙酮溶液中浸泡,以避免AB胶凝固后将毛刷的毛黏结起来,影响后续使用。在室温下静置3至5分钟后,AB胶可基本定型,将两块围岩紧密黏合。用刮刀除去黏合处表面多余的胶;2.化石断裂。化石的断面用丙烯酸树脂——通称B72黏合。黏合化石采用质量浓度为40%的B72。用电子天平和烧杯分别称量B72和丙酮,二者比例为2∶3。倒入烧杯中混匀,之后倒入试剂瓶中储存。使用时用小毛刷蘸取适量,涂抹于化石断裂面处,静置凝固定形。使用完毕后,应尽快盖好试剂瓶的盖子,将小毛刷置于丙酮溶液中浸泡。与AB胶不同,B72可以事先配置好,留待以后使用。配置好的B72必须存储于有盖子的试剂瓶中,避免与空气接触而变质凝固。(6)根据研究人员的需要,确定修复的程度。通常情况下,灰岩中的化石只需修复一半,即一半化石暴露于空气中,另一半仍保存于围岩中。这样做的目的是保持化石原本的埋藏状态,同时也便于化石的保存、保护与展示。若研究者有需要,则与之商定,是否需要把化石完全从围岩中修复出来。完全修复的工作流程与上述五步完全一致,但需要修理者投入更多的耐心和细心。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灰岩中化石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气动冲击钻上安装粗型针头,清理包裹在化石最外层的围岩,直到露出化石中骨骼的大致轮廓;在气动冲击钻上安装中型钻头,清理骨骼外围的围岩,直到化石中的骨骼完全暴露;在气动冲击钻上安装细型钻头,清理紧贴于化石附近的围岩;利用手动修针修复细小易坏的骨骼和骨骼表面的细微纹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灰岩中化石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气动冲击钻上安装粗型针头,清理包裹在化石最外层的围岩,直到露出化石中骨骼的大致轮廓;在气动冲击钻上安装中型钻头,清理骨骼外围的围岩,直到化石中的骨骼完全暴露;在气动冲击钻上安装细型钻头,清理紧贴于化石附近的围岩;利用手动修针修复细小易坏的骨骼和骨骼表面的细微纹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复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在干燥和负压条件下进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复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修复化石前,首先搭建工作台,所述工作台包括真空干燥器、气动冲击钻、高负压净化器和长臂体视显微镜,其中所述真空干燥器与所述气动冲击钻相连,所述高负压净化器的抽气罩置于待修复化石的斜上方,所述长臂体视显微镜置于待修复化石正上方。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敏孙作玉肖时珍鲁昊胡田芬倪培刚柴珺李家春狄永宁吴宇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贵州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